-
公开(公告)号:CN11966225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24047.X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硼酸盐测温材料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荧光测温领域。硼酸盐测温材料LiY6(1‑x‑y)(BO3)3O5,x和y为掺杂敏化剂和激活剂相对Y离子所占的百分含量,0≤x≤0.01,0≤y≤0.5。在305nm紫外光激发下,Eu3+在硼酸锂钇中得到Bi3+的有效敏化,产生高强度且分离良好的发射带。Bi3+和Eu3+的发射对热猝灭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性。在303‑483K范围内,421nm与615nm处的荧光强度比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硼酸锂钇掺杂Bi3+和Eu3+具有优异的光学测温性能。最大绝对灵敏度Sa和相对灵敏度Sr分别为0.0056K‑1和1.87%K‑1,且该基质在其它离子掺杂时仍有较高的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5696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93486.4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荧光温度传感领域,公开了一种自校准荧光测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荧光测温基质材料,在共掺杂稀土离子Er3+/Tm3+/Yb3+时,能利用来自不同稀土离子的热耦合能级对和非热耦合能级对实现自校准荧光强度比测温,最高灵敏度不受玻尔兹曼分布的限制。稀土掺杂的钼酸镥锂在近红外激光激发下,相应测温能级的发射峰重叠小,在不同温区均能保持较高的相对灵敏度,有助于实现高灵敏度、高精度、极宽温区的荧光测温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50995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805492.1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辽宁大学
IPC: B01J27/24 , B01J37/34 , B01J37/08 , C09K11/65 , C02F1/30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镱铒共掺杂Yb‑Er/g‑C3N4光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以三聚氰胺为原料,采用高温煅烧法制得g‑C3N4;以氧化镱和氧化铒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制得Yb‑Er/g‑C3N4。本发明制备的镱铒共掺杂Yb‑Er/g‑C3N4光催化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能够有效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从而提高可见光及近红外光催化效率。利用其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照射下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Yb‑Er/g‑C3N4在环境净化和清洁能源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05393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13117.9
申请日:2023-08-14
Applicant: 辽宁大学
IPC: G01K11/20 , C04B35/50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荧光温度传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铋辅助的非热耦合能级荧光测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荧光测温材料的化学通式为:Yb2W2.5Mo0.5O12:0.02Er3+,xTm3+,yBi3+;其中,0.001≤x≤0.005,0<y≤0.07;所述x,y仅表示Er3+、Bi3+摩尔含量,Er3+、Tm3+、Bi3+额外加入,不按取代Yb3+计算。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高相对灵敏度和绝对灵敏度及高精度的荧光测温材料,在共掺杂稀土离子Er3+/Tm3+/Bi3+时,能利用非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实现自校准荧光测温,该材料在近红外激光激发下,测温能级的发射峰不重叠,绝对温度灵敏度可达4.83%K‑1,相对温度灵敏度可达0.65%K‑1。
-
公开(公告)号:CN113509952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0805492.1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辽宁大学
IPC: B01J27/24 , B01J37/34 , B01J37/08 , C09K11/65 , C02F1/30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镱铒共掺杂Yb‑Er/g‑C3N4光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以三聚氰胺为原料,采用高温煅烧法制得g‑C3N4;以氧化镱和氧化铒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制得Yb‑Er/g‑C3N4。本发明制备的镱铒共掺杂Yb‑Er/g‑C3N4光催化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能够有效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从而提高可见光及近红外光催化效率。利用其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照射下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Yb‑Er/g‑C3N4在环境净化和清洁能源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66224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24011.1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用于铜离子检测的比色‑发光双模探针。该荧光探针以镧系金属Tb,Eu,Dy,Sm,Pr,Ho,Er等为中心金属,苯三甲酸,间苯二甲酸,2‑氨基对苯二甲酸为配体与镧系离子配位结合,形成镧系配位聚合物。以探针以Tb‑MOFs@PEI的绿色荧光在铜离子溶液中的发光变化为参照,当向加入铜离子后溶液的颜色变化明显,由于浓度猝灭作用,Tb‑MOFs@PEI‑Cu2+的发光强度会下降。这种对铜离子颜色变化和Tb‑MOFs@PEI发光强度的改变从而实现对铜离子的快速,灵敏及特异性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61909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24092.5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辽宁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比率式荧光探针在定量检测铜离子和/或铁离子中的应用。该荧光探针以镧系金属Tb,Eu,Dy,Sm,Pr,Ho,Er等为中心金属,Y,Gd,La,Lu为基质,苯三甲酸为配体与镧系离子配位结合,形成镧系配位聚合物。以荧光探针以Tb‑MOFs@PEI的绿色荧光在Cu2+或Fe3+中的发光变化为参照,当向传感体系中加入Cu2+或Fe3+时,由于浓度猝灭作用,Tb‑MOFs@PEI的发光强度会下降。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好,对Tb3+的两个发光峰作用明显。对Cu2+的检测范围为5nM‑100μM,检测限为9.7nM,对Fe3+的检测范围为50nM‑500μM检测限为37.4nM。
-
公开(公告)号:CN114656964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210393486.4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荧光温度传感领域,公开了一种自校准荧光测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荧光测温基质材料,在共掺杂稀土离子Er3+/Tm3+/Yb3+时,能利用来自不同稀土离子的热耦合能级对和非热耦合能级对实现自校准荧光强度比测温,最高灵敏度不受玻尔兹曼分布的限制。稀土掺杂的钼酸镥锂在近红外激光激发下,相应测温能级的发射峰重叠小,在不同温区均能保持较高的相对灵敏度,有助于实现高灵敏度、高精度、极宽温区的荧光测温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6394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24065.8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于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双共振拉曼散射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纳米探针以ZnO、ZnS、ZnSe、ZnTe、CdS、CdSe和CdTe等半导体纳米粒子复合而成。纳米探针所提供的共振拉曼散射信号来源于ZnO和ZnS等半导体材料受到特定激发光照射时产生的多阶声子拉曼振动峰,这种信号来源于指定材料的自身结构,具有独特的、可辨识的指纹特征,表现出优异的抗干扰能力。本发明制备出的纳米探针制备方法相对简单、检测准确性高,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实现对多种生物分子的识别和检测,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621757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10388422.5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光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植物照明用深红光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深红光荧光粉的化学式为SrMgAl10‑xGaxO17:yMn4+,zTi4+,aEu3+,其中1≤x≤3,0<y≤0.02,0.04<z≤0.06,0<a≤0.07。该荧光粉的制备方法为采用高温固相法,控制温度在1300~1500℃进行烧结。本发明荧光粉通过共掺杂Mn4+,Ti4+,Eu3+,在紫外激发下,能使Mn4+来自于2E→4A2的深红光发射显著增强,同时具有较高的发光量子效率及良好的热稳定性。该荧光粉的发射光谱与植物色素的吸收光谱匹配良好,在植物生长用LED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