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单元尺度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646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21502.2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一种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单元尺度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将流域国土空间划分为若干个生态保护修复单元;确定生态保护修复单元监测区域,选取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构建系统性、整体性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网格法、河流网络法和GIS辅助法布设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和全面性的监测网;利用人工采样、现场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监测评价指标的数据;通过ArcGIS技术,采用图形叠加法综合评价生态保护修复单元生态环境质量,将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可视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单元生态环境质量的全方位、可视化的系统性监测评价方法。

    一种硫化铁矿坑道涌水封堵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5485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22628.4

    申请日:2025-02-27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化铁矿坑道涌水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出水点,即坑道内无污染水与重金属污水分界关键位置处,以出水点位为起点,向重金属污染水方向投放大粒径碎石,进行粗骨料充填;步骤二:从地面钻竖直帷幕注浆孔,在粗骨料框架搭建好的基础上,对坑道粗骨料框架和围岩构造裂隙进行渗析胶结注浆封堵,形成帷幕阻隔墙。可实现对污染的减量,使深部污染源的水得到阻隔,并将无污染水自由引出坑道外,汇入地表径流,从根本上解决矿坑涌水问题。

    一种大体量硫铁矿渣原地固化与终场覆盖结构及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5665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71851.1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体量硫铁矿渣原地固化与终场覆盖结构及修复方法。修复方法包括:评估项目区废渣体量、进行废渣污染稳定性评估;采用原废渣点原地固化方法,通过选用稳定剂和淋洗工程进行实施;采用原废渣点终场覆盖方法,通过铺设防渗土工模形成防渗层;采用生态修复方法,通过覆土回填方法,进行土壤稳定化处理,包括苗木选择、土壤选择、栽培要点进行实施生态修复;据此建立一种稳定、高效的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因子相适应的大体量硫铁矿废渣综合治理方法。

    一种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多尺度水土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15030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39109.4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多尺度水土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内容包括:确定待评价区域;收集并调查水土环境质量的基本特征参数;根据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和基础数据材料,对各项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建立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相结合的水环境评价方法,建立单因子和复合指数相结合的土壤环境评价方法;建立综合指数法与水土提升率相结合的水土环境综合评价方法;以子项目、生态修复单元以及全流域3尺度作为评价单元,开展多尺度下的水土环境质量评价,对3尺度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多尺度水土环境质量综合评估。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提供了一种监测效率高,评价效果可靠的综合评价方法。

    一种高效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多层复合防渗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1956792U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20226842.8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固体废物处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的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多层复合防渗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封场层、垃圾填埋层、底部衬层;封场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植被层、土壤层、封场改性粘土层、封场防渗层、碎石层;底部衬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过滤层、主渗沥液收集层、第一保护层、主防渗层、第二保护层、次要渗沥液收集层、第三保护层、次防渗层、第四保护层、改性粘土层、渗漏监测层、基础层;主渗沥液收集层内设置渗沥液收集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封场防渗、底部衬层多级防渗以及多级保护层组成复合防渗结构,提高了防渗结构的防渗性能,节约填埋空间和材料成本,能有效的避免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