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9054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65737.9
申请日:2025-04-15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F18/20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数据分析的石漠化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和系统,涉及环境治理领域,解决了现有石漠化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存在应用效果差的问题,包括步骤S1:将石漠化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石漠化监测子区域,分别对每一个石漠化监测子区域进行历史性岩石覆盖监测,得到地表岩石监测数据,步骤S2:根据地表植被监测数据对每一个石漠化监测子区域进行历史性植被覆盖监测,得到地表植被监测数据,步骤S3:根据地表岩石监测数据和地表植被监测数据对石漠化监测区域进行治理合格性评估,本发明石漠化监测数据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9834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392103.7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10/10 , G06Q50/02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漠化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涉及石漠化监测领域,解决当前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分析数据来源单一化,导致治理效果分析不准确的问题,包括区域划分模块、体系构建模块和治理比对模块,所述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对石漠化治理区域进行划分,得到石漠化治理区域的植被恢复模式,所述体系构建模块用于对石漠化治理区域的石漠治理评估体系进行构建,构建得到石漠化治理区域的标准数据包,所述治理比对模块用于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石漠化治理区域的治理效果进行比对,生成治理异常信号或得到最优治理模式,本发明基于石漠化监测数据实现对石漠化治理效果的准确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864328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136481.9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10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F18/241 , G06F18/25 , G06N5/048 , G06N3/0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汇量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AI的森林碳汇量预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碳汇量数据增强模块、特征选择模块、自适应环境因子调整模块、森林碳汇量预测模块以及预测结果分析模块,其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与森林碳汇量相关的多源数据;所述碳汇量数据增强模块增强多源数据的样本数据集;所述特征选择模块提取影响碳汇量预测的特征;所述自适应环境因子调整模块对实时环境因子进行动态调整;所述森林碳汇量预测模块实现对森林碳汇量的预测;所述预测结果分析模块对森林碳汇量预测模型输出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本发明,能够提供高效、准确的碳汇量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57965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66214.0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H04L67/12 , H04L67/148 , H04L4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生态监测台站网络数据共享高速传输方法,涉及生态监测领域,解决了生态监测台站监测的生态数据进行网络传输时容易受到所处环境干扰的问题,方法具体包括:环境分析模块对生态监测台站的环境偏差程度进行分析,测试分析模块对生态监测台站的数据准确度进行分析,综合评定模块对生态监测台站的数据采集准确性进行评定,若判定生态监测台站的数据采集准确并进行后续监测,传输监测模块对生态监测台站的数据传输情况进行监测,监测得到数据传输路线的路线性能等级经数据传输基站反馈至监测中心,监测中心依据路线性能等级对生态监测台站的数据传输线路进行针对性调节,本发明实现了生态监测台站所监测生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安全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956856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92579.X
申请日:2024-12-07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样品包装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通气型植物样品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包装袋体,所述包装袋体的内部为空心设置,所述包装袋体的内壁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磁条,所述包装袋体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所述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二磁条,所述第一提手的外壁与所述包装袋体的外壁均连接有第三磁条;本发明利用包装袋体的材质为尼龙、聚丙烯和聚乙烯的一种作用,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材料对包装袋体进行制作使用,增加了包装袋体的透气性,提升了植物样品放置在包装袋体内部的保鲜效果,且利用两个第一磁条之间异极相吸的作用,提升了包装袋体的密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66562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44309.9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样品烘干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植物样品连续式多层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以及安装在其外壁底部的多个支撑腿和安装在烘干箱外壁顶部的下料管,还包括有:均匀振动机构,用于对添加至烘干箱内部的植物样品进行均匀烘干,所述均匀振动机构位于烘干箱的内部;本发明通过均匀振动机构的作用,利用多层振动磁板的作用,可对添加至烘干箱内部的植物样品进行振动均匀烘干,加之下料管与多个加热件对应设置的作用,可对植物样品进行打散,避免了植物样品添加至烘干箱内部出现堆积现象,从而提升了植物样品在烘干箱内部的充分性,提升了烘干箱对植物样品进行烘干使用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4328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136481.9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10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F18/241 , G06F18/25 , G06N5/048 , G06N3/0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汇量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AI的森林碳汇量预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碳汇量数据增强模块、特征选择模块、自适应环境因子调整模块、森林碳汇量预测模块以及预测结果分析模块,其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与森林碳汇量相关的多源数据;所述碳汇量数据增强模块增强多源数据的样本数据集;所述特征选择模块提取影响碳汇量预测的特征;所述自适应环境因子调整模块对实时环境因子进行动态调整;所述森林碳汇量预测模块实现对森林碳汇量的预测;所述预测结果分析模块对森林碳汇量预测模型输出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本发明,能够提供高效、准确的碳汇量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42547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29559.4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喀斯特森林调节水量的测量系统和方法,涉及喀斯特森林领域,解决当前喀斯特森林内水量的监测方式多为统一化制式,且在喀斯特森林中固定区域构建监测设备的问题,包括环境分析模块、智能测量模块、历史测量模块、林木分析模块和区域划分模块,所述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对喀斯特森林区域进行划分,所述环境分析模块用于对喀斯特森林对应测量区域的区域环境情况进行分析,所述林木分析模块用于对喀斯特森林对应测量区域的林木情况进行分析,所述历史测量模块用于对测量区域的历史测量情况进行分析,所述智能测量模块用于对喀斯特森林对应测量区域的测量情况进行分析,本发明基于多元因素实现对喀斯特森林内水量的精细化测量和适配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65507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74560.7
申请日:2025-02-18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甜龙竹种苗批量移栽装置,涉及甜龙竹移栽技术领域;包括扦插防护件,所述扦插防护件上安装有竹枝限位件;所述竹枝限位件用于按压竹枝;所述竹枝限位件上安装有插地防脱件;所述竹枝限位件上安装有插地适配件;所述插地适配件用于适配竹节高度;所述插地适配件上安装有防脱限位件;可以提升竹枝扦插移栽的成活率,同时方式竹枝在移栽时损伤,也便于批量进行移栽工作,解决了目前的甜龙竹种苗批量移栽装置不便于实现种苗的枝芽保护,不便于批量移栽,容易挤压损坏竹枝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1418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32977.6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土壤分析技术领域的一种多参数在线监测的凋落叶分解实验装置,包括信号连接的监测系统和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罐,监测罐内顶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箱,驱动箱内设有驱动组件,监测罐内设有可转动的处理组件,监测罐内壁处开有对称的支撑槽,支撑槽内底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远离支撑槽的一端与处理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驱动组件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牵引组件,牵引组件位于监测罐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实验组件。本发明通过电线和电动夹爪固定分解袋,防止分解袋移位而导致的数据丢失,并且通过处理组件就地进行凋落叶的回收处理和数据监测采集,降低了人工工作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