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53745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106185.3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IPC: C07D493/10 , A61K31/35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肿瘤的莪术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莪术醇进行结构修饰,首次获得了一种莪术醇衍生物—HCL‑23,通过试验结果表明,HCL‑23通过诱导癌细胞G2期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和铁死亡而抑制癌细胞增殖,同时可以抑制癌细胞转移。并且通过体内试验表明,HCL‑23可以抑制荷瘤小鼠肿瘤体积的增长,降低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本发明的莪术醇衍生物HCL‑23为治疗肿瘤,特别是乳腺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1165504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0090869.5
申请日:2020-02-13
Applicant: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IPC: A01N43/90 , A01N43/12 , A01N35/06 , A01P3/00 , C07D49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防治小麦赤霉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式1~8所示结构的倍半萜类化合物以及式9~式10所示结构的倍半萜类衍生物均对小麦赤霉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将其应用于制备防治小麦赤霉病药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97076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25360.1
申请日:2020-02-13
Applicant: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IPC: A01N43/90 , A01P3/00 , C07D49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倍半萜类衍生物在制备防治小麦赤霉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式10所示结构的倍半萜类衍生物对小麦赤霉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将其应用于制备防治小麦赤霉病药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53745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10106185.3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IPC: C07D493/10 , A61K31/35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肿瘤的莪术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莪术醇进行结构修饰,首次获得了一种莪术醇衍生物—HCL‑23,通过试验结果表明,HCL‑23通过诱导癌细胞G2期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和铁死亡而抑制癌细胞增殖,同时可以抑制癌细胞转移。并且通过体内试验表明,HCL‑23可以抑制荷瘤小鼠肿瘤体积的增长,降低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本发明的莪术醇衍生物HCL‑23为治疗肿瘤,特别是乳腺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2970769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225360.1
申请日:2020-02-13
Applicant: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IPC: A01N43/90 , A01P3/00 , C07D49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倍半萜类衍生物在制备防治小麦赤霉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式10所示结构的倍半萜类衍生物对小麦赤霉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将其应用于制备防治小麦赤霉病药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165504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90869.5
申请日:2020-02-13
Applicant: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IPC: A01N43/90 , A01N43/12 , A01N35/06 , A01P3/00 , C07D49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防治小麦赤霉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式1~8所示结构的倍半萜类化合物以及式9~式10所示结构的倍半萜类衍生物均对小麦赤霉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将其应用于制备防治小麦赤霉病药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