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19361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1083247.5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支点的多功能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梯子主体,包括两个梯柱和数个设置在两个所述梯柱之间的横梯梁;以及,支撑杆机构,设置在所述梯柱背面,其包括行星轮组件、设置在所述行星轮组件上的锁紧组件和设置在所述行星轮组件一端的伸缩管组件,所述伸缩管组件包括数个套接的伸缩管。本发明通过可自由调节长度和角度的伸缩管组件方便对梯子主体进行稳固地支撑,不需要人员扶梯,保障了扶梯人员的安全,也保障了梯上工作人员的安全,解决了在户外没有依靠点或者依靠点不稳定的问题,对于空旷地段的架空线路故障抢修提供更好的登高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541936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83247.5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支点的多功能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梯子主体,包括两个梯柱和数个设置在两个所述梯柱之间的横梯梁;以及,支撑杆机构,设置在所述梯柱背面,其包括行星轮组件、设置在所述行星轮组件上的锁紧组件和设置在所述行星轮组件一端的伸缩管组件,所述伸缩管组件包括数个套接的伸缩管。本发明通过可自由调节长度和角度的伸缩管组件方便对梯子主体进行稳固地支撑,不需要人员扶梯,保障了扶梯人员的安全,也保障了梯上工作人员的安全,解决了在户外没有依靠点或者依靠点不稳定的问题,对于空旷地段的架空线路故障抢修提供更好的登高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924695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150990.7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张辉 , 苏剑锋 , 刘斌 , 张朝学 , 吴恩恩 , 王帅 , 何必翔 , 陈东 , 赵海 , 王正刚 , 申炜 , 邓昭辉 , 杨航康 , 牟景艳 , 付冰洋 , 甘伟涵 , 谢珂 , 邵春 , 李晓林 , 李飞 , 李华 , 杨阳 , 范茂金 , 李杰 , 李静 , 文琴琴 , 司胜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绕组温度变化的变压器电阻参量在线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变压器绕组变形参数监测方法技术领域,包括利用油温传感器测量变压器油温,建立1:1仿真模型,获取绕组温度分布和绕组高度之间的关系,依据实际变压器的挡油板位置,对绕组的温度分布进行区域化分析,通过曲线拟合得到各区域的绕组温度分布和绕组高度之间的关系式,利用油温传感器获得各区域边界的油温值,根据拟合的关系式进行平均值运算和求和运算,得到当前的变压器绕组温度。最后根据导线的热学特性计算随温度变化的电阻参量。本发明通过对顶层油温数值进行修正,使绕组温度快速迫近真实情况,进而快速有效地计算出监测变压器绕组变形的电阻参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381339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64425.2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G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工作防护隔离伞,属于配电辅助设施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第一支撑头、若干个叠放的单元拉伸板和第二支撑头;单元拉伸板、第一支撑头及第二支撑头的形状相同,正面均为板状扇面结构;在第一支撑头与单元拉伸板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滑槽,在第二支撑头与各个单元拉伸板上设置有滑块;第一支撑头、单元拉伸板和第二支撑头之间通过导向滑槽与滑块之间的配合可移动地进行连接;在单元拉伸板、第一支撑头及第二支撑头的外侧端部均延伸设置有扇骨和防护伞面;且相邻的两个防护伞面之间相连接;当第一支撑头、单元拉伸板和第二支撑头展开后能围成一个封闭的360°环状结构;本发明解决了配电操作时工作人员容易接触到高压线路这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8049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64424.8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母排包封装置;属于变电设备维护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侧沿相接的第一封装面和第二封装面;在第一封装面和第二封装面相对的两个正面上还分别设置若干组可以重复拆卸的连接卡件:在第二封装面正面的周侧还开有一个主接口槽和两个副接口槽;其中,两个副接口槽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设置;在第二封装面的中部还开有凸孔相接;主接口槽、副接口槽与中部的凸孔拼成一个T型结构;在第一封装面上对应两个副接口槽的位置处设置有延展折片;延展折片的宽度不小于副接口槽的宽度大小,且在延展折片与第二封装面的背面也安装有若干组连接卡件;本发明解决了当前使用的变压器上母排包封盒重新安装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6208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37855.4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G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10kV线路固定导线装置,包括抱箍和卡线器,抱箍固定连接在瓷瓶顶端的凸台处,卡线器采用两个,对称固定连接在抱箍的两侧。本发明针对大挡距或带有转角的杆塔时,能将导线更牢固地固定在瓷瓶上,防止跑线,装拆容易,提高安装效率,大大降低停电时间或维护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380496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110664424.8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母排包封装置;属于变电设备维护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侧沿相接的第一封装面和第二封装面;在第一封装面和第二封装面相对的两个正面上还分别设置若干组可以重复拆卸的连接卡件:在第二封装面正面的周侧还开有一个主接口槽和两个副接口槽;其中,两个副接口槽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设置;在第二封装面的中部还开有凸孔相接;主接口槽、副接口槽与中部的凸孔拼成一个T型结构;在第一封装面上对应两个副接口槽的位置处设置有延展折片;延展折片的宽度不小于副接口槽的宽度大小,且在延展折片与第二封装面的背面也安装有若干组连接卡件;本发明解决了当前使用的变压器上母排包封盒重新安装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8435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534965.5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自动化调试固定平台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旋转支撑臂、四连杆自定位机构、摇臂座、摇臂接头和平台,固定装置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端绕竖直轴旋转连接有倾斜的旋转支撑臂,旋转支撑臂上端绕竖直轴旋转连接四连杆自定位机构,四连杆自定位机构上端绕竖直轴旋转连接有摇臂座,摇臂座俯仰旋转连接有摇臂接头,摇臂接头上固定连接平台。本发明解决自动化开关安装于山坡、稻田、荒地等恶劣地理环境,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工作人员现场调试时只能单手操作,工作效率上大大打折扣的问题,本发明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不受地理因素等条件限制,能够水平360度,垂直平面高度调节,适应各类人群。
-
公开(公告)号:CN11962385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15249.0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T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建模技术的变电站运维管控方法,涉及变电站运维技术领域,包括:将激光扫描仪朝向待检测变电站,控制激光扫描仪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信号得到点云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和多分辨率表示处理得到变电站三维模型;将变电站三维模型导入预设的三维管理平台,对变电站三维模型进行检修工序标注,生成检修作业流程数据;在变电站内布设多个微雷达信号源和信号处理模块,将定位信标安装于检修作业人员和施工车辆上,信号处理模块进行三维定位,并传输至三维管理平台进行安全管控。本发明将激光扫描建模、三维平台管理和微雷达定位监控相结合的变电站运维管控,实现了变电站检修作业的精确预演、可视化管理和主动安全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958660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171026.2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苏剑锋 , 张津 , 罗吉 , 牟景艳 , 王正刚 , 刘瑞贵 , 贾先平 , 陈东 , 曾宝宝 , 吴维 , 龙秀权 , 曹伟 , 李佳睿 , 张辉 , 李杰 , 吴小虎 , 杜禹 , 陈实 , 付冰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电缆沟防小动物入侵方法,包括监测模块,包括箱体,与箱体内部固定连接的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的图像监测模块,与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的气体监测模块,与控制模块输入端连接的红外感应模块箱体内部固定连接的电源模块,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内部固定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驱赶模块,包括设置与箱体内部固定连接的水箱模块,水箱模块固定连接的声音播放模块,与水箱模块内壁固定连接的激光模块,通过对纳米材料涂层配方中某个功能材料的选择和优化,确定纳米二氧化钛为最优实施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灵敏度与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显著提高了气体检测的整体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