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2744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310377950.1
申请日:2013-08-27
Applicant: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检验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后是否能孤网运行结构及试验方法,它包括交流母线(8),在交流母线(8)上连接有一套以上的光伏阵列组件(2)、储能装置(4)、负载(5)和电网(6),在光伏阵列组件(2)与交流母线(8)之间设有DC/AC单向逆变器(1)和QF2开关,在储能装置(4)与交流母线(8)之间设有DC/AC双向逆变器(3)和QF3开关,在电网(6)与交流母线(8)之间设有QF1开关,在负载(5)与交流母线(8)之间设有QF4开关,在交流母线(8)上连接有电能质量检测装置(7)。本发明在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条件下,在其并网的交流母线上连接电能质量检测装置,这样就通过此验证方法就能检验光伏发电系统的是否具备可靠、安全的离网运行功能,同时能最大程度保证试验人员人身安全、试验负载安全投切、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3488911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86930.8
申请日:2013-10-17
Applicant: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两个步骤,步骤1对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步骤2基于改进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法的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计算过程直观、易于决策者接受的投资风险综合评估方法及评估步骤,并建立了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模型。该风险评估模型主要用来识别投资风险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能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3376083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120323.5
申请日:2012-04-23
Applicant: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 上海欣影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B2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线路覆冰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包括覆冰监测单元、通讯网络和服务器,所述的覆冰监测单元通过通讯网络与服务器连接;所述的覆冰监测单元采集输电线路的状态信息,通过覆冰厚度数学模型计算出覆冰厚度信息,并实时将状态信息和覆冰厚度信息通过通讯网络传输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状态信息和覆冰厚度信息计算输电线路的覆冰厚度变化趋势信息,若覆冰厚度超过设定阈值则及时报警,从而实现对输电线路的实时监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721855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181999.5
申请日:2012-06-05
Applicant: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IPC: G01R19/165 , G01R19/00 , G01R2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泄漏电流、脉冲电流测量功能的电网过电压传感器,包括电压采集单元(A)、泄漏电流采集单元(B)和脉冲电流采集单元(C),三部分均采用同轴圆柱形状,按照从上到下的方式依次通过螺纹旋转固定;本发明通过将泄漏电流、脉冲电流和过电压测量单元三者集成在一起,极大地扩展了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同时扩展方便、安装简单,能够实现多参量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稳定度的测量,以满足后续过电压监测系统及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3337876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57148.9
申请日:2013-06-26
Applicant: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并、离网控制结构及操作方法,它是在下述连接中安装控制开关,其连接为:串、并列后的一组以上光伏阵列组件通过DC/DC充电装置分别连接储能装置和双向逆变器,双向逆变器与交流母线连接,在交流母线上连接有电网和负载;其控制用开关接入点分别为:位于光伏阵列组件与DC/DC充电装置之间的QF5,位于DC/DC充电装置与双向逆变器之间的QF3,位于储能装置与双向逆变器之间的QF4,位于双向逆变器与交流母线之间的QF2,位于电网与交流母线之间的QF1;位于负载与交流母线之间的QF6。本发明可避免因人为误操作使光伏发电系统和电网之间出现非同期并网、反送电,同时可以避免负载供电间断,还有利于光伏发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2969731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210555489.X
申请日:2012-12-19
Applicant: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IPC: H02J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6 ,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单元和监控单元;其储能单元包括了能够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转换的双向逆变器,能够存储电能的电池堆以及对电池堆进行管理的电池管理系统。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以及降低接入时会对大电网产生的不良影响,能够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稳定性与供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337868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57133.2
申请日:2013-06-26
Applicant: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IPC: H02J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6 ,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光伏发电输出功率波动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是将光伏阵列组件通过串、并列后,通过DC/DC充电装置,对储能装置进行充电,再通过双向逆变器转化为交流电源,向负载供电;在晚间或无阳光时,利用电网波谷电价便宜,把电网电能通过DC/AC双向逆变器对储能装置进行充电,起到电网削峰填谷作用。其原理是利用储能装置的容量对光伏输出功率进行平抑,保证输出功率的稳定,提高供电可靠性,向用户输送合格质量的电能。光伏发电先进入储能,再通过双向逆变器转化为交流电源,向负载供电;在储能容量已满的情况下,控制器转为“浮充”方式,直接对负载供电,储能作为补充。
-
公开(公告)号:CN103337876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310257148.9
申请日:2013-06-26
Applicant: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并、离网控制结构及操作方法,它是在下述连接中安装控制开关,其连接为:串、并联后的一组以上光伏阵列组件通过DC/DC充电装置分别连接储能装置和双向逆变器,双向逆变器与交流母线连接,在交流母线上连接有电网和负载;其控制用开关接入点分别为:位于光伏阵列组件与DC/DC充电装置之间的QF5,位于DC/DC充电装置与双向逆变器之间的QF3,位于储能装置与双向逆变器之间的QF4,位于双向逆变器与交流母线之间的QF2,位于电网与交流母线之间的QF1;位于负载与交流母线之间的QF6。本发明可避免因人为误操作使光伏发电系统和电网之间出现非同期并网、反送电,同时可以避免负载供电间断,还有利于光伏发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2721855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210181999.5
申请日:2012-06-05
Applicant: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IPC: G01R19/165 , G01R19/00 , G01R2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泄漏电流、脉冲电流测量功能的电网过电压传感器,包括电压采集单元(A)、泄漏电流采集单元(B)和脉冲电流采集单元(C),三部分均采用同轴圆柱形状,按照从上到下的方式依次通过螺纹旋转固定;本发明通过将泄漏电流、脉冲电流和过电压测量单元三者集成在一起,极大地扩展了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同时扩展方便、安装简单,能够实现多参量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稳定度的测量,以满足后续过电压监测系统及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3427440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77950.1
申请日:2013-08-27
Applicant: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检验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后是否能孤网运行结构及试验方法,它包括交流母线(8),在交流母线(8)上连接有一套以上的光伏阵列组件(2)、储能装置(4)、负载(5)和电网(6),在光伏阵列组件(2)与交流母线(8)之间设有DC/AC单向逆变器(1)和QF2开关,在储能装置(4)与交流母线(8)之间设有DC/AC双向逆变器(3)和QF3开关,在电网(6)与交流母线(8)之间设有QF1开关,在负载(5)与交流母线(8)之间设有QF4开关,在交流母线(8)上连接有电能质量检测装置(7)。本发明在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条件下,在其并网的交流母线上连接电能质量检测装置,这样就通过此验证方法就能检验光伏发电系统的是否具备可靠、安全的离网运行功能,同时能最大程度保证试验人员人身安全、试验负载安全投切、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