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电延时自动拔瞎火雷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686210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12547.9

    申请日:2021-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电延时自动拔瞎火雷管装置,拔雷管启动装置位于无电自动延时装置下端,拔雷管启动装置的第五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拔雷管动作输出装置的第一圆柱体左端面连接,拔雷管动作输出装置的第一左端中部定滑轮支撑拔雷管启动装置的第五连接绳,拔雷管动作输出装置的第一左端下部定滑轮支撑拔雷管启动装置的第五圆筒体右端外侧面;本发明将雷管夹住,若雷管发生瞎火,本发明会将雷管从炸药上拔出,并将雷管旋转九十度,使雷管的射流输出方向不会接触炸药,此时是较安全的状态。避免了瞎火雷管随时起爆对工作人员造成的危险。

    一种能驱动流体内部悬浮气泡径向运动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75849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360976.X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驱动流体内部悬浮气泡径向运动的装置,驱动管的第二左端管中部带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只允许驱动管的第二左端管中的流体从右向左运动,第一单向阀不允许驱动管的第二左端管中的流体从左向右运动,驱动管的第二下端管竖直放置,驱动管的第二下端管位于右端,驱动管的第二下端管的最下端向右弯折;本发明将体爆轰战斗部内部最下端的固液相混合燃料吸入驱动管,将驱动管内部的固液相混合燃料从体爆轰战斗部内部最上端边沿向中心运动,驱动位于上端盖板的下表面的气泡向内径向运动至装药口并排出。反复循环直至将战斗部内部的气泡全部排出,提高战斗部装药体积,避免了氧气和燃料接触,提高了战斗部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种无电延时自动插雷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85730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10594869.6

    申请日:2019-07-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电延时自动插雷管装置,雷管夹头的上部分为第四圆板,雷管夹头的第四圆板上带有第四上端中心圆形通孔,雷管夹头的第四圆板上表面为第四同心圆环面,雷管夹头的第四圆板外侧面为第四上端外圆柱面,雷管夹头的第四偏心圆孔内表面为第四偏心内圆柱面,雷管夹头的下部分为第四圆柱体,雷管夹头的第四下端中心圆形通孔和雷管夹头的第四上端中心圆形通孔直径相同;本发明在雷管和炸药之间放置了一个安全挡柱,安全挡柱可以吸收雷管爆炸后起爆端形成的射流,雷管爆炸形成的射流不会将炸药引爆,工作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雷管和炸药才会贴合,完成后续工作准备。保障了工作人员在引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一种无电延时自动插雷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85730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594869.6

    申请日:2019-07-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电延时自动插雷管装置,雷管夹头的上部分为第四圆板,雷管夹头的第四圆板上带有第四上端中心圆形通孔,雷管夹头的第四圆板上表面为第四同心圆环面,雷管夹头的第四圆板外侧面为第四上端外圆柱面,雷管夹头的第四偏心圆孔内表面为第四偏心内圆柱面,雷管夹头的下部分为第四圆柱体,雷管夹头的第四下端中心圆形通孔和雷管夹头的第四上端中心圆形通孔直径相同;本发明在雷管和炸药之间放置了一个安全挡柱,安全挡柱可以吸收雷管爆炸后起爆端形成的射流,雷管爆炸形成的射流不会将炸药引爆,工作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雷管和炸药才会贴合,完成后续工作准备。保障了工作人员在引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一种将轴向力转化为径向挤压贴合力的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1797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867678.4

    申请日:2022-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轴向力转化为径向挤压贴合力的密封装置,持续压力输出零件位于耐腐蚀密封圈的上端,持续压力输出零件的第四圆台面与耐腐蚀密封圈的第三圆环体上端内侧接触,持续压力输出零件的第四同心圆板下端面与带内圆柱面被密封零件的第一上端同心圆平面接触,持续压力输出零件的第四同心圆板通过第四螺钉与带内圆柱面被密封零件的第一圆板连接;本发明采用的穿电缆线管端部为圆锥面且直径缩小,安装圆形截面聚四氟乙烯密封圈时,不需要扩大其直径,圆形截面聚四氟乙烯密封圈在上下两个圆锥面的轴向挤压作用下,产生径向膨胀,同时与战斗部端盖和穿电缆线管挤压贴合,实现密封,保证体爆轰战斗部的威力可靠发挥。

    一种将轴向力转化为径向挤压贴合力的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1797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67678.4

    申请日:2022-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轴向力转化为径向挤压贴合力的密封装置,持续压力输出零件位于耐腐蚀密封圈的上端,持续压力输出零件的第四圆台面与耐腐蚀密封圈的第三圆环体上端内侧接触,持续压力输出零件的第四同心圆板下端面与带内圆柱面被密封零件的第一上端同心圆平面接触,持续压力输出零件的第四同心圆板通过第四螺钉与带内圆柱面被密封零件的第一圆板连接;本发明采用的穿电缆线管端部为圆锥面且直径缩小,安装圆形截面聚四氟乙烯密封圈时,不需要扩大其直径,圆形截面聚四氟乙烯密封圈在上下两个圆锥面的轴向挤压作用下,产生径向膨胀,同时与战斗部端盖和穿电缆线管挤压贴合,实现密封,保证体爆轰战斗部的威力可靠发挥。

    一种适用于腐蚀性液体的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48645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911031861.5

    申请日:2019-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腐蚀性液体的密封装置,下端零件的回转体轴线与上端零件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下端零件位于上端零件下端,下端零件的第四上端同心圆环面与上端零件的第一圆平面接触,下端零件与上端零件通过螺钉连接,密封原件位于下端零件的第四上端环形凹槽中,密封原件的第二下端环形凸起与下端零件的第四环形凹槽接触;本发明在聚四氟乙烯内部装嵌弹簧圈,通过弹簧圈提高聚四氟乙烯的压缩弹性,使得聚四氟乙烯和弹簧圈的组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腐蚀性两个特点,使得战斗部壳体在机械接口处即满足了耐腐蚀性要求又满足了密封性要求。保障了长期存储过程中,腐蚀性液体装药战斗部的可靠密封性。

    一种能驱动流体内部悬浮气泡径向运动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75849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110360976.X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驱动流体内部悬浮气泡径向运动的装置,驱动管的第二左端管中部带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只允许驱动管的第二左端管中的流体从右向左运动,第一单向阀不允许驱动管的第二左端管中的流体从左向右运动,驱动管的第二下端管竖直放置,驱动管的第二下端管位于右端,驱动管的第二下端管的最下端向右弯折;本发明将体爆轰战斗部内部最下端的固液相混合燃料吸入驱动管,将驱动管内部的固液相混合燃料从体爆轰战斗部内部最上端边沿向中心运动,驱动位于上端盖板的下表面的气泡向内径向运动至装药口并排出。反复循环直至将战斗部内部的气泡全部排出,提高战斗部装药体积,避免了氧气和燃料接触,提高了战斗部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种适用于腐蚀性液体的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48645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031861.5

    申请日:2019-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腐蚀性液体的密封装置,下端零件的回转体轴线与上端零件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下端零件位于上端零件下端,下端零件的第四上端同心圆环面与上端零件的第一圆平面接触,下端零件与上端零件通过螺钉连接,密封原件位于下端零件的第四上端环形凹槽中,密封原件的第二下端环形凸起与下端零件的第四环形凹槽接触;本发明在聚四氟乙烯内部装嵌弹簧圈,通过弹簧圈提高聚四氟乙烯的压缩弹性,使得聚四氟乙烯和弹簧圈的组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腐蚀性两个特点,使得战斗部壳体在机械接口处即满足了耐腐蚀性要求又满足了密封性要求。保障了长期存储过程中,腐蚀性液体装药战斗部的可靠密封性。

    一种用于补偿不同温度液相装药体积变化的等压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645846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911033140.8

    申请日:2019-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补偿不同温度液相装药体积变化的等压调节装置,下端密封圈的材料为橡胶,下端密封圈的内侧与活塞的第三下端外圆柱面之间相互挤压接触,下端密封圈的内侧发生的弹性变形量与下端密封圈的第四圆平面直径之比为1:5~6,下端密封圈的外侧与腔体的第二中部内圆柱面之间相互挤压接触,下端密封圈的外侧发生的弹性变形量与下端密封圈的第四圆平面直径之比为1:5~6;本发明由活塞运动带来的内腔体积变化来弥补,活塞运动过程中内腔压力与外部压力一直保持相同。该装置在补偿液体体积变化的过程中,未对壳体的强度造成消弱,保证了壳体的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