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6284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0668709.3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6/23 , G06F16/2455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电热负荷分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厂节能技术领域,其中方法为确定工作因子、等待因子以及随机的目标电热负荷分配方式,其中,每个工作因子关联有分配数据库中的一个电热负荷分配方式;针对每个工作因子,在搜寻次数小于第一次数阈值时,根据搜寻到的第一电热负荷分配方式对工作因子关联的电热负荷分配方式进行更新处理;针对每个等待因子,确定等待因子关联的电热负荷分配方式,并将等待因子作为新的工作因子;对目标电热负荷分配方式进行更新处理,直至满足停止条件;根据目标电热负荷分配方式对至少一个电热联产机组进行电热负荷分配处理,使得全厂的耗煤量最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热负荷的提供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65825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20622.3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汽轮机组的运行控制方法。应用于汽轮机组,汽轮机组包括:中压缸和锅炉,包括:响应于监测到汽轮机组处于零出力供热工况,且接收到电负荷调节指令,获取汽轮机组处于纯凝工况时锅炉的初始运行参数,及汽轮机组处于零出力供热工况时中压缸的第一排汽供热抽汽流量,并确定中压缸的排汽供热抽汽流量对汽轮机组的电负荷量的影响程度信息,影响程度信息表示排汽供热抽汽流量对电负荷量的影响程度,再根据第一排汽供热抽汽流量和影响程度信息,确定汽轮机组的电负荷超前控制裕量,以及根据初始运行参数和电负荷超前控制裕量,控制汽轮机组运行,由此,能够在控制汽轮机组能够以零出力工况稳定运行的情况下,确保汽轮机组的电负荷响应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61123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53804.3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F23L15/00 , G06F17/11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容量比的排烟温度修正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空气侧平均比热、烟气侧平均比热、实际温度数据与设计温度数据;根据漏风率、空气侧平均比热、烟气侧平均比热设计第一系数,根据实际温度数据计算获得实际热容量比,根据设计温度数据获得设计热容量比,根据第一系数与实际温度数据计算获得实际空气预热器效率;基于修正前后传热单元数不变与基于修正后热容量比和设计热容量比相同,获得修正空气预热器效率的第一方程与第二方程;基于第一方程与第二方程,得到修正排烟温度。本申请对排烟温度进行修正后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合理、科学、定量的评价锅炉排烟温度的真实水平与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51935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49441.6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预热器性能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预热器换热能力评估方法,包括:获取空气预热器环境数据,并基于所述空气预热器环境数据及热平衡函数得到实际工况比,预设空气预热器环境数据,基于所述预设空气预热器环境数据及热平衡函数,获取得预设工况比,基于逆流换热模型,利用所述实际工况比及所述预设工况比对空气预热器换热效率进行修正,得到空气预热器修正换热效率,以逆流换热模型基于传热有效度‑传热单元数对烟气侧换热效率进行修正,该方法可以提供一种更准确的空气预热器换热能力计算结果,使试验人员及运行人员可更准确的了解空气预热器的实际运行情况,使空气预热器达到最优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6202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067179.1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1K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经济性的机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机组的运行数据;根据机组的运行数据判断机组的当前运行模式;根据所述机组的当前运行模式计算当前运行模式下机组的总体经济性;将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下机组的总体经济性与机组能够切换的其他运行模式下的总体经济性进行比较,当当前运行模式下机组的总体经济性优于机组能够切换的其他运行模式下的总体经济性时,则保持机组当前的运行模式,当机组能够切换的其他运行模式下的总体经济性优于当前运行模式下机组的总体经济性时,则将机组的运行模式切换至该其他运行模式下,该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能够根据机组的总体经济性对机组的运行模式进行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1927570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10802384.4
申请日:2020-08-11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IPC: F01D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嘴调节汽轮机单阀/顺序阀无扰切换的配汽曲线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汽轮机运行阀位指令MR小于等于40%时,汽轮机配汽方式为单阀配汽;当汽轮机运行阀位指令MR大于40%、小于等于45%或50%时,汽轮机配汽方式处于单阀向顺序阀切换段;当汽轮机运行阀位指令MR大于45%或50%时,汽轮机配汽方式逐步自动切换为顺序阀配汽。该无扰切换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手动切换方法带来的各种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38807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1083096.9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旁路辅助切缸的供热系统及方法,燃气轮机的排气出口与余热锅炉的烟气侧的入口相连通,余热锅炉的高压蒸汽出口与高压缸的入口相连通,余热锅炉的中压蒸汽出口与中压缸的入口相连通,发电机与高压缸之间布置高发离合器,中压缸与低压缸之间布置中低离合器,中压缸的蒸汽出口与低压缸相连通,中压缸的蒸汽出口与外界的供热系统相连通,余热锅炉的高压蒸汽出口经高压旁路减温器与高压缸的排汽口通过管道并管后与余热锅炉的中压蒸汽入口相连通,余热锅炉的中压蒸汽出口经低压旁路减温器后与外界的供热系统相连通,该系统及方法能够在响应机组调峰需求的同时,满足机组在中电负荷区间的供热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01628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27693.9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高旁阀实现高低旁路供热机组节能降耗的方法。本发明引入高低旁供热系统高旁阀回滞函数控制法,高旁阀开启过程曲线与高旁阀关闭过程曲线将高旁阀开度从0开启的工况与高旁阀开度从开启状态关闭为0的工况区分开,根据供热控制低旁阀开度,同时投入低旁减温水,低旁阀开度增加时,根据高旁阀开启过程曲线控制高旁阀开度,同时投入高旁减温水;低旁阀开度减小时,根据高旁阀关闭过程曲线控制高旁阀开度,同时投入高旁减温水,可以避免因低旁阀开度在低旁阀开启过程阈值附近波动引起的高旁阀频繁打开、关闭的情况,保证高旁阀长期安全运行,提高了高旁阀的使用寿命,降低供热机组系统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3432736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94512.2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新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在线更换次末级、末级叶片温度测点的套管,第一穿外缸套管、第一不锈钢管、穿内缸套管、次末级温度套管及支架依次相连接,其中,第一穿外缸套管穿过低压缸外缸的侧壁,穿内缸套管穿过低压缸内缸的侧壁,支架固定于低压缸内缸的内壁上;第二穿外缸套管、第二不锈钢管、弯头及末级温度套管依次相连接,其中,第二穿外缸套管穿过低压缸外缸,末级温度套管穿过外部的导流环,该套管能够在线更换热电偶。
-
公开(公告)号:CN11341770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86647.4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压缸零出力的联合供热系统,蓄热罐的热工质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蒸发器及热网一级加热器的放热侧与蓄热罐的冷工质入口相连通,蓄热罐的冷工质出口蓄热换热器的吸热侧与蓄热罐的热工质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经热网二级加热器的吸热侧相连通;热网回水管的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低温补水阀与蓄热罐的冷工质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经吸收器、冷凝器、热网一级加热器的吸热侧及热网二级加热器的吸热侧与热网供水管道相连通;凝汽器的吸热侧出口经发生器与凝汽器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该系统能够提升机组的热电调峰能力,并具备储热及储水能力,同时实现余热的充分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