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8063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59524.3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西安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油页岩原位生油的乳液型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油页岩原位开发领域。该乳液型催化剂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活性金属组分1.01%‑18.12%,分散剂0.10%‑0.18%,表面活性剂0.02%‑0.15%,助剂0.01%‑0.06%,余量为水。制备步骤如下:将活性金属组分、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和助剂加入水中,并在加热条件下搅拌分散,直至形成乳液。本发明所提供的乳液型催化剂容易注入地层,其含有的有机基团可与油页岩中有机质良好接触,并且少量用量即可提供足够的活性组分,在高压反应釜中模拟的地下原位条件中,对油页岩裂解生油有较好催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479738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10781964.4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西安石油大学
IPC: C10G6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催化裂化汽油深度脱硫的方法,包括:第一段反应是硫醚化反应;反应后汽油通过精馏塔切割为轻重两部分;第二段反应是重组分选择性加氢脱硫和异构化;第三段反应为选择性加氢脱硫过程后二次硫醇的加氢脱硫过程;第四段反应为轻汽油醚化;最后轻、重调和得到符合国Ⅴ汽油质量标准的超低硫汽油产品。该发明适合催化裂化汽油的加氢改质,脱硫率高,液体收率高,并且各单元催化剂稳定性好、寿命长,全程无碱渣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628347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49782.1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西安石油大学
IPC: C07C4/06 , C07C15/04 , C07C15/06 , C07C15/08 , C07C15/073 , C07C15/02 , C10G47/20 , B01J29/78 , B01J29/16 , B01J2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芳重油直接转化为单环芳烃的工艺,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和煤化工领域。本发明以富芳重油和氢气和甲烷混合气体为原料,在特制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的方式制备单环芳烃,反应产物进行气液分离后的液体产物,经分馏塔分馏后分别得到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四甲苯及乙苯等单环芳烃产品,反应产物中甲基侧链的芳烃产物选择性较高。该工艺对比传统的石油经常压蒸馏‑石脑油催化重整‑芳烃分离等工艺过程制备芳烃路线,工艺流程简单,操控简便,成本低,能耗低;同时提高了带甲基侧链单环芳烃的收率,液体产品通过后续的精馏分离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目标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130396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62075.5
申请日:2020-03-10
Applicant: 西安石油大学
IPC: C10M145/12 , C08F212/08 , C08F236/22 , C08F222/14 , C08F4/04 , C08F4/26 , C10N3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首先,本发明公开的黏度指数改进剂弥补了传统石油基黏度指数改进剂不可生物降解的劣势,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绿色环保的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后过渡金属Ni(II)系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在无水无氧的反应条件下,合成植物油和苯乙烯共聚物作为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新方法,该方法拓展了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可控性,缩窄了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最后,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应用,当添加量为润滑油基础油质量分数的0.1%~0.9%时,黏度指数提高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0860285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196623.X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石油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过程助剂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温硫醇醚化和二烯烃选择性加氢的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拟薄水铝石与田菁粉混合均匀,加入硝酸、硝酸镧或硝酸镁溶液配制的混合溶液,混捏均匀,挤条成型,干燥,焙烧得到La2O3(或MgO)-Al2O3载体;(2)将含钯盐与盐酸一起配成浸渍溶液;(3)将步骤(1)所得的改性载体浸渍,干燥、焙烧,得到Pd/La2O3(或MgO)-Al2O3催化剂,再经水热处理和干燥制得本发明的催化剂。本发明所提供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缓和,反应活性高,具有较高抗噻吩类硫化物性能,稳定性好,可在40~70℃低温条件脱除汽油和液化石油气中硫醇,并对其中的二烯烃和炔烃选择性加氢为单烯烃。
-
公开(公告)号:CN10663165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66033.1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西安石油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4 , C07C2/76 , C07C15/04 , C07C15/06 , C07C15/24 , C07C2529/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干气制备芳烃的方法,其包括:(1)深度精脱硫;(2)除氧;(3)干燥;(4)将净化催化干气原料送入原料‑产物换热器换热,然后再送入原料加热炉加热;(5)将催化干气交替通入第一反应器或第二反应器进行芳构化反应得到反应产物;(6)反应产物先送入原料‑产物换热器中进行冷凝,再将其送入气液分离罐得到液相产物和气相产物,液相产物经过混合芳烃泵送入脱碳五塔,将液相产物中小于碳五的烃类从塔顶分离,并与气液分离罐中的气相组分经变压吸附装置分离出高纯氢气,剩余的小分子烃类组分一同与原料混合送入原料加热炉回炼;(7)脱碳五塔的底部主要为芳烃组分,进入产品分离精制单元进行深度分离得到芳烃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0860285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1911196623.X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石油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过程助剂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温硫醇醚化和二烯烃选择性加氢的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拟薄水铝石与田菁粉混合均匀,加入硝酸、硝酸镧或硝酸镁溶液配制的混合溶液,混捏均匀,挤条成型,干燥,焙烧得到La2O3(或MgO)-Al2O3载体;(2)将含钯盐与盐酸一起配成浸渍溶液;(3)将步骤(1)所得的改性载体浸渍,干燥、焙烧,得到Pd/La2O3(或MgO)-Al2O3催化剂,再经水热处理和干燥制得本发明的催化剂。本发明所提供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缓和,反应活性高,具有较高抗噻吩类硫化物性能,稳定性好,可在40~70℃低温条件脱除汽油和液化石油气中硫醇,并对其中的二烯烃和炔烃选择性加氢为单烯烃。
-
公开(公告)号:CN11189207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808100.2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西安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机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孔径大小可调控且孔径分布范围窄的有序氧化铝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无机铝盐与有机模板剂溶于去离子水及低碳醇的混合溶剂中,得到前驱体溶胶浆液,然后将助凝剂加入溶胶浆液中,生成前驱体凝胶,再将凝胶静置老化后过滤,滤饼洗涤后干燥,所得固体在550℃下焙烧4h,即得。本发明提供的有序氧化铝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廉价无机铝盐为铝源,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所得有序氧化铝粉体的平均孔径在5-80nm范围内可调变,孔径分布狭窄,并同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015751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27404.1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西安石油大学
IPC: C10M145/14 , C08F220/14 , C08F222/14
Abstract: 用大豆油和丙烯酸酯类共聚的润滑油降凝剂,所得聚合物的化学式如式(I)或式(II)所示:步骤一,先将大豆油和丙烯酸酯类、Salen-Cu-水杨醛催化剂、经过金属钠回流干燥以及减压蒸馏的精制甲苯置于聚合反应管中,在史兰克装置上抽真空充氮气,搅拌得到混合均匀的溶液;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溶液连接到史兰克装置上,抽真空充氮气,在最后一次充氮气时,注入AIBN或BPO的甲苯溶液,得到均匀溶液;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所得的溶液置于恒温油浴锅内,待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倒入冷甲醇中,沉淀;步骤四,过滤掉滤液,将所得的滤渣真空干燥,得到的聚合物可作为润滑油降凝剂;具有性能优良、方法简单可行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132156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710313335.2
申请日:2017-05-05
Applicant: 西安石油大学
Abstract: 一种颗粒密度和粒径动态变化流化床的模拟方法,步骤一、流化床内基本流动反应模型的建立;步骤二、建立描述颗粒相密度和粒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步骤三、建立颗粒类型分段曳力模型;步骤四、流化床内流动反应特性的预测;该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颗粒密度和粒径动态变化的流化床进行模拟研究,结合描述颗粒相密度和粒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对颗粒的密度和粒径进行实时修正,通过颗粒类型分段曳力模型描述多种颗粒类型并存体系的气‑颗粒相间作用力,从而准确预测颗粒密度和粒径动态变化流化床内的流动反应特性。该方法无需进行大量复杂昂贵的实验研究,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