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62486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110154316.6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电科大(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30/0601 , G06F16/95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媒体信息处理领域,通过网络虚拟试衣间以及协同过滤算法提高用户的购买体验以及进行相似度推荐,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用户模型和协同过滤算法的虚拟试衣间实现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用户的形体三维数据以及商品的属性数据分别存放于用户数据库和商品数据库中,使用3dmax对用户以及商品进行建模,当用户选择了具体商品后,从数据库中找到对应属性的商品模型与用户模型进行组合成像,之后用户可以使用“喜欢”或“不喜欢”对商品进行反馈,系统在得到用户的反馈信息后会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推荐。本发明通过虚拟试衣间方便的完成商品的使用以及反馈,提高用户的购买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534369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782187.X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目标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目标检测方法、设备、介质及终端,通过类别基于视觉的目标检测算法,采用基于CenterNet的目标检测算法,选取基于截锥体的数据关联算法实现雷达点云的粗过滤,使用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方式提高数据关联的精准度,进行不同传感器数据的时空绑定。本发明分别对CenterNet目标检测器以及数据关联算法改进,针对遮挡场景下目标检测丢失问题,通过目标在连续帧中的偏移量实现目标当前位置预测,针对小目标漏检问题,提出使用多尺度信息融合的方法改进目标检测器,针对密集场景下数据关联错误问题,在改进的目标检测器的基础上,提出置信度数据关联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86248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154316.6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电科大(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30/06 , G06F16/95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媒体信息处理领域,通过网络虚拟试衣间以及协同过滤算法提高用户的购买体验以及进行相似度推荐,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用户模型和协同过滤算法的虚拟试衣间实现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用户的形体三维数据以及商品的属性数据分别存放于用户数据库和商品数据库中,使用3dmax对用户以及商品进行建模,当用户选择了具体商品后,从数据库中找到对应属性的商品模型与用户模型进行组合成像,之后用户可以使用“喜欢”或“不喜欢”对商品进行反馈,系统在得到用户的反馈信息后会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推荐。本发明通过虚拟试衣间方便的完成商品的使用以及反馈,提高用户的购买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562035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0800422.7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电科大(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毫米波77G雷达巡逻机器人的人脸识别算法及其系统,包括使用77G毫米波雷达对移动中的物体进行识别并判断其是否为行人,通过拍照分析是否具备人类的特征,分别进行多组采集;根据返回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果是行人则进行下一步,否则继续寻找下一个移动目标点;如果判断是行人,则会将行人的特征数据存储到远程数据库并开启声光报警器报警。本发明的基于毫米波77G雷达的巡逻机器人安防方法,自带报警和录像的功能,提高了识别行人的准确度,同时有效的避免了因物体识别造成的识别失误,雷达可以识别移动中的物体,可以提前避免与行人或车辆相撞,且雷达不受光线和天气的影响,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486350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154355.6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电科大(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和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包括步骤:(1)使用360度感知的调频连续波雷达传感器对测试人员体型轮廓信息,主要关注额头,脸型,五官,肩距,分别进行多组采集;(2)根据雷达传感器传递回来的人员不同部位的轮廓信息去掉最大最小值,计算出该部位的平均值作为该人员该部位的标准值存储到数据库中,构建包含人员轮廓信息以及身份信息的数据结构;(3)根据步骤2里的数据结构为每个入库的人员建立三维空间模型;(4)将实时人员轮廓信息送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中与已有库中的人员三维模型进行对比,输出该人员的身份鉴定结果。本发明成本低廉,且雷达不受光线明暗影响,提高了识别准确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