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浮动扩展式分液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222037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630965.X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可浮动扩展式分液器,包括分液组件,分液组件包括平行布置的供液组件和回液组件,供液组件和回液组件于一端连接有第一支架,于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支架。本发明的可浮动扩展式分液器采用多个标准化的分液模块串接组成分液组件,使得该分液器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配置,便于工程化推广应用;同时各分液模块采用对插方式连接,使得该分液器拆装便捷,且可通过调整对插程度实现各分液模块沿主通道轴向的位置浮动,从而降低功能组件的盲插难度以及强制插接对分液模块的损坏,进而提高分液模块的使用寿命。

    一种静电成形薄膜反射面天线薄膜裁剪模板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74263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938915.1

    申请日:2015-1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电成形薄膜反射面天线薄膜裁剪模板设计方法。本发明充分考虑了薄膜反射面制作的特点,对膜面与裙边分别进行裁剪模板设计。由于膜面为空间曲面,用平面裁剪片拼接时须使两者误差较小,则对裁剪片进行展平和应力释放,得到平面无状态下的裁剪片,作为膜面裁剪模板,有效地控制了薄膜制作裁剪精度。而裙边薄膜为不规则形状,将其均分相同形状的小裙边,依据几何关系确定其几何形状来作为裙边裁剪模板,同时保证裙边与膜面的连接。本发明原理可靠、操作简单,提供了一种静电成形薄膜反射面天线薄膜裁剪模板设计方法。

    可浮动扩展式分液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2203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630965.X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可浮动扩展式分液器,包括分液组件,分液组件包括平行布置的供液组件和回液组件,供液组件和回液组件于一端连接有第一支架,于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支架。本发明的可浮动扩展式分液器采用多个标准化的分液模块串接组成分液组件,使得该分液器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配置,便于工程化推广应用;同时各分液模块采用对插方式连接,使得该分液器拆装便捷,且可通过调整对插程度实现各分液模块沿主通道轴向的位置浮动,从而降低功能组件的盲插难度以及强制插接对分液模块的损坏,进而提高分液模块的使用寿命。

    基于电压与索端位置协同优化的静电成形薄膜天线形面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95035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0676531.1

    申请日:2016-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与索端位置协同优化的静电成形薄膜天线形面调整方法,首先基于已制作完成的静电成形薄膜天线实物测量信息建立静电成形薄膜天线有限元模型,给定初始电极电压值和索固定端节点初始位置;然后以电极电压值和索固定端节点位置作为优化设计变量并给定优化设计变量的上下限,以薄膜面节点拟合形面精度作为优化目标进行分析优化;最后得到优化结果,并将实物的电极电压和索端位置按优化得到的结果值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精度要求。本发明可以改善仅利用电极电压进行薄膜面形面调整的效果,并且索端位置调整相对于索力调整在实际工程中更容易实现,克服了利用有限元模型指导实物模型调整时各索力之间相互影响难以工程实现的问题。

    基于电压与索端位置协同优化的静电成形薄膜天线形面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95035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76531.1

    申请日:2016-08-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与索端位置协同优化的静电成形薄膜天线形面调整方法,首先基于已制作完成的静电成形薄膜天线实物测量信息建立静电成形薄膜天线有限元模型,给定初始电极电压值和索固定端节点初始位置;然后以电极电压值和索固定端节点位置作为优化设计变量并给定优化设计变量的上下限,以薄膜面节点拟合形面精度作为优化目标进行分析优化;最后得到优化结果,并将实物的电极电压和索端位置按优化得到的结果值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精度要求。本发明可以改善仅利用电极电压进行薄膜面形面调整的效果,并且索端位置调整相对于索力调整在实际工程中更容易实现,克服了利用有限元模型指导实物模型调整时各索力之间相互影响难以工程实现的问题。

    平板裂缝天线缝制造精度对电性能影响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52224B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0810017898.8

    申请日:2008-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板裂缝天线缝制造精度对电性能影响的预测方法,它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比较准确地预测平板裂缝天线缝制造精度对电性能指标的影响。该方法以工程中搜集的缝制造精度和对应的电性能指标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的处理,转换为缝平均制造精度和电性能变化量的数据。然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建立电性能指标变化量与缝平均制造精度的模型。最终,推导出平板裂缝天线在考虑缝制造精度后的电性能指标预测模型。应用这个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平板裂缝天线的缝制造精度对电性能的影响。本发明可用于平板裂缝天线的辅助设计或缝制造精度的选择使用中。

    直齿圆柱齿轮动态啮合刚度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46083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017779.2

    申请日:2008-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齿圆柱齿轮动态啮合刚度的测量方法。其过程包括:测量几何尺寸和形位公差并安装调整被测齿轮;测定在稳定状态下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各点的输出角度和测试台输出端动态摩擦力矩序列,定义被测齿轮的传动误差公式δ,并展开为傅立叶级数;利用周期函数特性,将动态摩擦力矩Fg用傅立叶级数表示;根据传动误差傅立叶级数和动态摩擦力矩的傅立叶级数表达形式,得到齿轮动态啮合刚度表示式;构建齿轮动态啮合刚度求解公式;将采用优化计算求得的相关系数同时代入刚度求解公式,求出动态啮合刚度傅立叶展开系数ak0、aki、bki,得出齿轮动态啮合刚度K(t)。本发明可用对直齿圆柱齿轮啮合刚度直接测量,对齿轮传动的设计及应用有指导意义。

    平板裂缝天线缝制造精度对电性能影响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52224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17898.8

    申请日:2008-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板裂缝天线缝制造精度对电性能影响的预测方法,它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比较准确地预测平板裂缝天线缝制造精度对电性能指标的影响。该方法以工程中搜集的缝制造精度和对应的电性能指标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的处理,转换为缝平均制造精度和电性能变化量的数据。然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建立电性能指标变化量与缝平均制造精度的模型。最终,推导出平板裂缝天线在考虑缝制造精度后的电性能指标预测模型。应用这个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平板裂缝天线的缝制造精度对电性能的影响。本发明可用于平板裂缝天线的辅助设计或缝制造精度的选择使用中。

    直齿圆柱齿轮动态啮合刚度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46083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810017779.2

    申请日:2008-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齿圆柱齿轮动态啮合刚度的测量方法。其过程包括:测量几何尺寸和形位公差并安装调整被测齿轮;测定在稳定状态下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各点的输出角度和测试台输出端动态摩擦力矩序列,定义被测齿轮的传动误差公式δ,并展开为傅立叶级数;利用周期函数特性,将动态摩擦力矩Fg用傅立叶级数表示;根据传动误差傅立叶级数和动态摩擦力矩的傅立叶级数表达形式,得到齿轮动态啮合刚度表示式;构建齿轮动态啮合刚度求解公式;将采用优化计算求得的相关系数同时代入刚度求解公式,求出动态啮合刚度傅立叶展开系数ak0、aki、bki,得出齿轮动态啮合刚度K(t)。本发明可用对直齿圆柱齿轮啮合刚度直接测量,对齿轮传动的设计及应用有指导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