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9280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86925.5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1 , G06F18/241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94 , G06N3/096 , G06N3/084 , G06F18/25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对抗与特征纯化的跨用户肌电手势识别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跨用户肌电手势识别方法复杂度高、识别性能低以及稳定性差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从公开网站获取表面肌电信号数据,对其进行预处理并划分训练集、校准集及测试集;利用训练集构建域不变特征学习模块,分别建立域特异特征学习模块、特征融合模块及分类模块;将域不变特征学习模块与域特异特征学习模块并联后再与特征融合模块、分类模块级联,构成跨用户肌电手势识别迁移模型,并利用校准集对其训练;将测试集输入到训练好的跨用户肌电手势识别迁移模型得到手势识别结果。本发明识别复杂度低、精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人机交互、健康监测与康复以及智能辅助设备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442217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214306.2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nventor: 万波 , 李圭印 , 苏柯嘉 , 刘锦辉 , 杨鹏飞 , 乔寒冰 , 李昕泰 , 霍继旺 , 赵辉 , 罗楠 , 王笛 , 王义峰 , 刘刚 , 王泉 , 艾俊利 , 樊璐 , 刘凯
IPC: A61B5/3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可穿戴上肢肌肉负荷强度评估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适用性差和肌肉负荷强度评估不准确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结合定性评估的RULA量表和定量评估的表面肌电信号,建立上肢姿态到肌电信号再到负荷强度的映射关系;构建高集成度可自定义扩展的低功耗可穿戴信号采集设备,以采集人体上肢信号;基于迁移学习和上肢信号建立适用不同用户的高鲁棒性神经网络模型,以评估用户的肌肉负荷强度;搭建肌肉负荷强度评估可视化平台,以展示上肢信号和肌肉负荷强度评估结果。本发明增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便携性、集成度和能耗比,提升了对不同人群上肢肌肉负荷强度评估的整体准确度,可用于评估人体上肢肌肉负荷强度等级。
-
公开(公告)号:CN11824490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51693.X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1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499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融合多模信息的关节角度估计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关节角度估计精度低,计算时间长,估计值可能偏离真实运动情况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获取肌电信号、加速度信号和手部运动学数据并构建数据集;针对多模信息的三种不同输入方式,分别构建三个关节角度估计网络模型及其损失函数;通过损失函数最小化分别训练三个关节角度网络估计模型;使用门控决策网络和三个训练好的模型构建动态融合关节角度估计模型并对其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好动态融合关节角度估计模型实现对手部关节角度的估计。本发明显著提高了关节角度的估计精度,降低了估计时间,使得关节角度估计值更符合真实自然的运动,可用于人机交互过程中的手部动作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7860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105304.8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Inventor: 万波 , 李圭印 , 苏柯嘉 , 刘锦辉 , 杨鹏飞 , 乔寒冰 , 李昕泰 , 霍继旺 , 赵辉 , 王春慧 , 姜昌华 , 王飞 , 罗楠 , 王笛 , 王义峰 , 刘刚 , 王泉 , 艾俊利 , 樊璐 , 刘凯
IPC: A61B5/3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可穿戴上肢肌肉负荷强度评估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适用性差和肌肉负荷强度评估不准确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结合定性评估的RULA量表和定量评估的表面肌电信号,建立上肢姿态到肌电信号再到负荷强度的映射关系;构建高集成度可自定义扩展的低功耗可穿戴信号采集设备,以采集人体上肢信号;基于迁移学习和上肢信号建立适用不同用户的高鲁棒性神经网络模型,以评估用户的肌肉负荷强度;搭建肌肉负荷强度评估可视化平台,以展示上肢信号和肌肉负荷强度评估结果。本发明增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便携性、集成度和能耗比,提升了对不同人群上肢肌肉负荷强度评估的整体准确度,可用于评估人体上肢肌肉负荷强度等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