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高效的塔式太阳能热电站定日镜混合瞄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1773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32577.4

    申请日:2020-11-24

    Abstract: 一种安全高效的塔式太阳能热电站定日镜混合瞄准方法,结合了定日镜赤道瞄准策略和现有太阳能热电站定日镜多点瞄准策略各自的优点,其中赤道瞄准策略用于提升吸热器吸收能量,多点瞄准用于保证吸热器不发生应力失效。通过上述两种瞄准策略的有机结合,本发明可充分发挥吸热器中各吸热管排抵抗热应力失效的能力,在不增加任何额外设备的前提下,可在确保吸热器不发生应力失效的同时,有效提高吸热器吸收能量,从而提升塔式太阳能热电站的系统效率。

    一种单罐多层填充床蓄热器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7076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611236467.1

    申请日:2016-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罐多层填充床蓄热器设计方法。首先,确定设计目标参数,即最小有效蓄热量与最小蓄热效率。随后,分别分析使用各备选填料的单层填充床蓄热器的蓄热性能(蓄热量、蓄热效率),并对填料进行优选与分类。接着,根据所选填料的类别与颗粒直径,设计其在多层蓄热器中的填充位置。随后,根据设计目标参数及填料物性,初步设计多层蓄热器结构参数。然后,分析上述多层蓄热器蓄热效率,并根据最小蓄热效率设计要求调整各填料的填充比例。接着,分析调整后的多层蓄热器的有效蓄热量,并根据最小有效蓄热量设计要求调整蓄热器直径,从而完成单罐多层填充床蓄热器的设计。本方法可迅速有效地进行蓄热器设计,并可达到提高蓄热性能的目的。

    一种槽式聚光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69838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610703030.8

    申请日:2016-08-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一种槽式聚光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当地气象参数、集热系统安装场地几何尺寸和系统使用工况,确定集热系统基本几何结构并建立单个集热回路的参数化几何模型;随后,采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迹方法建立回路三维光学计算模型并进行光学计算,获得全年各时刻回路逐时综合光学性能;然后,采用回路集热管一维光热转换计算模型,计算单个集热回路的全年逐时综合产热性能和全年总产热量;随后,根据系统年总产热量的设计要求,初步设计集热系统总回路数目;最后,通过评估初步设计集热系统的全年产热量并进行回路数目优化计算,最终完成集热系统的设计;本方法可迅速有效地进行槽式聚光太阳能集热系统结构与综合光热性能设计。

    一种槽式聚光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69838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703030.8

    申请日:2016-08-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一种槽式聚光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当地气象参数、集热系统安装场地几何尺寸和系统使用工况,确定集热系统基本几何结构并建立单个集热回路的参数化几何模型;随后,采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迹方法建立回路三维光学计算模型并进行光学计算,获得全年各时刻回路逐时综合光学性能;然后,采用回路集热管一维光热转换计算模型,计算单个集热回路的全年逐时综合产热性能和全年总产热量;随后,根据系统年总产热量的设计要求,初步设计集热系统总回路数目;最后,通过评估初步设计集热系统的全年产热量并进行回路数目优化计算,最终完成集热系统的设计;本方法可迅速有效地进行槽式聚光太阳能集热系统结构与综合光热性能设计。

    一种熔盐换热/储热设备性能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424740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18131.2

    申请日:2015-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盐换热/储热设备性能测试装置,包括高温熔盐循环回路和梯级冷却系统(导热油循环回路和冷却水循环回路);通过变频泵、阀门以及旁通管路的组合调节方式保证大范围精确调节工质的流量;通过设置多组电加热器,并利用可控硅自动调节功率的方式可以大范围精确调节加热功率和温度;通过引入氮气可以隔绝熔盐和导热油与空气接触,大大延长熔盐和导热油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熔盐换热或储热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平台,具有多功能特点,不仅适合于测试熔盐工质的流动、换热和储热性能,同时也可以推广到其它液态工质。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的光-热-力一体化耦合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3195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011113936.7

    申请日:2020-10-18

    Abstract: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的光‑热‑力一体化耦合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采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法建立光能从塔式光热电站定日镜场到吸热器的全过程光学传播模型,获得吸热器表面能流密度分布;其次,采用有限容积法,综合考虑吸热器的对流、辐射和导热过程,建立吸热器的流动传热模型,并以在光学模型中获得的吸热器表面能流分布作为热边界条件,计算获得吸热器的温度分布;最后,采用有限元法构建吸热器的热应力计算模型,以在吸热器流动传热模型中得到的吸热器温度分布为温度边界条件,计算获得吸热器内的热应力分布。本发明可以准确地预测吸热器在真实能流密度下的温度和应力分布规律,以指导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的设计以及安全高效运行。

    一种主动式抗盐太阳能蒸发器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21256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699416.7

    申请日:2021-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式抗盐太阳能蒸发器及其应用,能够实现主动将盐分从蒸发器中带回下方水体,蒸发器包括隔热浮子以及支撑于隔热浮子的上层纤维布和下层纤维布,上层纤维布和下层纤维布沿上下方向层状紧密堆叠设置,上层纤维布和下层纤维布均为条带状的亲水多孔纤维布;上层纤维布的靠近中间的面上设置有蒸发结构,蒸发结构包括负载于上层纤维布的光热材料,蒸发结构两侧的上层纤维布用于分别作为水盐传输通道;下层纤维布的形状与上层纤维布的一侧以及蒸发结构的形状相适配,且下层纤维布的一侧用于作为水盐传输通道,形成具有从上层纤维布的一侧经蒸发结构至上层纤维布的另一侧,以及从下层纤维布经蒸发结构至上层纤维布的单向微液流驱动力。

    一种单罐多层填充床蓄热器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707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36467.1

    申请日:2016-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2 F28D20/0056 F28D2020/00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罐多层填充床蓄热器设计方法。首先,确定设计目标参数,即最小有效蓄热量与最小蓄热效率。随后,分别分析使用各备选填料的单层填充床蓄热器的蓄热性能(蓄热量、蓄热效率),并对填料进行优选与分类。接着,根据所选填料的类别与颗粒直径,设计其在多层蓄热器中的填充位置。随后,根据设计目标参数及填料物性,初步设计多层蓄热器结构参数。然后,分析上述多层蓄热器蓄热效率,并根据最小蓄热效率设计要求调整各填料的填充比例。接着,分析调整后的多层蓄热器的有效蓄热量,并根据最小有效蓄热量设计要求调整蓄热器直径,从而完成单罐多层填充床蓄热器的设计。本方法可迅速有效地进行蓄热器设计,并可达到提高蓄热性能的目的。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的光-热-力一体化耦合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31956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13936.7

    申请日:2020-10-18

    Abstract: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的光‑热‑力一体化耦合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采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法建立光能从塔式光热电站定日镜场到吸热器的全过程光学传播模型,获得吸热器表面能流密度分布;其次,采用有限容积法,综合考虑吸热器的对流、辐射和导热过程,建立吸热器的流动传热模型,并以在光学模型中获得的吸热器表面能流分布作为热边界条件,计算获得吸热器的温度分布;最后,采用有限元法构建吸热器的热应力计算模型,以在吸热器流动传热模型中得到的吸热器温度分布为温度边界条件,计算获得吸热器内的热应力分布。本发明可以准确地预测吸热器在真实能流密度下的温度和应力分布规律,以指导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的设计以及安全高效运行。

    一种熔盐换热实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05955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610059405.1

    申请日:2016-0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盐换热实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实验装置包括高温熔盐循环回路、导热油循环回路、冷却水循环回路和控制系统,高温熔盐循环回路与导热油循环回路分别连接相并联的熔盐换热实验段,导热油循环回路与冷却水循环回路分别连接导热油/冷却水换热器;所述的控制系统为Fuzzy‑PID控制系统,其控制快速响应、控制精度高,又具有易实现。本发明减少了更换实验段的工程量,同时通过智能控制实现实验段的同时进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能源消耗,而且能够实现对温度、流量的精确控制;同时,针对并联实验段的控制,对节能贡献巨大。实验操作人员远离实验台区域,完全实现智能自动化,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