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非线性技术的弱刚性零件表面位置误差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0961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0841892.8

    申请日:2021-07-26

    Abstract: 一种基于单元非线性技术的弱刚性零件表面位置误差预测方法,先建立切削力模型,提取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信息;再利用刀尖点频响试验获得刀具—主轴系统的动力学参数;同时利用有限元单元非线性技术建立考虑切削过程的工件动力学模型,获取不同刀位点处的工件动力学参数;然后根据模态叠加原理,获得不同刀位点处切削系统的动力学参数;最终基于切削力模型以及切削系统的动力学参数,实现切削过程中表面位置误差的预测,能够提前判断选定的加工条件能否满足表面质量要求。

    一种激光辅助铣削的光斑位姿自动调节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1174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08178.9

    申请日:2023-04-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辅助加工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激光辅助铣削的光斑位姿自动调节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控制方法为依据激光辅助加工技术特征,进行刀具路径规划得到刀位点文件,并通过提出的激光姿态控制算法计算实际刀路下的激光光斑空间位姿,进而得到与加工刀路同步、协调变化的刀具‑激光同步数控程序。基于控制方法搭建控制系统,包括机床数控装置、激光公转单元和激光温控单元;数控装置集成激光器的“开关”、功率及位姿控制;激光公转单元用于调节激光光斑的位姿,使其始终位于刀具正前方既定位置预热工件的局部材料;解决传统单方向进给加工局限性的问题,可实现复杂形状工件的连续激光辅助加工,促进激光辅助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一种基于S形加减速的五轴机床速度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6893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110327492.5

    申请日:2021-03-26

    Abstract: 一种基于S形加减速的五轴机床速度规划方法,先获取连续加工路径的路径信息,建立完整的S形加减速模型;将不完整的加减速过程分成多种情况,建立相应的加减速速度图的规划方法;然后对小线段起始点的限制速度进行修正;再通过S形加减速分类模型确定当前小线段应采用的加减速类型,计算小线段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图,通过线性插值求解工件坐标系下各轴的坐标值;最后采用逆向坐标变换将工件坐标系下每个插补周期各轴的坐标值转化为机床坐标系下每个插补周期各轴的坐标值,进行零件加工,逐段向前计算每个小线段的速度图,最终获得整条加工路径上的插补指令位置和指令速度;本发明能实现进给速度高速,保证机床运动部件移动的平稳性。

    一种综合能量比和幅值标准差的铣削颤振在线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2329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543843.5

    申请日:2023-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综合能量比和幅值标准差的铣削颤振在线监测方法,首先通过三向振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铣削过程的主轴三向振动信号;其次利用本发明提出的颤振峰搜寻方法在信号频谱向量中找出周期峰和颤振峰对应的幅值,再将其代入计算公式中得到能量比;然后计算幅值标准差,将从三向振动信号各向中提取的能量比和幅值标准差进行特征层融合得到一个6维的监测指标集合;最后把指标集合输入到已训练好的监测模型中输出采样时间段的铣削加工状态监测结果。相比于传统的颤振监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满足早期监测、所提监测指标对加工工艺参数变化不敏感和实时监测三个要求,可以准确识别出主颤振频率的幅值和频率大小。

    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多源热流调控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81041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438236.4

    申请日:2022-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源热流调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多源热流调控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利用热传导方程的形式不变性,通过坐标变换来实现导热材料的本构参数的变换,从而控制热流量在物理空间的分布。多源热流调控方法是在热流传播路径控制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物体受内外多种热源的综合影响,以及温度场不均匀,进而造成不规则变形的情况,建立基于超材料的多源热流调控方法,基于坐标平移变换和压缩变换,推导导热结构材料的热导率分布,实现热流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沿指定方向的可控传播,对多热源在结构内的传递的有效调控,使得多热流温度场得到了均衡控制。

    一种三轴数控加工G代码缺陷坐标的粗精分步筛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8524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758550.X

    申请日:2021-07-05

    Abstract: 一种三轴数控加工G代码缺陷坐标的粗精分步筛选方法,首先要对G代码文件进行坐标数值提取,进行基于几何特征求解的粗筛选过程,计算曲率、弓高、拐角、线段长度、相邻线段差等几何特征,并对求解结果进行排序,选取曲率、弓高、拐角及线段差的极大值的前10%的坐标位置,线段长的极小值的前10%的坐标位置,形成粗筛选结果;根据粗筛选结果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对粗筛选缺陷坐标点构建趋势轨迹,基于该轨迹求解粗筛选嫌疑坐标对应的理想坐标点,并求出理想坐标点到粗筛选缺陷坐标点的误差,通过箱型图的方式找到误差值异常大的坐标位置,作为精筛选结果,完成精筛选过程;本发明避免筛选出正确坐标,实现G代码缺陷坐标位置的智能诊断。

    一种面向高速变形过程的多相金属材料本构行为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45842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0125342.1

    申请日:2020-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高速变形过程的多相金属材料本构行为快速计算方法,通过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多相材料中各个单一纯相的力学行为进行预测,后通过金相组织测定、比例混合的方法对多相状态下材料所表现出的宏观本构行为进行了预测。该方法可对高应变率状态下材料单一相的力学行为做出准确、快速预测,因此可适用于涉及钢、钛合金等具有较复杂相成分材料的高速加工、锻压等变形过程。该方法避免了对于同一材料,经过不同热处理后由于微观组织变化导致力学性能显著改变而需要对材料力学行为进行重新测定的过程,在工业生产实际中可显著降低成本、提高模拟和分析效率,对零件加工变形过程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五轴AC转摆头龙门机床几何误差建模及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18422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011304180.4

    申请日:2020-11-19

    Abstract: 一种五轴AC转摆头龙门机床几何误差建模及分离方法,首先建立机床从刀具坐标系到工件坐标系的运动学模型,再分别建立仅考虑直线轴、仅考虑旋转轴以及同时考虑直线轴和旋转轴的刀尖点空间误差模型,然后设计直线轴空间测量轨迹,测量刀尖点在测量轨迹下的实际空间坐标,进而实现直线轴21项几何误差的分离计算;最后设计A、C轴独立的测量轨迹,测得轴向、径向、切向模式下全行程的杆长变化量,建立8项PIGE误差敏感方向与杆长变化量的相互关系,实现8项PIGE误差的分离;再建立12项PDGE误差与球杆仪杆长变化量的相互关系,实现12项PDGE误差的分离;本发明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准确性。

    基于单元非线性技术的弱刚性零件表面位置误差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0961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41892.8

    申请日:2021-07-26

    Abstract: 一种基于单元非线性技术的弱刚性零件表面位置误差预测方法,先建立切削力模型,提取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信息;再利用刀尖点频响试验获得刀具—主轴系统的动力学参数;同时利用有限元单元非线性技术建立考虑切削过程的工件动力学模型,获取不同刀位点处的工件动力学参数;然后根据模态叠加原理,获得不同刀位点处切削系统的动力学参数;最终基于切削力模型以及切削系统的动力学参数,实现切削过程中表面位置误差的预测,能够提前判断选定的加工条件能否满足表面质量要求。

    一种面向无颤振高效铣削的主轴转速自适应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18658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0435891.9

    申请日:2020-05-21

    Abstract: 一种面向无颤振高效铣削的主轴转速自适应调整方法,先搭建铣削颤振主轴转速自适应调整系统;在机床铣削加工过程中,对主轴头振动加速度数据进行采集、动态提取与拼接,对拼接后的振动加速度数据进行频域变换计算获得其能量谱,通过能量频谱特征频率能量比与阈值比较来实现铣削颤振判别;在铣削颤振状态下,结合刀具系统固有频率与稳定域最优转速的量化关系,对主轴转速自适应有向调整,并同步改变进给率,实现铣削颤振的主动抑制;在铣削无颤振状态下,通过在确定区间逐步增大主轴转速,对主轴转速进行自适应增效有向调整,来提高铣削加工效率;本发明实施简单、便捷,便于在企业加工现场进行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