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1711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67825.8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等具有运动部件和静止部件交错的叶轮机械流动数值研究领域,具体为一种叶轮机械流动仿真的计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获取叶轮机械动部件计算域和叶轮机械静部件计算域;然后,分别其赋予运动参数;最后,根据赋予的参数,进行叶轮机械仿真数值计算。该方法可以保证叶轮机械动部件计算域数值节点坐标不随扫掠过程变化,提高针对于叶轮机械动部件的后处理精度,便于叶轮机械动部件数据传递以及和其他求解器的对接,适用性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叶轮机械的流动仿真中的由于叶片位置变化导致的叶轮机械的流动仿真的精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5360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09968.5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01D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涡轮叶片换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各向异性流阻的双层壁靶面整流器及涡轮叶片。包括内层冲击板和外层气膜板;所述内层冲击扳上设置有若干的冲击孔;所述外层气膜板上设置有若干的整流单元;每一整流单元上设置有若干的第一导流槽;相邻整流单元的端部设置有气膜孔。气流穿过内层冲击板,到整流单元上,由第一导流槽整流完成热交换;实现对冲击到靶面气流进行调整,将原本流向下游冲击区域的气体引流到最近的气膜孔,避免上游冲击区域产生的废气对下游冲击换热的不利影响,同时消除了横流的累积效应;解决了双壁结构整流器综合换热能力低,不能满足当前航空发动机以及燃气轮机涡轮叶片换热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1711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67337.7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涡轮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涡轮级非定常气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及系统。通过对获取涡轮级的固体计算域、静叶部件的流体计算域和动叶部件的流体计算域的获取、时间缩放倍率Mn的确定、静叶部件的流体计算域和动叶部件的流体计算域运动参数的赋予、扫掠周期和时间步长确定及扫掠计算、当下时间尺度计算残差的判断、当下时间倍率的非定常气热耦合数值结果的输出、时间缩放倍率的判断以及涡轮级非定常气热耦合数值结果确定,实现涡轮级非定常气热耦合数值计算。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涡轮级非定常气热耦合数值计算局限性大,准确性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7138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399725.3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重力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微重力双体落舱的缓冲固定结构及微重力双体落舱,包括缓冲块和若干利镞,所述利镞设置于内舱的底面上;所述缓冲块设置于利镞下方的外舱内部底面上;在微重力测试实验中,可在舱体坠落试验结束时,通过内舱底端的利镞和外舱内部底面上的缓冲块的配合作用,对内舱形成缓冲减速,吸收内舱的动能,防止内、外舱的直接碰撞,并通过缓冲块与利镞间的摩擦力固定内舱,达到防止其反弹的效果,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固定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利镞‑缓冲块,结构构造简单,且减速过程柔和均匀,不会对零件造成二次伤害;解决了技术中存在的在微重力测量中,内舱和外舱之间碰撞或反弹导致的舱内结构和仪器受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7384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30281.7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30/15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涡轮叶片数值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涡轮的动态过程气热特性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采用重叠网格方法,避免了传统计算方式存在的网格质量难以保持,动态模拟计算过程的稳定性和结果的准确度、可信度差的缺陷,实现了可调涡轮动态过程的连续计算而不是变化过程中某几个状态点的离散计算,相比于传统多数个集散点计算形成的大量重复的“调整几何、划分网格、设定边界条件、数值计算”工作,本方法仅需一次前处理和非定常数值计算,极大的减小了工作量。该方法简单,适用的叶片调整运动函数广,可以实现多种方式的叶片几何调整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18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66827.4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气涡轮热端部件的热设计校核领域,尤其是涡轮叶片变厚度陶瓷涂层气热数值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确定变厚度陶瓷涂层区域的空间位置并归一化处理,计算变厚度区域内各节点的流向无量纲位置,计算变厚度区域内节点对应的陶瓷层厚度及总厚度,计算节点对应的当地等效导热系数;将区域内的各节点热障涂层的总厚度及对应的等效导热系数赋予至相应的叶片表面边界条件,展开对带有变厚度热障陶瓷涂层的涡轮叶片的气热耦合数值计算。实现对涡轮叶片变厚度热障陶瓷涂层气热耦合数值分析。该方法,既保证数值计算能稳定高效推进,又准确计算模拟变厚度陶瓷涂层对燃气热负荷的阻隔作用。解决涡轮叶片变厚度陶瓷涂层气热数值分析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776399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12756.8
申请日:2014-01-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B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流体力学原理的三坐标测头系统及三坐标测量方法,测头系统包括气管以及与气管的一端相连的空气探针,气路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气路不同两点空气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或者气路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气路空气流量的流量传感器,本发明所述三坐标测头系统以及三坐标测量方法通过空气探针吸入或射出空气进行工作,利用空气探针以及气管构成的气路管道内部的空气静压会随空气探针到被探测物体表面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特性进行反馈控制,使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机械式、电气式接触测头及光学非接触式测头的缺点,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扫描速度快、适应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738496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310722455.X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动力系统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提供动力的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布置于飞机两侧主机翼的前后侧,位于主机翼前侧的螺旋桨可由竖直状态向上倾转为水平状态,位于主机翼后侧的螺旋桨可由竖直状态向下倾转为水平状态,本发明通过设计,不但实现了垂直起降模式下与现有的最为成熟稳定的X型四轴飞行器类似的布局和控制方式,而且在平飞模式下最大程度上保留传统可靠的固定翼飞机的布局形式、有效机翼面积和整体结构,所以与其他垂直起降飞行器相比具有布局形式合理,结构简单,控制方式成熟可靠,飞行更加稳定,航程更远,载重更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41216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32653.4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或者重型燃气轮机透平叶片技术领域,尤其涉是新型襟翼型涡轮叶片结构及变循环发动机,包括连接组件、盖板、襟翼叶片、端壁和前缘固定叶片,通过在端壁上设置端壁开缝,使襟翼叶片穿过端壁并在其内部运动,将前缘固定叶片与端壁无缝连接,配合襟翼叶片上方的盖板及密封圈的共同作用,使前缘固定叶片及襟翼叶片的叶顶部分及叶底部分无间隙,有效避免叶片间隙泄漏涡的产生的同时,通过密封圈及严封冷气的密封作用,有效阻止端壁开缝处高温燃气泄露。解决现有变循环涡轮叶片,由于叶顶间隙和叶底间隙导致的总压损失大及高温燃气倒灌,导致安全稳定性低的问题,降低航空发动机的油耗率,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27830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69331.6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17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气涡轮热端部件的数值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于可调涡轮叶片计算域的变周期面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计算域网格,计算当下时间步内的叶片尾缘的周向运动量,改变计算域周期面上的网格节点位置,获取更新后计算域网格,进行当下时间步的非定常数值迭代计算,综合各个时间步下的非定常计算结果,获得动态调整过程下涡轮叶片的气热特性;该方法通过使计算域网格随叶片运动进行适应性地位移变化,实现周期面对叶片合理地位移避让,适应性和兼容性强,可适用于可调叶片的运动量和运动规律发生变化的数值分析。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数值分析方法无法获得真实条件下的可调叶片变安装角的动态过程的气热特性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