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68521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38014.2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18/22 , G06F8/40 , G06F18/25 , G06N3/088 , G06N3/04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放式编程题的相似性检测方法,涉及代码相似性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源代码进行数据抽取和预处理,得到源代码信息;对二进制代码进行数据抽取和预处理,得到二进制代码信息;分别构建源代码语义编码网络和二进制代码语义编码网络,并分别对源代码信息和二进制代码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源代码表示向量和二进制代码表示向量;分别对源代码表示向量和二进制代码表示向量进行特征融合操作,得到源代码融合向量和二进制代码融合向量;对源代码融合向量和二进制代码融合向量进行相似性检测,得到检测结果。该方法提高了检测模型的准确性和相似性检测的准确率和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68521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38014.2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18/22 , G06F8/40 , G06F18/25 , G06N3/088 , G06N3/04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放式编程题的相似性检测方法,涉及代码相似性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源代码进行数据抽取和预处理,得到源代码信息;对二进制代码进行数据抽取和预处理,得到二进制代码信息;分别构建源代码语义编码网络和二进制代码语义编码网络,并分别对源代码信息和二进制代码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源代码表示向量和二进制代码表示向量;分别对源代码表示向量和二进制代码表示向量进行特征融合操作,得到源代码融合向量和二进制代码融合向量;对源代码融合向量和二进制代码融合向量进行相似性检测,得到检测结果。该方法提高了检测模型的准确性和相似性检测的准确率和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9293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30656.9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21/31 , G06Q50/20 , G06F21/64 , G06F21/60 , H04L9/40 , H04L9/00 , H04L9/32 , H04L9/08 , H04L9/06
Abstract: 基于属性的多源科教资源许可智能协同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智能管理系统,并对智能管理系统进行初始化;资源拥有者根据需求规定许可分发规则,并将其形式化为智能合约发布在区块链平台上;用户向区块链平台进行注册,并获得区块链平台颁发的属性私钥;资源拥有者将构建的资源上传至资源存储平台并将资源相关的信息发布在区块链平台上;用户使用自己属性密钥生成资源访问申请并为其分配对应的资源。解决了原有自主访问控制等技术用户权限管理灵活性低,难以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难以实现动态管理,不适用于基于联盟链的科教资源平台等问题。方案管理成本低,灵活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72545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88944.5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18/23213 , G06F18/213 , G06F18/22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原型迁移和特征对齐的文本类别发现方法及相关装置,包括调用预训练完成的特征提取器,对文本中各文本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文本中各文本数据的类别特征;采用无监督的聚类方法将文本中各文本数据的类别特征进行聚类,得到各文本数据的聚类结果,并基于各文本数据的聚类结果得到各文本数据的类别。本发明利用类别原型进行有标注数据和无标注数据间的知识迁移,并通过特征对齐为无标注数据学习到好的特征表示,便于后续通过聚类算法发现测试数据中包含的新类别,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模型的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新类别发现领域有很大的突破。
-
公开(公告)号:CN11664249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400250.3
申请日:2023-04-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混合地图的视觉定位导航方法、机器人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通过拍摄机器人周边环境得到的相机图像;对相机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相机图像的预处理结果;根据预处理结果,构建对应的混合地图,其中,混合地图是通过将与预处理结果对应的稀疏地图和栅格地图映射在同一坐标系下得到的;获取通过拍摄障碍物得到的深度图像;将深度图像中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激光雷达数据;基于指定路径终点,并根据混合地图和激光雷达数据,生成路径规划。如此,可以改善单一地图在导航中鲁棒性不强、常规混合地图成本高且传感数据融合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8200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54163.8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机械联动式心血管内科病人康复训练器,包括基座,基座顶部设置有用于上肢运动的康复组件,康复组件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患者上肢的连接组件,康复组件由用于大臂运动的大臂康复组件和用于小臂运动的小臂康复组件组成,本发明通过大臂康复组件的应用,可以辅助患者上肢大臂部分进行开合康复训练,同时,小臂康复组件可以与大臂康复组件相互配合,对上肢小臂部分进行开合康复训练,达到机械化、高效率、可调控的优质康复锻炼,通过连接组件的应用,可以实现紧密联系患者的上肢,保证康复锻炼的顺利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324759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610976.0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苏州微著设备诊断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M13/045 , G06F17/14
Abstract: 一种基于振动能量梯度分解的旋转设备状态监测指标提取方法,先采集旋转设备平稳运行期若干组振动监测数据,基于不同能量梯度将检测数据分解为若干级子信号,根据各级子信号特征能量序列归一化前后的比值计算对应的能量缩放系数;接着采集旋转设备实时振动监测数据,基于不同能量梯度将监测数据分解为若干级子信号,根据每级子信号对应的能量缩放系数对子信号部件特征能量进行缩放;最后以各级子信号部件特征频率的相关峭度比作为权重,将同一组实时振动监测数据对应的子信号进行加权融合,将融合后的特征能量作为旋转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指标;本发明兼顾计算效率和可靠性,实现旋转设备运行状态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462384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50654.6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气液两相等离子体技术制备荧光碳量子点的方法,涉及荧光碳量子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在液相等离子体技术的基础上通入惰性气体,利用气液两相放电方式产生等离子体。本发明引入惰性气体有利于放电通道形成,降低产物合成难度,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活性粒子传质速率,有助于提升碳纳米产物的合成速率,并且可有效增大放电接触面积,增强放电稳定性。本发明反应效率高,耗时较短,且采用脉冲电源进行放电,相较于直流放电所需能耗较低、工艺简单,原料简单易得,无需催化剂、强氧化剂或强腐蚀剂,制得产物纯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324759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10976.0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苏州微著设备诊断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M13/045 , G06F17/14
Abstract: 一种基于振动能量梯度分解的旋转设备状态监测指标提取方法,先采集旋转设备平稳运行期若干组振动监测数据,基于不同能量梯度将检测数据分解为若干级子信号,根据各级子信号特征能量序列归一化前后的比值计算对应的能量缩放系数;接着采集旋转设备实时振动监测数据,基于不同能量梯度将监测数据分解为若干级子信号,根据每级子信号对应的能量缩放系数对子信号部件特征能量进行缩放;最后以各级子信号部件特征频率的相关峭度比作为权重,将同一组实时振动监测数据对应的子信号进行加权融合,将融合后的特征能量作为旋转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指标;本发明兼顾计算效率和可靠性,实现旋转设备运行状态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841588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1050003.5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01J20/04 , B01J20/30 , C01B25/32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附型骨磷灰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时,去除动物骨中的有机物;将去除了有机物的动物骨进行煅烧,得到骨磷灰石;对骨磷灰石采用磷酸溶液进行表面化学改性,得到所述吸附型骨磷灰石。本发明的吸附型骨磷灰石能够用于对工业污水中对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相较于改性前比表面积从47.832(m2/g)提高至131.566(m2/g);在Pb2+初始浓度为200mg/L时,去除率可达98.3%,对于初始浓度为200mg/LZn2+、Cu2+离子,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具有良好的重金属离子去除能力。本发明解决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骨磷灰石吸附能力不够高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