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40438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00938.4
申请日:2017-02-2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K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K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道的钨铼薄膜温度传感器冷端补偿结构,包括热电偶和冷端温度补偿模块;热电偶包括设有热电偶冷端微流道的基底;冷端微流道采用针翅式微流道结构;冷端温度补偿模块包括补偿导线、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冷端温度传感器、微控制器和显示模块;微控制器对来自热电偶的电压和冷端温度传感器所输入的电压进行综合处理,转换成温度信号通过显示模块实时显示所测温度。本发明将微流道应用于热电偶基底的冷端部位上并与冷端温度补偿模块相结合,解决了补偿导线与钨铼薄膜热电偶连线的高温失效问题,对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进行补偿,提高了所测温度信号的精度和可靠性,实现精确可靠的高温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908163B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710100935.0
申请日:2017-02-2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K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灵敏薄膜热电偶传感器芯片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放置合金薄膜的腔体和放置石墨烯的环形孔;环形孔位于腔体外周;腔体内设有一层合金薄膜制成薄膜热电偶,环形孔内设有石墨烯;壳体包括三段:测试探头、中间圆台和引线端。本发明通过设计新的传感器结构,能够能在动态高温温度场下长时间测量温度信号,通过强制换热效果使热电偶薄膜的冷端与热端建立大散热梯度,从而增强薄膜热电偶灵敏度,具有高灵敏、微型化、耐高温、防氧化、高塞贝克系数、适用于的动态测试的特性,并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解决动态高温温度场测试环境中薄膜热电偶冷端温度过高,导致灵敏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908163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100935.0
申请日:2017-02-2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K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K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灵敏薄膜热电偶传感器芯片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放置合金薄膜的腔体和放置石墨烯的环形孔;环形孔位于腔体外周;腔体内设有一层合金薄膜制成薄膜热电偶,环形孔内设有石墨烯;壳体包括三段:测试探头、中间圆台和引线端。本发明通过设计新的传感器结构,能够能在动态高温温度场下长时间测量温度信号,通过强制换热效果使热电偶薄膜的冷端与热端建立大散热梯度,从而增强薄膜热电偶灵敏度,具有高灵敏、微型化、耐高温、防氧化、高塞贝克系数、适用于的动态测试的特性,并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解决动态高温温度场测试环境中薄膜热电偶冷端温度过高,导致灵敏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840438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710100938.4
申请日:2017-02-2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K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道的钨铼薄膜温度传感器冷端补偿结构,包括热电偶和冷端温度补偿模块;热电偶包括设有热电偶冷端微流道的基底;冷端微流道采用针翅式微流道结构;冷端温度补偿模块包括补偿导线、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冷端温度传感器、微控制器和显示模块;微控制器对来自热电偶的电压和冷端温度传感器所输入的电压进行综合处理,转换成温度信号通过显示模块实时显示所测温度。本发明将微流道应用于热电偶基底的冷端部位上并与冷端温度补偿模块相结合,解决了补偿导线与钨铼薄膜热电偶连线的高温失效问题,对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进行补偿,提高了所测温度信号的精度和可靠性,实现精确可靠的高温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204428811U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20006561.2
申请日:2015-01-0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拼装电动玩具机器人,包括头部,躯干,对称的左、右臂,对称的左、右腿,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包括左、右躯壳,其中设置由电池及电机驱动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向上通过颈部锥齿轮连接头部,向下部通过一个水平的四肢输出轴分别与左躯干下部外侧的左心轮、右躯干下部外侧的右心轮连接,左心轮通过左连杆的下端连接左腿;右心轮通过右连杆的下端连接右腿,左连杆上端连接左臂;右连杆上端连接右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