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6364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031775.X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IPC: C25B1/23 , C25B1/50 , C25B11/065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的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一种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的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NiFe‑LDH制备,通过水热法制备NiFe‑LDH;S2.单层NiFe‑LDH/固体剥离剂复合材料,通过剥离技术制备;S3.烧结氮化,三聚氰胺和单层NiFe‑LDH/固体剥离剂复合材料进行混合后于管式炉中进行烧结氮化,得NiFe‑CN电催化剂。本发明的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的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但电催化剂性能稳定,选择性;所得电催化剂吉布斯自由能的能垒适中,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适中,一氧化碳易于从活性位点脱落,催化二氧化碳效用大大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09705028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061233.5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IPC: C07D213/36 , C07D213/61 , C07D213/64 , C07D213/73 , C07D213/79 , C07D213/803 , C07D401/14 , C07D471/04 , C07F15/06 , B01J31/2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有机配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五齿氮配体及其配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五齿氮配体,其分子式为C27H31N5X1X2,其由N-苄基乙二胺、吡啶甲醛类及吡啶盐酸盐为原料制得。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由五齿氮配体和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离子形成的五齿氮配体的配合物。本发明提供的五齿氮配体是一种新型配体,为配位化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模型,其作为一种多齿、多点配位的有机配体,能与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形成的配合物可用于催化反应。因N5-X配体中的X基团能够与中心金属产生协同作用,可提高配合物的催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692965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910191524.6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水管自动对接检测和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隔水管自动对位检测过程中基于广义霍夫变换算法的位姿检测方法、隔水管封堵装置自动对位控制方法以及临界点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隔水管自动对接的检测与控制,具有适应力强、精度高、抗干扰力强、全自动对接、结构简单、响应快速等优点,属于对位检测与自动控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45985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025065.6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IPC: B01J27/24 , B01J35/00 , B01J37/04 , B01J37/08 , B01J37/10 , C25B1/23 , C25B11/054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镍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固相剥离制备的镍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单原子催化剂技术领域。一种基于镍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固相剥离制备的镍单原子催化剂,通过水热法首先制备NiZn‑LDH,再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将NiZn‑LDH进行固相剥离,得到单层NiZn‑LDH剥离复合材料,最后将单层NiZn‑LDH剥离复合材料与具有碳氢氮三种元素的氮源进行高温无氧煅烧,即制得镍单原子催化剂。本发明所得镍单原子催化剂结构稳定,制备过程容易控制且能够宏量化生产;在相对于可逆氢电极的‑0.9V的偏电压下,实现大于96%的法拉第效率且12h不衰减,是一种比较有前景的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208350706U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21108647.6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IPC: G01N27/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H型密封电解池,工作电极池和对电极池均为水平设置且工作电极池和对电极池中间由砂芯隔开,工作电极池和对电极池的开口端均设有内螺纹并配有O型四氟螺纹密封帽;工作电极池上连通连接有参比电极端,参比电极端与工作电极池垂直,参比电极端的开口端设有内螺纹并配有O型四氟螺纹密封帽;参比电极端上设有抽真空端;工作电极池和对电极池上分别设有取样口。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均为水平方向插入,且电极与电极池通过螺纹加密封圈密封,更好的保证了体系的密封性;通过抽真空端实现了系统的真空置换,避免气体影响系统的催化性能;工作电极和对电极面对面间距大大减小,且可以调节螺纹控制,保证了实验的重复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