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动密度的长喉颈文丘里管湿气流量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87895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510674413.2

    申请日:2015-1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流动密度的长喉颈文丘里管湿气流量测量方法:计算气相流量初值;计算气相流速;计算气相Froude数:计算流出系数;计算L‑M参数;计算干度初值;计算截面含气率;求虚高;计算出气相单独流过文丘里管时的差压;计算得到两相混合质量流量;计算两相流的流动密度;计算出体积含气率;计算出新的质量含气率和新的截面含气率,判断是否收敛,如果不收敛,将计算出的截面含气率作为初值重新计算;计算虚高;判断是否收敛,如果不收敛,将计算出的虚高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值重新执行1~13步的计算,直至收敛为止;得到湿气的气相和液相流量。本发明可以消除两相介质的速度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基于长喉颈文丘里的双差压湿气流量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048019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465442.4

    申请日:2012-11-15

    Abstract: 本发明属湿气气液两相流量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长喉颈文丘里的双差压湿气流量测量装置,包括文丘里测量管道、第一差压变送器和第二差压变送器,在文丘里测量管道的上游、喉部中下游位置及下游处各设置一个取压处,每个取压处与轴线垂直的同一平面的管壁上开设四个内部取压孔,在四个内部取压孔的外周固定一个环室结构;从上游和喉部中下游位置两个取压处接出的对外引压管分别接到第一差压变送器,从喉部中下游位置取压处和下游两个取压处接出的对外引压管分别接到第二差压变送器。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无可动部件,测量可靠,精度高且实施简单方便的优点。

    基于长喉颈文丘里的双差压湿气流量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048019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210465442.4

    申请日:2012-11-15

    Abstract: 本发明属湿气气液两相流量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长喉颈文丘里的双差压湿气流量测量装置,包括文丘里测量管道、第一差压变送器和第二差压变送器,在文丘里测量管道的上游、喉部中下游位置及下游处各设置一个取压处,每个取压处与轴线垂直的同一平面的管壁上开设四个内部取压孔,在四个内部取压孔的外周固定一个环室结构;从上游和喉部中下游位置两个取压处接出的对外引压管分别接到第一差压变送器,从喉部中下游位置取压处和下游两个取压处接出的对外引压管分别接到第二差压变送器。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无可动部件,测量可靠,精度高且实施简单方便的优点。

    基于流动密度的长喉颈文丘里管湿气流量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87895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674413.2

    申请日:2015-1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F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流动密度的长喉颈文丘里管湿气流量测量方法:计算气相流量初值;计算气相流速;计算气相Froude数:计算流出系数;计算L-M参数;计算干度初值;计算截面含气率;求虚高;计算出气相单独流过文丘里管时的差压;计算得到两相混合质量流量;计算两相流的流动密度;计算出体积含气率;计算出新的质量含气率和新的截面含气率,判断是否收敛,如果不收敛,将计算出的截面含气率作为初值重新计算;计算虚高;判断是否收敛,如果不收敛,将计算出的虚高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值重新执行1~13步的计算,直至收敛为止;得到湿气的气相和液相流量。本发明可以消除两相介质的速度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基于长喉颈文丘里的双差压湿气流量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994216U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20609952.X

    申请日:2012-1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湿气气液两相流量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长喉颈文丘里的双差压湿气流量测量装置,包括文丘里测量管道、第一差压变送器和第二差压变送器,在文丘里测量管道的上游、喉部中下游位置及下游处各设置一个取压处,每个取压处与轴线垂直的同一平面的管壁上开设四个内部取压孔,在四个内部取压孔的外周固定一个环室结构;从上游和喉部中下游位置两个取压处接出的对外引压管分别接到第一差压变送器,从喉部中下游位置取压处和下游两个取压处接出的对外引压管分别接到第二差压变送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无可动部件,测量可靠,精度高且实施简单方便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