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压气井井口测压适应性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05368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49455.9

    申请日:2014-1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温高压气井井口测压适应性判别方法,测量气井采气指数PI和生产压差ΔP,若PI<1.25+0.6174ΔP,则井口测压资料可用,可通过井口测压替代井底测压;若PI≥1.25+0.6174ΔP,则井口测压资料不可用,不可通过井口测压替代井底测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研究井口动态异常的出现条件,确定判别压力恢复测试井口压力动态正常的简单准则,建立起适合井口压恢测试的判别关系,为测试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水平井酸化过程中井筒多段流体移动界面跟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00040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549464.8

    申请日:2014-1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7/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平井酸化过程中井筒多段流体移动界面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当τe,i≤Δt时,在Δt时步中流体界面穿过本网格,转S13);S12)当τe,i>Δt时,在Δt时步中流体界面未穿过本网格,界面的移动距离为S13)时步Δt内流体界面穿过多网格,消耗τe,i时间流体界面正好移动到网格i的出口,再以剩余时间(Δt-τe,i)作为新的观察时步Δt*,界面从下一个网格入口开始,转入步骤S11)继续跟踪。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建立跟踪井筒中液体界面移动速度位置方法,根据流体对井段的占用时间和占用长度,提出确定不同流体漏失量的计算方法;在单一界面跟踪基础上,建立井筒多流体移动界面的跟踪算法、多段流体漏失量的计算方法,有效解决水平井酸化模拟中流体分布预测难题。

    低渗气井采收率与极限动用半径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04230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410551005.3

    申请日:2014-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渗气井采收率与极限动用半径估计方法,它包括极限动用半径估计步骤和采收率估计步骤,所述的极限动用半径估计步骤为:极限半径Re=(Pi‑Pw)/θ;所述的采收率估计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S1、计算椭圆台体积:S2、计算动用区椭圆柱体积:V=π(a0+Re)(b0+Re)h,S3、计算采收率:ER=Vp/V。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简单快捷,综合了启动压力梯度、压裂缝长规模、井点废弃压力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生产动态初期的点测静压资料,估计气井动用范围内的平均启动压力梯度的实用方法,实现气井极限动用半径、可采储量的早期评价,为低渗气藏合理井距设计提供指导。

    低渗气井采收率与极限动用半径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04230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551005.3

    申请日:2014-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渗气井采收率与极限动用半径估计方法,它包括极限动用半径估计步骤和采收率估计步骤,所述的极限动用半径估计步骤为:极限半径Re=(Pi-Pw)/θ;所述的采收率估计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S1、计算椭圆台体积:S2、计算动用区椭圆柱体积:V=π(a0+Re)(b0+Re)h,S3、计算采收率:ER=Vp/V。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简单快捷,综合了启动压力梯度、压裂缝长规模、井点废弃压力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生产动态初期的点测静压资料,估计气井动用范围内的平均启动压力梯度的实用方法,实现气井极限动用半径、可采储量的早期评价,为低渗气藏合理井距设计提供指导。

    高温高压气井井口测压适应性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05368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410549455.9

    申请日:2014-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温高压气井井口测压适应性判别方法,测量气井采气指数PI和生产压差ΔP,若PI<1.25+0.6174ΔP,则井口测压资料可用,可通过井口测压替代井底测压;若PI≥1.25+0.6174ΔP,则井口测压资料不可用,不可通过井口测压替代井底测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研究井口动态异常的出现条件,确定判别压力恢复测试井口压力动态正常的简单准则,建立起适合井口压恢测试的判别关系,为测试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