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自动爆燃驱动排水采气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9238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1162282.0

    申请日:2023-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自动爆燃驱动排水采气装置及方法,属于天然气井开发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设置在井底的气液分离系统、气流发电系统、电解水系统及爆燃缸系统;气液分离系统位于井底积液中,电解水系统位于气液分离系统上方,与气液分离系统中的纯水出口A相连;气流发电系统位于气液分离系统下方,与气液分离系统的气体出口A相连;爆燃缸系统位于电解水系统上方且设置在油管内底部;井底积液经过气液分离系统中分离出气体和纯水,气体用于驱动气流发电系统发电,为整个排水采气装置供电,纯水进入电解水系统进行电解产生氧气和氢气;氧气和氢气进入爆燃缸系统后进行电火花点燃,使其爆燃产生能量将井底积液排出。

    一种井筒油-气-水多相流流态判别及持水率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5406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808307.X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筒油‑气‑水多相流流态判别及持水率计算方法,属于排水采气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一种井筒油‑气‑水多相流流态判别及持水率计算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以及表面张力、油相粘度、水相粘度、油密度、气密度、水密度和管径;根据生产数据确定油相表观速度、气相表观速度、水相表观速度和气液混合速度;根据油相表观速度、气相表观速度、水相表观速度和混合速度对井筒油‑气‑水多相流的流型进行判别;根据井筒油‑气‑水多相流的流型确定持水率、持气率。本发明对油气水流型划分,基于漂移流模型,结合实验数据,建立油‑气‑水流型界限方程,以及泡状流、段塞搅动流、环雾流持气率和持水率的计算新方法。

    一种高温高压气藏结垢动态沉积堵塞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0516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443054.4

    申请日:2023-04-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气藏结垢动态沉积堵塞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包括构建裂缝性气藏裂缝‑基质双重介质气水两相渗流模型、裂缝性气藏裂缝‑基质双重介质气水两相渗流有限体积法数值模型、地层水离子浓度随地层水渗流迁移模型、高温高压气藏地层条件下硫酸盐与碳酸盐结垢预测数学模型、地层水蒸气含量相态计算模型及考虑地层水蒸发的离子浓度修正模型和地层结垢堵塞与储层伤害模型,并进行求解。本发明通过高温高压气藏结垢动态沉积堵塞预测模型构建方法,考虑高温下压力降低使得水蒸发与离子动态迁移扩散因素,基于相态平衡、化学平衡、活度系数及溶度积规则,建立了地层动态结垢预测模型。

    一种基于溶洞点源等效原理的油气藏试井解释模型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62931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910646964.6

    申请日:2019-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溶洞点源等效原理的油气藏试井解释模型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溶洞点源等效径向油气藏试井物理模型;S2、建立生产井在双重介质地层中渗流的数学模型并求解;S3、建立溶洞等效为注入井的数学模型;S4、对等效注入井与生产井数学模型联立求解,绘制井底压力与压力导数双对数典型试井曲线;S5、将井底压力与压力导数典型试井曲线与实测井底压力与压力导数曲线相拟合,解释地层参数。本发明针对大溶洞离散分布的径向油气藏建立了溶洞点源等效径向试井模型,将油气藏中连续发育的天然微裂缝与溶蚀溶孔视为双重连续介质,将大溶洞等效为离散分布变强度点源,建立了径向油气藏溶洞点源等效径向试井模型。

    一种剪切缝页岩岩心脉冲衰减渗透率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1282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910664344.5

    申请日:2019-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剪切缝页岩岩心脉冲衰减渗透率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气体在页岩剪切缝岩心中的多尺度渗流模型,建立剪切缝页岩岩心双重介质物理模型;S2:使用有限体积法获得物理模型对应的有限体积离散格式,结合牛顿‑拉普森迭代算法求解物理模型全隐式求解格式,对模型进行编程求解;S3:利用脉冲衰减法实验装置对剪切缝页岩岩心进行脉冲衰减实验,利用实验数据测出上游室和下游室的压力、时间关系曲线;S4:结合剪切缝页岩岩心双重介质物理模型,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来获取剪切缝页岩岩心的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本发明可对具有剪切缝的页岩岩心进行渗透率测试。

    一种基于气水两相流动页岩气藏三孔三渗模型构建及压力动态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12731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10973613.9

    申请日:2020-0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气水两相流动的页岩气藏三孔三渗模型及动态预测方法,考虑页岩气藏由物理性质独立的有机质系统、无机质系统和裂缝系统组成,同时考虑了无机质纳米级孔隙吸附水层的影响对渗透率进行了修正,综合考虑页岩气流动为压力差作用下的黏性流动、有机质和黏土矿物的吸附解吸、滑脱效应和克努森扩散多重机制的作用,推导得到了页岩气藏气水两相流动三孔三渗模型;采用IMPES方法,利用Matlab数学软件对页岩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两相三维三孔三渗模型进行编程求解,精准预测的产量压力动态变化。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页岩气藏气水两相双重介质模型进行产量压力动态预测不够精准的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气水两相流动页岩气藏双孔双渗模型构建及压力动态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63163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975714.X

    申请日:2020-0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气水两相流动的页岩气藏双孔双渗模型及动态预测方法,针对地层中的气体从整个基质系统流向天然裂缝,基质系统和裂缝系统都为气水两相流动,同时考虑了无机质纳米级孔隙中吸附水层影响对基质渗透率进行了修正,引入有机质和黏土矿物的占比和各自吸附解吸常数推导得到了页岩气藏气水两相流动双孔双渗模型;采用IMPES方法,利用Matlab数学软件对页岩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两相三维双孔双渗模型进行编程求解,精准预测的产量压力动态变化。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页岩气藏气水两相双重介质模型进行产量压力动态预测不够精准的技术问题。

    一种可视化流体相变观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640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751776.X

    申请日:2019-08-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视化流体相变观测装置及方法,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上座、设置在所述上座上的体式显微镜、恒速恒压泵、真空泵、烘箱、设置在所述烘箱内的高压气瓶Ⅰ和高压气瓶Ⅱ、冷热油箱;所述上座、底座上分别同轴的上中心孔、下中心孔,所述底座内设有左通道、右通道,外表面上设有与左通道连通的左法兰、与右通道连通的右法兰,顶部设有下观察板;所述恒速恒压泵、高压气瓶Ⅰ、左法兰通过管线依次连通,所述真空泵、高压气瓶Ⅱ、右法兰也通过管线依次连通。本发明可对气固/气液/固液两相变化和气液固三相变化进行可视化观测;而且该装置结构合理、设计精巧、实验设备先进,具有适用范围广、测量准确等特点。

    一种测量纳米孔隙内混合气体组分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83435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438938.0

    申请日:2023-04-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纳米孔隙内混合气体组分的实验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公开一种测量纳米孔隙内混合气体组分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包括恒速恒压泵、中间容器A、中间容器B、气体流量计、多功能恒温烘箱、球阀A、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A、标准筒、球阀B、压力传感器B、样品筒、阀门G、计算机、气体色谱仪、气体采样器、排风扇、真空泵;气体流量计、球阀A、标准筒、球阀B、样品筒、阀门G、气体采样器依次连通。本发明基于气体状态方程和物质守恒定律,提出通过分别测试标准筒与样品筒内混合气体组分,间接测试纳米多孔介质孔隙内混合气体组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纳米限域空间内混合气体赋存状态与相态变化特征。

    一种缝洞型油藏井组气体示踪剂解释和溶洞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8154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1910647506.4

    申请日:2019-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洞型油藏井组气体示踪剂解释和溶洞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井间缝洞连通简化物理模型;S2、建立气体示踪剂在溶洞中的流动模型;S3、建立气体示踪剂在裂缝中的物理模型,根据物理模型建立气体示踪剂在裂缝中的流动模型;S4、建立井组气体示踪剂解释模型;S5、采用优化算法,将模型计算得到的理论采出示踪剂浓度与现场实测采出示踪剂浓度曲线进行拟合,以解释地层中溶洞体积、裂缝波及体积等参数;S6、根据示踪剂浓度曲线及浓度导数曲线判断示踪剂流道上是否含有溶洞。本发明能解释纯裂缝、裂缝‑溶洞以及纯溶洞中示踪剂的流动,清楚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体流动通道,为后期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