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51542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0290767.2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 G16B2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华山松基因组SNP的开发方法及应用,以SLAF‑seq技术为核心,对209份华山松优良单株进行多态性SNP标记开发,共获得了3469074个SNP标记;经GWAS关联分析后,获得了与胸径相关的SNP位点6个,与树高相关的SNP位点7个,利用SNP的序列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之后,发现2个基因可能与胸径生长相关,分别为SNP Marker227806位点相近的与纤维素合成相关的CesA2基因,以及Marker227806位点相近的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CCoAOMT基因,为华山松育种性状的遗传机理及分子标记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2919132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210496395.X
申请日:2012-11-29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技术,尤其是一种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四倍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组织培养时,以滇杨的叶柄作为组培材料,并在滇杨叶柄分化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素诱导滇杨产生多倍体,处理时间为20-30天,处理完后转入未附加秋水仙素的滇杨叶柄分化培养基中再进行分化培养,然后截取分化出的丛生芽上变异明显的部位,再在分化培养基上进行5-6次的反复培养,可使其多倍化变异稳定,将变异稳定的丛生幼苗进行生根,可得四倍体滇杨组培幼苗。本发明是一种操作简便且能有效减少嵌合体的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四倍体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986535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541995.3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无性繁殖苗木的方法,特别是一种无籽刺梨种苗快速扩繁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腋芽诱导启动培养阶段;2.腋芽快速增殖阶段,将伸长的腋芽切成2厘米长带1-3个叶腋的茎段,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待小苗长高到4厘米以上后,再将小苗切成2厘米长带1-3个叶腋的茎段进行腋芽增殖诱导,重复2此过程便可进行无籽刺梨的大量扩繁;3.组培生根炼苗移栽阶段,将获得的增殖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后,待根系长至2-3厘米后,洗净根上的培养基,移栽到炼苗基质(腐殖土:珍珠岩=5:1)中,成活后移至营养袋中。炼苗4个月后,可直接用于造林。该方法操作简单,增殖系数稳定,苗木质量有保证,可以有效地满足工厂化生产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60454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906404.7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nventor: 辛培尧 , 李启少 , 杨沁雨 , 陈棋 , 董章宏 , 辛静 , 沈伟祥 , 赵文植 , 徐剑 , 王正德 , 夏茂甜 , 李卫英 , 王飞 , 李凤 , 冯发玉 , 杨琳懿 , 屈亚亚 , 辛雅萱
IPC: C12Q1/6879 , C12Q1/6895 , C12Q1/68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早期滇杨性别鉴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配制试剂和随机选取滇杨雌雄株幼嫩无病虫害的叶片提取DNA;步骤二:RAPD引物获取;步骤三:将叶样DNA与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特异性条带的RAPD引物;步骤四:通过有特异性条带的RAPD引物在已知性别的滇杨雌雄株间进行验证;步骤五:对特异性条带的RAPD引物(OPT‑06)进行PCR扩增并对目的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设计出重复性和特异性更好的SCAR标记引物,并在已知性别的滇杨雌雄株间进行验证;本发明通过使用RAPD‑SCAR标记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形态学标记和同工酶标记,不易受环境以及发育阶段的影响,其鉴定结果准确,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滇杨幼苗进行早期性别鉴定,进而能够加速滇杨的育种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15154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290767.2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 G16B2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华山松基因组SNP的开发方法及应用,以SLAF‑seq技术为核心,对209份华山松优良单株进行多态性SNP标记开发,共获得了3469074个SNP标记;经GWAS关联分析后,获得了与胸径相关的SNP位点6个,与树高相关的SNP位点7个,利用SNP的序列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之后,发现2个基因可能与胸径生长相关,分别为SNP Marker227806位点相近的与纤维素合成相关的CesA2基因,以及Marker227806位点相近的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CCoAOMT基因,为华山松育种性状的遗传机理及分子标记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2986535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541995.3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无性繁殖苗木的方法,特别是一种无籽刺梨种苗快速扩繁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腋芽诱导启动培养阶段;2.腋芽快速增殖阶段,将伸长的腋芽切成2厘米长带1-3个叶腋的茎段,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待小苗长高到4厘米以上后,再将小苗切成2厘米长带1-3个叶腋的茎段进行腋芽增殖诱导,重复2此过程便可进行无籽刺梨的大量扩繁;3.组培生根炼苗移栽阶段,将获得的增殖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后,待根系长至2-3厘米后,洗净根上的培养基,移栽到炼苗基质(腐殖土:珍珠岩=5:1)中,成活后移至营养袋中。炼苗4个月后,可直接用于造林。该方法操作简单,增殖系数稳定,苗木质量有保证,可以有效地满足工厂化生产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919132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96395.X
申请日:2012-11-29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技术,尤其是一种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四倍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组织培养时,以滇杨的叶柄作为组培材料,并在滇杨叶柄分化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素诱导滇杨产生多倍体,处理时间为20-30天,处理完后转入未附加秋水仙素的滇杨叶柄分化培养基中再进行分化培养,然后截取分化出的丛生芽上变异明显的部位,再在分化培养基上进行5-6次的反复培养,可使其多倍化变异稳定,将变异稳定的丛生幼苗进行生根,可得四倍体滇杨组培幼苗。本发明是一种操作简便且能有效减少嵌合体的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四倍体的方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