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85163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0663823.2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B01J23/04 , B01J27/18 , C07C67/02 , C07C69/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脂酯交换反应用泡沫炭非均相固体碱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苯酚80~100份、甲醛120~180份、生物质原料10~50份、活性中心前驱体2~20份、合成催化剂2~10份、泡沫化助剂2~15份、固化剂1~12份。分批次将活性中心前驱体加入苯酚、生物质原料、甲醛体系,经混合、催化、聚合获得催化剂前驱体,进而借助泡沫化‑固化、碳化制得非均相泡沫炭固体碱催化剂,该催化剂比表面积为240~500m2/g,平均微孔孔径约为2.50nm,碱强度为12.3~15.5,借助菜籽油酯交换反应,该催化剂在重复利用7次后,脂肪酸甲酯转化率仍接近甚至超过90%。与传统油脂酯交换反应固体碱催化剂相比,本发明主要借助原位合成技术完成活性中心负载,并实现了以强碱弱酸盐为活性中心、以泡沫炭为载体的酯交换反应催化剂制备,该制备工艺简单、含酸碱废水排放量少,所得催化剂催化活性高、成本低廉、可重复利用性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12111281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972977.5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炭固持钝化剂,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树脂100份、固化剂1~10份、发泡剂1~10份、表面活性剂1~10份、盐类改性剂1~15份;将上述原料经备料、混合、蒸压发泡、碳化,最终获得泡沫炭固持钝化剂;所得泡沫炭固持钝化剂比表面积为300~500m2/g,微孔孔径为1.9~2.5nm,泡孔孔径为200~500μm;该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性能稳定;通过与木质活性炭、煤质活性炭、核桃壳生物炭及普通泡沫炭对照可以发现,本发明泡沫炭固持钝化剂能将土壤中的铅镉转化为残渣态而有效减少铅镉的析出。
-
公开(公告)号:CN11338516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63823.2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B01J23/04 , B01J27/18 , C07C67/02 , C07C69/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脂酯交换反应用泡沫炭非均相固体碱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苯酚80~100份、甲醛120~180份、生物质原料10~50份、活性中心前驱体2~20份、合成催化剂2~10份、泡沫化助剂2~15份、固化剂1~12份。分批次将活性中心前驱体加入苯酚、生物质原料、甲醛体系,经混合、催化、聚合获得催化剂前驱体,进而借助泡沫化‑固化、碳化制得非均相泡沫炭固体碱催化剂,该催化剂比表面积为240~500m2/g,平均微孔孔径约为2.50nm,碱强度为12.3~15.5,借助菜籽油酯交换反应,该催化剂在重复利用7次后,脂肪酸甲酯转化率仍接近甚至超过90%。与传统油脂酯交换反应固体碱催化剂相比,本发明主要借助原位合成技术完成活性中心负载,并实现了以强碱弱酸盐为活性中心、以泡沫炭为载体的酯交换反应催化剂制备,该制备工艺简单、含酸碱废水排放量少,所得催化剂催化活性高、成本低廉、可重复利用性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1798175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059241.7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脱氢枞酸改性的壳聚糖的一种新用途,即其在制备抑制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实验结果显示,脱氢枞酸改性的壳聚糖能有效抑制六种农业致病菌的生长,并且持续时间长,且该改性壳聚糖安全无毒、绿色环保,且对人体健康无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90333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15069.5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来海松酸酐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及其应用,本发明马来海松酸酐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结构式如下,本发明马来海松酸酐改性的壳聚糖能有效抑制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玉米弯孢菌、苹果腐烂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的生长;将马来海松酸酐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应用在柑橘或桂圆保鲜中,实验结果显示,能有效地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能延长柑橘或桂圆的保质期至24天,且柑橘或桂圆的品质不会受到影响,且安全无毒、绿色环保,且对人体健康无影响;#imgabs0#式中,n为155‑187。
-
公开(公告)号:CN11647842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83451.4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C08G83/00 , B01J20/26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价三嗪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在氮气、溶剂存在条件下,将三聚氯氰、肼单盐酸盐、缚酸剂混合反应,反应后通入纯氧氧化,固液分离,固体洗涤干燥制得,将共价三嗪框架材料应用在处理含Hg2+废水中,其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效果,经多次循环吸附测试后该材料对Hg2+吸附性能无明显下降,本发明为含重金属废水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且本发明材料制备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48017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872925.9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C08G69/26 , B01J20/26 , C02F1/28 , B01J20/3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噻吩‑2,5‑二羧酸基共价聚酰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在氮气气氛下,将噻吩‑2,5‑二羧酸与三乙胺置于溶剂中混匀,然后加入氯甲酸乙酯,搅拌反应后,再加入三聚氰胺和溶剂,在150‑160℃下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固液分离,固体洗涤干燥制得噻吩‑2,5‑二羧酸基共价聚酰胺材料;将噻吩‑2,5‑二羧酸基共价聚酰胺材料应用在处理Hg2+废水中,其表现出优益的吸附效果,该吸附材料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可再生性能,本发明为含重金属废水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且本发明材料制备简单,条件温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11128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972977.5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炭固持钝化剂,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树脂100份、固化剂1~10份、发泡剂1~10份、表面活性剂1~10份、盐类改性剂1~15份;将上述原料经备料、混合、蒸压发泡、碳化,最终获得泡沫炭固持钝化剂;所得泡沫炭固持钝化剂比表面积为300~500m2/g,微孔孔径为1.9~2.5nm,泡孔孔径为200~500μm;该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性能稳定;通过与木质活性炭、煤质活性炭、核桃壳生物炭及普通泡沫炭对照可以发现,本发明泡沫炭固持钝化剂能将土壤中的铅镉转化为残渣态而有效减少铅镉的析出。
-
公开(公告)号:CN110508271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775580.4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B01J23/06 , B01J37/02 , C02F1/30 , B01D53/94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改性水泥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硝酸锌溶液的配制;(2)浸渍液的配制:将100mL 0.1mol/L Zn(NO3)2溶液转移至250mL烧杯中;(3)水泥块体的制备;(4)锌改性水泥块体材料的制备;(5)一次浸渍锌改性水泥材料制备;(6)锌改性绿色水泥材料制备,制备三次浸渍锌改性水泥光催化材料,锌改性水泥光催化剂。本发明工艺过程简单,但每一步需经严格控制,制备所得的锌改性光催化水泥材料与单一的水泥相比,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8091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910015195.X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领域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残留污染土壤生态毒性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选取赤子爱胜蚓,经驯养后将赤子爱胜蚓待测土壤中进行暴露实验,经蛋白提取、SDS-PAGE分离蛋白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纯度步骤,若测试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测试土壤中农药残留对土壤生物生长具有毒性,如不存在显著差异,则测试土壤不具有生长毒性。该方法适合污染土壤的早期诊断与预警,并大大缩短生态毒性的测定时间,有效提高土壤生态毒性的诊断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