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41919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110177907.5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IPC: A61K36/9068 , A61K9/70 , A61P29/00 , A61P3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阳气不足脉络瘀阻证的穴位贴敷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处理加工后组成:白芥子12份、延胡索12份、甘遂10份、细辛3份、吴茱萸6份、胡椒6份、丁香6份、香附12份、花椒6份、干姜12份、白附片15份、苍术12份、杜仲15份、益智仁15份、当归10份、黄芪30份、续断15份、锁阳12份、黄柏12份、独活15份、桑寄生12份、女贞子15份和旱莲草12份,在玄府理论指导下,在益气活血、温经通络、行气止痛的基础上,添加升阳开玄、温补脾肾的中药,制成中药穴位敷贴,经长期临床实践改进,取得较好的疗效。
-
公开(公告)号:CN11952400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89934.0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IPC: A61K31/7048 , A61K31/365 , A61K9/14 , A61P9/00 , A61K47/6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递药系统,其公开了一种靶向心肌纤维化的仿生中药共组装递药系统及其应用,所述仿生中药共组装递药系统主要是由血小板膜包裹中药共组装纳米粒而形成,所述中药共组装纳米粒由天然小分子化合物黄芪甲苷衍生物LS102与Z‑藁本内酯构成,制备工艺简单、无需载体、成本低廉。本发明所述的仿生中药共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粒径分布在190‑200nm,电位在‑30mV左右,呈现核壳结构的均一球形,稳定性强,生物安全性高。本发明涉及的利用血小板膜天然归巢效应靶向受损心肌对多组分药物联合递送,能够实现对于血管损伤疾病如心梗、心肌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的精准治疗,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实用效果最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80669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98958.3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IPC: A61K9/06 , A61K33/44 , A61K36/889 , A61K31/704 , A61P17/02 , A61P3/10 , B82Y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棕榈炭纳米酶增强型甘草酸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医药领域。本发明具体涉及从药典记载的27种炭药中筛选,发现棕榈炭衍生的碳量子点粒径分布在3‑6 nm,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羧基和羰基,具有显著的SOD酶活性,能够有效清除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本发明首次发现棕榈炭纳米酶能够降低甘草酸水凝胶的临界胶凝浓度,改善甘草酸水凝胶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本发明涉及的棕榈炭纳米酶增强型甘草酸水凝胶显著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实用效果最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68798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935516.4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Abstract: 一种以炭药为基础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采用采用冷凝回流的方式制备,选取制备过程中三种不同阶段的成果进行对比,选取到凝血酶活性成分最高,凝血效果最好的侧柏炭碳点,凝血时间最短,凝血效果最好,便于储存及应用,并且少量冻干粉即可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实用效果最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57721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51071.9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精油固化颗粒、精油固化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相关应用。所述精油固化颗粒包括精油及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所述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包合所述精油。因所述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与所述精油之间存在氢键作用和范德华力,所述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粒径分布均一,孔径均匀,孔道有序,具有较大的孔隙率、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窄的孔径分布,所述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对所述精油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及调控精油释放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462604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506638.8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IPC: A61K36/736 , A61K33/44 , A61K9/19 , A61P17/02 , A61P39/06 , A61P7/04 , B82Y5/00 , B82Y40/00 , A61K1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乌梅炭,尤其是涉及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乌梅炭纳米酶及其应用。本发明具体涉及乌梅炭经过煎煮,过滤,浓缩,透析过程,选取制备过程中的四个不同阶段的组分进行对比,筛选得到超氧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抗氧化作用最强,肝出血止血和断尾止血效果最好的透析袋内成分,其主要特征为粒径分布在2‑5 nm,形态均一的球形纳米粒。本发明涉及的乌梅炭纳米酶能够有效清除伤口部位活性氧和炎症因子,加速伤口愈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实用效果最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