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61048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910523647.5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成都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先进光源原位成像的超高周疲劳损伤试验系统,通过将超高周疲劳试验设备中的载荷传感装置及驱动装置安装在试验基座上,将驱动装置与超声共振装置连接,以通过超声共振装置固定待测试件,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超声共振装置靠近或远离载荷传感装置,其中超声共振装置在待测试件与载荷传感装置接触时对待测试件施加超声谐振波,载荷传感装置用于对驱动装置施加的载荷进行检测,以实现对待测试件的快速疲劳损伤试验。本申请还通过在试验设备周围设置先进光源及成像捕捉设备,使先进光源发出的射线投射在待测试件上,并由成像捕捉设备对穿透待测试件的射线进行捕捉,以实现对待测试件内部的疲劳损伤演变过程的原位成像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10161048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23647.5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成都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先进光源原位成像的超高周疲劳损伤试验系统,通过将超高周疲劳试验设备中的载荷传感装置及驱动装置安装在试验基座上,将驱动装置与超声共振装置连接,以通过超声共振装置固定待测试件,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超声共振装置靠近或远离载荷传感装置,其中超声共振装置在待测试件与载荷传感装置接触时对待测试件施加超声谐振波,载荷传感装置用于对驱动装置施加的载荷进行检测,以实现对待测试件的快速疲劳损伤试验。本申请还通过在试验设备周围设置先进光源及成像捕捉设备,使先进光源发出的射线投射在待测试件上,并由成像捕捉设备对穿透待测试件的射线进行捕捉,以实现对待测试件内部的疲劳损伤演变过程的原位成像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19230029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79150.8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内蒙合成化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体推进剂失效过程的宏细观分析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将颗粒填充复合材料从宏观模型层级分切至细观模型,从细观模型层级叠加本构响应到宏观模型,实现颗粒填充复合材料从细观到宏观跨尺度本构建模;2)将细观模型结构到本构参数及子模型本构参数到中间亚模型本构参数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实现映射。本发明构思合理,能够描述颗粒填充复合材料的局部微结构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实现宏观和细观的统一,大大提高了固体推进剂失效过程的宏细观分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4494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98183.1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内蒙合成化工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7/16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维空间超球体填充复合材料建模方法,是先定义n维欧几里得空间中超立方体区域,生成待填充半径数组并排序,再定义区域内已填充超球集合并计算其在超立方体区域内的体积,计算超球元素并建立超球集合,接着计算超球集合发生重叠的元素序号,更新区域内已填充超球集合,计算超球遇到区域边界会发生反射,更新超球所对应的速度,再计算超球元素并建立超球集合和临时集合,接着计算临时集合内球心坐标数组和发生重叠的超球元素子集,计算发生重叠的一对超球发生碰撞相切时刻,最后更新一对超球碰撞后各自的速度矢量。本发明能通过提高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实现快速大量颗粒填充的建模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1221108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57159.1
申请日:2008-0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nventor: 钱桂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弯曲腐蚀疲劳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旋转弯曲疲劳实验装置及腐蚀液供给系统,其中,旋转弯曲疲劳实验装置用于试件的装卡,并在驱动试件旋转过程中对其施加弯曲载荷,以及实现对试件疲劳数据的测试;腐蚀液供给系统包括储液罐、输液泵、流量调节阀及连接管道,腐蚀液供给系统通过其输出口实时向测试中的试件输送腐蚀液。本发明在已有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腐蚀液供给系统,从而实现了对材料的中、高周、超高周腐蚀疲劳性能的测试。由于试验装置的设计和工程实际接近,因而使用该装置所测结果对工程设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发明腐蚀疲劳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得到规范化的实验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35468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04993.9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PC: G01N3/08 ,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修正接触式引伸计测量非等截面试样弹性模量的方法,其在引伸计测量范围内,先获取非等截面试样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以及变形,再将非等截面试样的变横截面分解成一系列的微小段且每一段具有恒定的横截面积,然后获取每一段微小段的应力和应变,并基于获得的每一段微小段的应力和应变来得到获取非等截面试样总的应变,再基于非等截面试样总的应变来获取试样的总变形量,最后将作用于非等截面试样的外力与非等截面试样的总变形量求解试样的弹性模量。本发明构思合理,能够准确测量非国标零件的弹性模量,从而为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精度和使用寿命提供有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406542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40672.3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7/16 , G06F119/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结果的多轴疲劳寿命矩阵化计算方法,基于全局三维坐标轴对应的应力/应变张量,利用坐标变换和矩阵乘法计算斜面的三维坐标轴对应的应力/应变张量,将应力/应变张量中的正应力/应变数据和剪应力/应变数据进行分类;建立应力/应变存储数组、空间离散坐标变换数组和空间变换应力/应变数组;分别提取空间变换应变数组中的正应变数据和剪应变数据,计算所有节点对应的最大正应变幅值和最大剪应变幅值;基于最大正应变幅值和最大剪应变幅值,以及正应变临界面疲劳寿命计算公式以及剪应变临界面疲劳寿命计算公式,求解所有节点对应的疲劳寿命,本发明采用矩阵运算代替了传统算法中的循环、判断和标量代数运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