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率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特征光谱比对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6337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32659.6

    申请日:2022-0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功率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特征光谱的识别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功率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特征光谱比对识别方法,解决现有高功率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在光谱诊断分析研究中,难以快速并准确获取特征谱线参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功率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特征光谱比对识别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特征光谱对比实验获取的特征光谱,有效提高了谱线参数比对和识别的准确性,尤其是特征谱线对应的电离态信息。对以通过光谱诊断方法开展高功率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参数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串级二极管电压测量装置和方法及其分压测量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438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629088.X

    申请日:2021-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级二极管的电压测量装置及方法、分压测量装置及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阴阳极间隙狭小、传统测量手段无法工作的问题;本发明串级二极管的电压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准直单元、第二准直单元、信息处理单元以及供电单元;第一准直单元、第二准直单元沿着串级二极管出射的X射线依次设置;第二准直单元包括柱状体,柱状体上设置有多个准直通道;每个准直通道内沿X射线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吸收片以及探测器;且每个准直通道内的吸收片厚度不同;所有探测器均与信息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用于向探测器供电;本发明串级二极管的分压测量装置,为将第一准直单元替换为第三准直单元。

    一种用于清洗金属粉尘的管道清洗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00061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99441.2

    申请日:2021-0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清洗金属粉尘的管道清洗装置及方法,解决现有爆炸腔管道采用人工清洗,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而现有管道清洗装置不适用于爆炸腔清洗的问题。该装置包括箱体、自动伸缩结构、中心调节结构、清洗系统、吸尘系统、外支撑结构及控制系统;自动伸缩结构通过中心调节结构设在箱体上;清洗系统设在自动伸缩结构上,包括清洗爆炸腔管道内壁金属粉尘的清洗组件、便于清洗组件沿爆炸腔管道内壁平稳移动的导向组件、调节导向组件中导轮与爆炸腔管道内壁接触紧密程度的调节组件及避免与爆炸腔底面发生强碰撞或挤压的保护组件;吸尘系统气管设置在安装支架的下部;外支撑结构给自动伸缩结构伸缩杆的伸出和收回提供导向。

    X射线能注量测量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25269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02914.1

    申请日:2015-1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T1/2018 G01T1/2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X射线能注量测量装置,包括准直器、闪烁体、减光片、光电管;闪烁体嵌套于准直器中心,闪烁体一端朝向射线源,闪烁体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减光片与光电管的光阴极相连;减光片外围设置有绝缘衬垫;光电管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本发明适用于平均能量80-120keV的脉冲射线能注量实验测量,解决了对高能量光子能注量进行测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充分考虑了脉冲硬X射线的较强穿透性,利用高密度闪烁体结合光电管实现了射线的全吸收,满足了高能量光子的能注量测量要求。

    用于强流电子束能量沉积深度测量的薄片阵列式量热计

    公开(公告)号:CN103616092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310415491.1

    申请日:2013-0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强流电子束能量沉积深度分布测量的薄片阵列式量热计,吸收电子束能量的薄片设计成了内半径沿轴向大小渐变的圆环形,两相邻薄片之间采用聚四氟乙烯环作为隔热材料,通过聚四氟乙烯螺钉将薄片和聚四氟乙烯环连接到石墨准直孔上,量热计末端开有透红外窗,在透红外窗外,通过红外相机拍摄薄片阵列的红外热辐射图像,并送入计算机进行图像数据处理,得到每层薄片上沉积的能量,给出所测电子束能量沉积深度分布。本发明解决了石墨薄片阵列量热计时间响应差,对薄片材料机械性能要求高的问题。

    一种用于绝缘堆栈真空沿面闪络的图像诊断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967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90623.4

    申请日:2021-04-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绝缘堆栈真空沿面闪络的图像诊断装置及方法,解决现有光学成像技术难以运用到绝缘堆栈环形目标空间内脉冲放电图像诊断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光学支架、法兰筒、光学探头、相机、控制显示单元、光电探测器以及示波器;光学支架沿径向开设圆周均布N个图像诊断孔和与图像诊断孔相邻的Q个光脉冲测量孔,2≤N≤48,2≤Q≤4;法兰筒与光学支架同轴固连,法兰筒外圆面设有环状支撑架;光学探头为M个,M=N+Q,M个光学探头分别穿设在N个图像诊断孔和Q个光脉冲光测量孔内;N个图像诊断孔上N个光学探头与相机连接,相机与控制显示单元相连;Q个光脉冲测量孔上Q个光学探头与光电探测器连接,光电探测器与示波器相连。

    一种低电感同轴辐射状匹配负载

    公开(公告)号:CN109490810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367231.0

    申请日:2018-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脉冲功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电感同轴辐射状匹配负载。解决上述现有匹配负载由于结构问题,易产生较大电感,使得脉冲方波的上升时间较长,和对脉冲同轴线的测量过程复杂的问题。包括匹配负载环、高压电阻、低压电阻、电缆接头和直通螺杆;匹配负载环包括同轴嵌套且均为空心的匹配负载内环、匹配负载中间环和匹配负载外环;多个高压电阻圆周均布且径向固定在匹配负载内环和负载中间环之间并且并联;多个低压电阻圆周均布且径向固定在匹配负载中间环和匹配负载外环之间并且并联;多个并联的高压电阻与多个并联的低压电阻串联;电缆接头与匹配负载中间环电连接;匹配负载外环接地;匹配负载内环用于外接高电压脉冲Ui。

    脉冲X射线能谱测量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25276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06887.5

    申请日:2015-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X射线能谱测量装置,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准直器,每个准直器内部均安装有吸收片、隔离套筒和探测器;吸收片位于准直器一端,吸收片的接收端面朝向X射线入射方向,吸收片的出射端面朝向探测器;探测器位于准直器的另一端,与数据采集系统相连;隔离套筒位于吸收片和探测器之间。本发明适用于平均能量80~120keV的脉冲硬X射线能谱测量,解决了对低能量段脉冲X射线能谱进行测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在充分考虑脉冲硬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的基础上,采用12路PIN探测器按照二维均布结构组成探测阵列,具有极强的测量针对性,能够更精细地测量出脉冲硬X射线能段的光子能量分布信息。

    用于亚纳秒量级前沿脉冲电子束测量的法拉第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05425271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08134.8

    申请日:2015-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冲电子束测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亚纳秒量级前沿脉冲电子束测量的法拉第探测器,包括接地外壳、准直器、采样电阻、金属支架和电荷收集体;接地外壳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一端连接电子束源,另一端安装准直器;准直器安装于接地外壳一端的内壁处,准直器一端设置真空电缆座,准直器的另一端连接采样电阻一端;采样电阻的另一端连接金属支架;金属支架中心嵌套有垂直于电子束入射方向的电荷收集体。本发明提供的法拉第探测器整体结构紧凑、电阻分布均匀、回路电感低、噪声小,满足亚纳秒量级前沿脉冲电子束的测量,拓宽了法拉第探测器的测量范围。

    一种串级式电子束二极管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13744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310309276.3

    申请日:2013-0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级式电子束二极管,包括电子束二极管本体及在二极管阳极和二极管阴极之间同轴线间隔设置有不少于1个的悬浮电极,悬浮电极通过支撑装置支撑;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针、壳体、弹簧、铁芯和电磁线圈,壳体筒壁外部安装有电磁线圈,壳体内部安装有弹簧,弹簧的前端设置有铁芯,铁芯的中心为通孔,并与支撑针固为一体;支撑针可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和弹簧的作用下前后移动,将悬浮电极固定及松开;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多间隙二极管的串级工作,可以产生能谱较低的脉冲X射线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