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未知互耦条件下直接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791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667546.9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未知互耦条件下直接定位方法,通过构造一个非均匀网格,并结合奇异值分解来降低矩阵维数以减少计算量,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迭代的进行网格细化和未知互耦的估计,更新网格点的坐标并校正未知互耦,消除未知互耦带来的阵列流型误差。本发明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解决格点间强相关性带来的伪峰问题;离格模型的建立及网格误差的更新,有效的解决了辐射源位置不在网格点上的问题,提高定位精度;利用信号子空间代替接收信号来降低矩阵维数以减少计算量;有效利用均匀线阵互耦矩阵的带状对称Toeplitz结构和期望最大化算法,更新校正未知互耦,提升接收阵列存在互耦时的定位精度。

    电磁方向性互耦效应下相干干扰源测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197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46094.6

    申请日:2021-0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方向性互耦效应下相干干扰源测向方法,计算阵列得到的协方差矩阵并进行特征值分解,利用均匀线阵阵列互耦矩阵的结构特征,分解阵列实际导向矢量,并构造方向性电磁耦合效应下估计相干信号到达角的代价函数,对代价函数进行求解并进行多维谱峰搜索,估计到达角,使用估计出的相干信源的到达角估计角度依赖的阵列互耦向量,使用MVP算法估计出相干信源的到达角。本发明解决接收阵列存在角度相关互耦条件下的相干信源的到达角估计问题,本发明能够实现阵列互耦的自校正,并且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能够实现相干信源高分辨率的到达角估计。

    一种存在互耦条件下基于多普勒频移的直接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8032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010919481.1

    申请日:2020-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存在互耦条件下基于多普勒频移的直接定位方法,通过利用一个运动单站在沿L型轨迹运动时,在K个时隙内阵列天线接收数据直接估计目标信源的位置坐标。首先,建立存在互耦条件下基于多普勒频移信息的运动单站多时隙阵列信号模型;然后,使用基于秩损法和阵列互耦矩阵结构的算法,初步估计目标信源的位置坐标;使用初步估计出的目标信源位置,估计出阵列互耦系数;估计出阵列的互耦系数后,使用MUSIC算法估计出更准确的目标信源的位置。相比于现有运动多站定位方法,本发明方法可以解决存在互耦条件下的直接定位问题,显著提高对目标的定位精度,尤其是可以提高阵列的自由度;在超自由度的直接定位问题中,该定位方法精度优势更加明显。

    一种基于PVDF/TiO@C fiber的自支撑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82606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09302.8

    申请日:2023-05-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PVDF/TiO@C fiber的自支撑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S1:C fiber电纺溶液前驱体的制备、S2:TiO@C fiber纤维的制备、S3:PVDF电纺溶液前驱体的制备以及S4:PVDF/TiO@C fiber自支撑载体的制备;将所述步骤S1制备的混合溶液进行电纺,得到的电纺纤维膜;将上述电纺纤维膜置于原子层沉积腔体内,沉积均匀的TiO2种子层。然后通过碳热还原方式将电纺纤维还原成TiO@C fiber;将步骤S3制备的所述电纺纤维膜通过辊压置于所述纳米纤维膜上,制得于PVDF/TiO@C fiber的自支撑载体。通过本发明解决了常规自支撑载体TiO不均匀的问题,实现了在负极上均匀地沉积/剥离锂。

    一种基于PVDF/C fiber/BN的自支撑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9127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609309.X

    申请日:2023-05-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PVDF/C fiber/BN的自支撑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S1:C@BN电纺溶液前驱体的制备、S2:C fiber电纺溶液前驱体的制备、S3:PVDF电纺溶液前驱体的制备以及S4:PVDF/C fiber/BN自支撑载体的制备;将S1制备的混合溶液进行电纺,得到的电纺纤维膜;在所述电纺纤维膜继续电纺S2制得的混合溶液,得到纳米纤维膜;将所得的纳米纤维膜进行预氧化、碳化处理;将S3制备的所述电纺纤维膜通过辊压置于所述纳米纤维膜上,制得基于PVDF/C fiber/BN的自支撑载体。本发明还包括所述自支撑载体及其应用,本发明解决了常规方法制备得到的自支撑载体强烈依赖于锂和硫电极之间的协同作用,无法同时实现在负极均匀地沉积/剥离锂,且无法在正极侧加速硫和硫化锂转变的问题。

    一种三重梯度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8000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09580.8

    申请日:2023-0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重梯度电极,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一体设置有高亲锌导电膜,第三电极层的表面一体设置有低亲锌导电膜,它很好地整合了梯度导电性、亲锌性和多孔性,用于抑制锌负极表面生成锌枝晶。三重梯度设计协同引入了更高的Zn2+离子通量,并优化了电极底部的局部电荷传输动力学,从而促进了Zn2+离子从顶部向底部的迁移,实现了理想的自下而上的Zn金属沉积行为。

    带有微通道的锌负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5951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309503.6

    申请日:2023-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微通道的锌负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金属电池材料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带有微通道的锌负极包括双梯度电极,双梯度电极包括亲水导电层和疏水绝缘层,在亲水导电层和疏水绝缘层之间具有三维微通道图案。本发明提供的带有微通道的锌负极能有效优化电场分布、Zn2+离子通量和局部电流密度,从而实现理想的自下而上的金属锌的沉积行为,稳定性高、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适于大规模生产。

    一种未知互耦条件下直接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791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111667546.9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未知互耦条件下直接定位方法,通过构造一个非均匀网格,并结合奇异值分解来降低矩阵维数以减少计算量,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迭代的进行网格细化和未知互耦的估计,更新网格点的坐标并校正未知互耦,消除未知互耦带来的阵列流型误差。本发明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解决格点间强相关性带来的伪峰问题;离格模型的建立及网格误差的更新,有效的解决了辐射源位置不在网格点上的问题,提高定位精度;利用信号子空间代替接收信号来降低矩阵维数以减少计算量;有效利用均匀线阵互耦矩阵的带状对称Toeplitz结构和期望最大化算法,更新校正未知互耦,提升接收阵列存在互耦时的定位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