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03864C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510042820.8
申请日:2005-06-16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IPC: A01C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稻种子包衣剂的成膜剂,该成膜剂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聚乙烯醇7~9.9%、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0.1~3%,其余为水,上述原料的总和为100%。其制备方法是,在加热条件下先将聚乙烯醇加入到部分水中溶解并搅拌,搅拌时加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待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后,加快搅拌速度,并缓慢加入剩余的水,随后继续维持搅拌并将物料加热至90℃~100℃,待混合物系呈均相液体后冷却至室温,即可制得固含量为10%的种衣剂成膜剂。本发明的用于水稻种子包衣剂的成膜剂具有3~5ml/m2.h的透水性能和在水中96h不被水溶毁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291648C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510041687.4
申请日:2005-02-05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咪鲜胺的杀菌微乳剂,含有咪鲜胺5~30%、溶剂5~15%、乳化剂10~20%、抗冻剂5~10%,其余为去离子水,原料的总和为100%。或在上述配方中加入2%~3%的烯唑醇或腈菌唑;其制备方法是,在加热条件下先将咪鲜胺、烯唑醇或腈菌唑加入到溶剂中加热溶解后进行搅拌,搅拌时加入抗冻剂和乳化剂,待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后,加快搅拌速度,并缓慢加入去离子水,随后继续维持搅拌并将物料加热至70℃~80℃,待搅拌物系从W/O型转为O/W型,呈均相液体后冷却至室温即可制得含咪鲜胺的杀菌微乳剂。适用于防治假单孢属、子囊菌属、担子菌属、核腔菌属和喙菌属病菌,有较高防治效果;方法生产简单、贮运安全,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小。
-
公开(公告)号:CN1717975A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200510042820.8
申请日:2005-06-16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IPC: A01C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稻种子衣包剂的成膜剂,该成膜剂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聚乙烯醇7~9.9%、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0.1~3%,其余为水,上述原料的总和为100%。其制备方法是,在加热条件下先将聚乙烯醇加入到部分水中溶解并搅拌,搅拌时加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待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后,加快搅拌速度,并缓慢加入剩余的水,随后继续维持搅拌并将物料加热至90℃~100℃,待混合物系呈均相液体后冷却至室温,即可制得固含量为10%的种衣剂成膜剂。本发明的用于水稻种子衣包剂的成膜剂具有3~5ml/m2·h的透水性能和在水中96h不被水溶毁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613847A
公开(公告)日:2005-05-11
申请号:CN200410073073.X
申请日:2004-09-13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IPC: C07C257/18 , A01N37/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香二脒类具杀菌活性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可用于抑制病原菌生长,对灰霉病有特效。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配制成各种剂型及制剂形态,各制剂形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可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具体化合物和其理化性质确定,各制剂可采用当前常用的农药田间使用技术在田间使用。本发明首次将该类具杀菌活性的化合物应用于防治植物病原菌,作为农用杀菌剂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663375A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申请号:CN200510041687.4
申请日:2005-02-05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IPC: A01N43/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咪鲜胺的杀菌微乳剂,含有咪鲜胺5~30%、溶剂5~15%、乳化剂10~20%、抗冻剂5~10%,其余为去离子水,原料的总和为100%。或在上述配方中加入2%~3%的烯唑醇或腈菌唑;其制备方法是,在加热条件下先将咪鲜胺、烯唑醇或腈菌唑加入到溶剂中加热溶解后进行搅拌,搅拌时加入抗冻剂和乳化剂,待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后,加快搅拌速度,并缓慢加入去离子水,随后继续维持搅拌并将物料加热至70℃~80℃,待搅拌物系从W/O型转为O/W型,呈均相液体后冷却至室温即可制得含咪鲜胺的杀菌微乳剂。适用于防治假单孢属、子囊菌属、担子菌属、核腔菌属和喙菌属病菌,有较高防治效果;方法生产简单、贮运安全,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