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36978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150590.0
申请日:2008-08-12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61K36/72 , A61K8/97 , A61K9/48 , A61K9/20 , A61K9/16 , A61K9/10 , A61K9/06 , A61K9/14 , A23L1/29 , A23L2/38 , A61P1/16 , A61P31/04 , A61P39/06 , A61P25/32 , A61Q19/00 , A61K125/00 , A61K127/00 , A61K129/00 , A61K131/00 , A61K133/00 , A61K1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枳椇总黄酮的提取方法。该方法是采用溶剂提取法与溶剂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柱色谱法或液-液逆流分配色谱法中任意一种方法或这些方法的任意组合,对北枳椇果柄、果实、种子、种壳、叶、花、根、茎、枝、皮和果渣等任一部位或其组合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制备的总黄酮为含两种或两种以上黄酮类活性成分的组合,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槲皮素、山萘酚、杨梅素、(+)-二氢杨梅衍生物等;各黄酮类成分百分含量的总和以重量计为12~100%,可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和保健品工业。
-
公开(公告)号:CN11854232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1008138.6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药剂及方法,属于作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防治药剂以曲酸为主要有效成分,防治药剂中曲酸的含量为0.1~10mg/mL,该防治药剂具有明显的抑制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生长的作用,能够较好的防治马铃薯疮痂病。使用本发明的防治药剂后,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下降,病薯的占比显著降低,田间试验中本发明的防治药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达到50.3%。本发明为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提供一种安全无毒、使用成本低且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336978B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0810150590.0
申请日:2008-08-12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61K36/72 , A61K8/97 , A61K9/48 , A61K9/20 , A61K9/16 , A61K9/10 , A61K9/06 , A61K9/14 , A23L1/29 , A23L2/38 , A61P1/16 , A61P31/04 , A61P39/06 , A61P25/32 , A61Q19/00 , A61K135/00 , A61K133/00 , A61K131/00 , A61K129/00 , A61K127/00 , A61K1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枳椇总黄酮的提取方法。该方法是采用溶剂提取法与溶剂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柱色谱法或液-液逆流分配色谱法中任意一种方法或这些方法的任意组合,对北枳椇果柄、果实、种子、种壳、叶、花、根、茎、枝、皮和果渣等任一部位或其组合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制备的总黄酮为含两种或两种以上黄酮类活性成分的组合,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槲皮素、山萘酚、杨梅素、(+)-二氢杨梅衍生物等;各黄酮类成分百分含量的总和以重量计为12~100%,可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和保健品工业。
-
公开(公告)号:CN118542322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008138.6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药剂及方法,属于作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防治药剂以曲酸为主要有效成分,防治药剂中曲酸的含量为0.1~10mg/mL,该防治药剂具有明显的抑制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生长的作用,能够较好的防治马铃薯疮痂病。使用本发明的防治药剂后,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下降,病薯的占比显著降低,田间试验中本发明的防治药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达到50.3%。本发明为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提供一种安全无毒、使用成本低且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212301551U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20772629.9
申请日:2020-05-12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 , 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梯田、陡坡地土壤淋溶原位监测装置,包含淋溶桶、漏斗、导流管、储液箱、刻度浮球水位计、阀门。所述淋溶桶顶端开口,底部由边缘向中间呈5°倾斜用于汇集淋溶液到底部中央凹处的出水口,进入与所述出水口连接的淋溶漏斗。所述淋溶漏斗通过呈5~10°倾角的导流管与储液箱连接。淋溶液能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汇集到所述储液箱。所述储液箱中的淋溶液体积/水位可以通过所述刻度浮球水位计观测外侧,所述底部有阀门用于收集淋溶液样品。本装置特别适用于监测梯田及陡坡地氮、磷、农药等的淋溶对地下水的影响,特别是在实现原位监测的条件下,降低了采样的难度和成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