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73529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310023928.7
申请日:2013-01-03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07D307/94 , A61K31/343 , A61P35/00 , A61P1/16 , A61P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苍耳七中2-酮型-β-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为从虎耳草科苍耳七植物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β-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类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31H34O9。经现代光谱分析,确定了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立体构型,命名为(1S,4R,5S,6R,7R,8S,9S,10R)-1β-乙酰氧基-6β,9β-二苯甲酰氧基-2-酮基-8β-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体外抗肿瘤试验表明,该化合物对HepG2人体肝癌细胞和MDA-10人体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发明可为研究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先导化合物,并对开发利用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的新植物来源-虎耳草科苍耳七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250564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310172589.9
申请日:2013-05-10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01G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栗菌根菌人工培养方法,属于菌根菌人工培养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取板栗菌根菌子实体,纵切为两半,采集菌盖与菌柄的交汇处,得到菌肉组织块;2)将菌肉组织块置于斜面培养基中,在25~28℃下培养至菌肉组织块萌发出菌丝后,将菌丝转管后,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斜面,获得纯菌丝;3)将纯菌丝接种到扩大培养料的接种孔中,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容器,获得板栗菌根菌。本发明板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利用本发明培养得到的菌种回接板栗幼苗,菌根浸染率最高可达50.3%,平均浸染率为46.5%。
-
公开(公告)号:CN103285110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173423.9
申请日:2013-05-10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中药由太白药王茶、太白三七及天王七三种原料药组成,所述太白药王茶:太白三七:天王七的质量比为(1~5):(1~2):(1~5)。该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1)按质量比取太白药王茶、太白三七和天王七,加入水,浸泡、煮沸后过滤;2)取药渣,继续加水,煮沸后过滤;3)合并两次煎煮液,浓缩得到水煎剂。本发明的中药方剂选用太白药王茶,太白三七及天王七配伍而成,通过药效学动物试验、急性毒理试验及临床试验,确证该方剂对高血脂症具有显著疗效,配伍及制剂工艺简单,无毒副作用,成本低廉,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194312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17526.3
申请日:2013-03-24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11B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柏叶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采集;(2)原料预处理;(3)提取;(4)冷凝回收;(5)干燥除水;(6)装瓶保存。本发明以普通家用的微波炉作为微波辐射源;增加了负压抽提工艺;并以新鲜叶为原料,无需进行复杂的原料处理;不添加任何溶剂,利用物料自身水分吸收微波并加热提取,进而达到微波负压蒸馏提取的效果。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比较,该方法极大地减少了能量的消耗,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得率,避免了废液流出。利用本方法提取柏树叶挥发油的得率能达到0.5%以上,而时间只有3~5min,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提取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3073529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23928.7
申请日:2013-01-03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07D307/94 , A61K31/343 , A61P35/00 , A61P1/16 , A61P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苍耳七中2-酮型-β-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为从虎耳草科苍耳七植物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β-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类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31H34O9。经现代光谱分析,确定了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立体构型,命名为(1S,4R,5S,6R,7R,8S,9S,10R)-1β-乙酰氧基-6β,9β-二苯甲酰氧基-2-酮基-8β-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体外抗肿瘤试验表明,该化合物对HepG2人体肝癌细胞和MDA-10人体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发明可为研究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先导化合物,并对开发利用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的新植物来源-虎耳草科苍耳七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
公开(公告)号:CN101584293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910023095.8
申请日:2009-06-29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杜仲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栽植:将杜仲苗以60°行间斜栽方法密林式栽植;平茬萌枝:对栽植后的杜仲苗,于翌年萌芽前平茬,萌芽后去除背下芽和侧面芽,保留3~5个背上芽萌发为枝条,选择3~5个健壮的枝条作为发育枝条;化学调控增加叶、皮有效成分含量:待枝条萌发后,每年于5月底喷施含镁化合物,于6月上旬叶面喷施生长激素类物质。载植后的第六年,3月底萌芽前,进行一次更新复壮。用该法栽培杜仲,不仅可以提高叶、皮产量,而且可以增加叶、皮中营养成分含量,是一种适合大面积集约栽培的模式,完全可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548612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810017888.4
申请日:2008-04-03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01G1/00 , A01G9/10 , A01G31/00 , A01C1/02 , A01C1/08 , A01C21/00 , A01M1/20 , A61L2/16 , A61L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超长根系苗木的方法。包括容器选择、营养土配置、营养土处理、营养土装袋、种子消毒、种子催芽、播种、播后管理和出圃步骤和作业内容。充分调动、利用沙生植物形态和生理生态特征,促进根系生长,所育造林苗木根系长度、生物量显著高出常规容器育苗、露地苗床育苗方法所育苗木,用本方法所育苗木在沙地造林,栽后苗木根系处在土壤水分稳定层,显著提高水分利用率、造林成活率和效益。本发明适用于各种沙生植物苗木的培育。
-
公开(公告)号:CN101491246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910021215.0
申请日:2009-02-20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配型农药增效剂,包含茶皂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以质量分数计茶皂素∶十二烷基硫酸钠=2∶1~10∶1。本发明提供的复配型农药增效剂,通过把茶皂素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后,对农药的增效作用明显优于茶皂素作为单一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本发明作为农药湿润剂可提高可湿性粉剂的湿润性能和悬浮率(>75%),加入到液水剂农药中使用,能提高药剂在靶标上有效积量,使药液在生物或植物体表的附着力增加;作为乳油型农药的增效与展着剂能够改善农药的理化性能,使农药形成稳定乳剂,不但能提高药效,而且可以减少农药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032270A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710017695.4
申请日:2007-04-17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健康功能的复合型柿叶茶的制备方法,原料采用柿叶并加入中草药山楂、何首乌、金银花、甘草和灯心草,制备方法包括清拣、护绿、杀青、焙烤、选择配料、配料复火,粉碎、配伍、装袋等步骤。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护绿和杀青工艺,因而能保持沏茶后汤色黄绿;由于加入了能与柿叶相辅相成的中草药,使得该茶的利尿、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的功能性明显增强;由于加入有矫味剂,使得该茶没有了青草味、苦涩味,口感良好,并具有微香。利用本发明生产的复合型柿叶茶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