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棒状硫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091945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325411.8

    申请日:2014-07-09

    Abstract: 一维棒状硫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硫铜化合物。所述一维棒状硫铜化合物为一维棒状CuxS,其中0≤x≤2。所述制备方法:将铜的无机盐溶于二甲基亚砜溶剂中,磁力搅拌成淡绿色溶液,再将淡绿色溶液放入反应釜内,然后放在鼓风烘箱内加热反应后,经离心清洗,干燥后得到黑色一维棒状硫铜化合物。所述一维棒状硫铜化合物可在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中应用。利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一维棒状硫铜化合物,合成方法简单快捷,不需要添加特定的表面活性剂及相关模板。制备出的材料具有特定的一维结构,这些一维线状结构可以交联堆叠成良好的三维网络结构,利于锂离子电子的传输与电解液的浸润,因此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一种用于锂电的钛系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62350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10056189.6

    申请日:2014-02-19

    Inventor: 赵金保 李雪

    Abstract: 一种用于锂电的钛系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所述用于锂电的钛系负极材料为Li2MTi3O8,其中M为Zn,Co,Fe,Ni,Mg或Cu等。配制含有钛源、锂源、M源和燃烧助剂形成的无色透明溶液,在空气气氛下卒热式煅烧,自然冷却后即得到用于锂电的钛系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组成含有:至少一种用于锂电的钛系负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和导电集流体。由于无需固相研磨,因此简化了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采用卒热燃烧法一步合成材料,因此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产品理化性质的均匀性。

    一种钛酸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500823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310492230.X

    申请日:2013-10-18

    Inventor: 赵金保 崔王君

    Abstract: 一种钛酸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涉及锂离子电池。所述钛酸锂材料包括本体钛酸锂材料,在本体钛酸锂材料表面或本体钛酸锂材料内部孔道上具有富氮组分氮化钛。纳米尺度前驱体材料合成及处理步骤:制备纳米尺度的钛酸锂本体材料或TiO2粉体材料,所得材料进行表面处理;表面氮化处理步骤:将前躯体纳米TiO2或本体材料在无机富氮混合物中进行表面氮化处理;煅烧步骤:将表面氮化处理过的TiO2与化学计量比锂化合物混合后煅烧,得钛酸锂材料。所述钛酸锂材料可在制备电极中应用。所述钛酸锂材料可在制备锂离子电池中应用。

    一种含硼的陶瓷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466062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751072.X

    申请日:2014-12-10

    Abstract: 一种含硼的陶瓷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陶瓷隔膜。所述含硼的陶瓷隔膜,包括隔膜基材,在隔膜基材表面涂布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主要成分为含硼无机物。制备方法:将正硅酸乙酯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再加入水、氨水、无水乙醇和硼酸的混合液,反应后得到含硼的二氧化硅粒子分散液;将含硼的二氧化硅粒子分散液离心并烘干,获得二氧化硅粉体,再将二氧化硅粉体煅烧,得含硼的二氧化硅粉体;将含硼的二氧化硅粉体、羧甲基纤维素和丁苯橡胶分散于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并涂布在聚乙烯隔膜上,干燥后即得含硼的陶瓷隔膜。所述含硼的陶瓷隔膜可在制备电池中作为隔膜应用。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低电位锂钒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00821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310491334.9

    申请日:2013-10-18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低电位锂钒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用低电位锂钒基化合物具有复合结构,主体为钒基层状氧化物,其余部分为钒基化合物。所述复合结构为核壳结构或嵌入交联结构。所述核壳结构的内层为钒基层状氧化物,核壳结构的外层为钒基化合物;所述嵌入交联结构是指在主体钒基层状氧化物中,均匀分布有非主体钒基化合物成分。本体材料制备;本体材料的表面处理;将得到的经表面处理的本体材料与处理试剂混合,煅烧,获得锂离子电池用低电位锂钒基化合物。所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用低电位锂钒基化合物的振实密度为1.8~3.0g/cm3,大于石墨负极。低成本、安全、无污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