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血管自组装发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64745B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610628430.7

    申请日:2016-08-03

    Inventor: 兰青 代兴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肿瘤微血管自组装发生系统,包括肿瘤微球柱和脉动系统,肿瘤微球柱包括灌流柱和位于灌流柱内的肿瘤微球,灌流柱的两端均设有微孔滤膜;脉动系统包括蠕动泵、脉冲活塞泵、旋转培养支架、储液瓶、氧合器、过滤器和缓冲瓶。灌流柱、储液瓶、氧合器和缓冲瓶依次首尾连通,形成一个循环通道。工作过程当中,首先打开蠕动泵开始灌流,缓冲瓶内的流体经由第一脉冲管路形成流体的循环,当脉冲活塞泵做抽取操作时,此时对于灌流柱而言,会突然脉冲式地涌入更多的液体,从而形成一个脉冲状的流体通过,从而模拟心脏搏动引起的脉冲流体,给灌流柱中的肿瘤微球体施加液流和流体剪切力;结合模拟肺部换气装置的氧合器供给氧气去除二氧化碳,最终模拟出体内肿瘤微血管的发生情形。

    结合生物打印和静电纺丝技术制造人工血管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012052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628507.0

    申请日:2016-08-03

    Inventor: 兰青 代兴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D5/0061 B33Y10/00 B33Y30/00 B33Y50/02 D10B250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结合生物打印和静电纺丝技术制造人工血管的装置,其包括材料释放单元、旋转接收单元、水平移动平台、垂直移动平台、高压电源和控制单元。旋转接收单元位于材料释放单元的下方,旋转接收单元包括旋转电机和接收杆,旋转电机能够驱动接收杆做旋转操作。其有益效果是,工作过程当中,材料释放单元在使用生物打印喷头时,第一步进马达控制挤出泵将储料罐当中的包含细胞的水凝胶材料挤出,挤出泵可以由控制单元设置和控制材料释放的速度和量。垂直移动平台控制整个材料释放单元与旋转接收单元的相对位移,其可以上下垂直位移(如0.1mm,0.5mm,5mm以及连续位移),根据挤出的要求进行调节,通过这个位移调整生物打印喷头与旋转接收单元的距离。生物打印喷头和静电纺丝喷头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交替工作,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控制单元系统调整。

    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3531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16211.1

    申请日:2019-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GSCs原代培养、GSCs传代培养、GSCs冻存。本方法利用GSCs悬浮、成球性生长的特点,通过显微镜下挑选单个细胞克隆化培养。所获得的细胞表达不同干细胞标记物;加血清诱导分化后细胞呈贴壁生长,分化成不同类型细胞,分别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神经元标记物βIII-Tubulin、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MBP。证实此法可获得不同特征的GSCs,为体外基础实验提供工具细胞。

    肿瘤微血管自组装发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64745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28430.7

    申请日:2016-08-03

    Inventor: 兰青 代兴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肿瘤微血管自组装发生系统,包括肿瘤微球柱和脉动系统,肿瘤微球柱包括灌流柱和位于灌流柱内的肿瘤微球,灌流柱的两端均设有微孔滤膜;脉动系统包括蠕动泵、脉冲活塞泵、旋转培养支架、储液瓶、氧合器、过滤器和缓冲瓶。灌流柱、储液瓶、氧合器和缓冲瓶依次首尾连通,形成一个循环通道。工作过程当中,首先打开蠕动泵开始灌流,缓冲瓶内的流体经由第一脉冲管路形成流体的循环,当脉冲活塞泵做抽取操作时,此时对于灌流柱而言,会突然脉冲式地涌入更多的液体,从而形成一个脉冲状的流体通过,从而模拟心脏搏动引起的脉冲流体,给灌流柱中的肿瘤微球体施加液流和流体剪切力;结合模拟肺部换气装置的氧合器供给氧气去除二氧化碳,最终模拟出体内肿瘤微血管的发生情形。

    细胞间接共培养装置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874455U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20834090.9

    申请日:2016-08-03

    Inventor: 兰青 代兴亮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细胞间接共培养装置,其包括第一储液瓶、蠕动泵、第一培养室、第二培养室和第二储液瓶。第一培养室和第二培养室内均设有微孔滤膜,微孔滤膜的孔径能够阻隔细胞直接通过,又能允许细胞分泌的囊泡外泌体以及可溶性分子通过。其有益效果是,第一培养室、第二培养室被微孔滤膜隔开后,相当于具有四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这四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同一培养室内的两个独立区域分别放置不同的细胞,当培养液从第一培养室流向第二培养室后,第一培养室的细胞分泌外泌体、因子等到第二培养室直接作用于第二培养室的细胞,形成一个间接共培养的自动装置,方便进行细胞与细胞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同时,通过蠕动泵的工作,从而在第一培养室、第二培养室内形成一个动态的培养模式,定时定量地更换两室的培养基,从而可以模拟体内体液循环的内环境。

    人工血管的培养和功能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874451U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20834134.8

    申请日:2016-08-03

    Inventor: 兰青 代兴亮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人工血管的培养和功能检测装置,其包括储液瓶、推进泵、血管灌流柱、旋转支架、旋转马达和废液收集瓶,所述储液瓶通过第一连接管与血管灌流柱的入口端相连通,所述推进泵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所述血管灌流柱用于放置待培养或检测的人工血管,所述血管灌流柱设置于所述旋转支架上。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一套用于体外血管灌流培养和功能检测的装置,为生物制造的人工血管体外研究提供更加合适的专用装置,动态培养的过程将增加内皮细胞定植,在剪切力的作用下更加容易内皮化形成血管内皮。通过推进泵的工作,使得储液瓶当中的培养液不断的经由血管灌流柱流向废液收集瓶,从而形成一个循环,模拟血管的生存环境,方便进行人工血管的培养和检测。

    脑微血管模型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138449U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620833466.4

    申请日:2016-08-03

    Inventor: 兰青 代兴亮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合3D生物打印和静电纺丝复合技术制造的脑微血管模型,其包括3D生物打印的内皮细胞层、静电纺丝的可降解(聚乳酸)PLA基膜层、喷雾定植的周细胞层和3D生物打印的星形胶质细胞层。内皮细胞层位于血管模型的最内层,由生物材料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构成;可降解PLA基膜层覆盖于内皮细胞层上,由静电纺丝的PLA纳米纤维层构成;周细胞层覆盖于可降解PLA基膜层上,星形胶质细胞层覆盖于周细胞层上。其有益效果是,本血管模型的主基层采用可降解的PLA基膜层,同时配以其它的含细胞的材料层,构成一个杂合生物制造技术制造的脑微血管模型。由于PLA基膜层是可以降解的,不产生排斥反应。含细胞因子的生物材料混合细胞悬液不仅有利于细胞定植,而且有利于细胞生长和分化。各细胞层使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生物材料混合并生物打印,保证细胞的活性、密度和功能。本实用新型可以为脑微血管发生和功能等的基础研究提供更加理想的模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