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66710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0064463.9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IPC: A61K9/00 , A61K31/7048 , A61K47/40 , A61P19/02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学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可注射型牛蒡微载体在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中的用途。以结冷胶(GG)为主体结构,通过EDC和NHS活化反应基团,进而引入氨基修饰的环糊精(HCD),充分反应后得到环糊精接枝的GG‑HCD,通过加入适当浓度的牛蒡苷(AC),最终获得可注射型牛蒡微载体。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牛蒡微载体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和长效释放功能;为当前中药单体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填补了现有中药靶向性不足的缺陷,拓展了可注射型微载体在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403018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91606.3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纳米水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介孔二氧化硅分散于溶剂中,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反应,离心收集沉淀,得到氨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用酰胺反应将羧基化的软骨靶向肽接枝在氨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表面,并利用静电吸附,将褐藻糖胶包封介孔二氧化硅表面,得到负载褐藻糖胶的软骨靶向纳米载体;采用微流控方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和明胶复合水凝胶微球,得到降解酶响应微米载体;D)将负载褐藻糖胶的软骨靶向纳米载体和降解酶响应微米载体通过静电吸附混合,得到微/纳米水凝胶微球。本发明的微/纳米水凝胶微球具备优异多样化的生物学功能,在体内和体外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36671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210064463.9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IPC: A61K9/00 , A61K31/7048 , A61K47/40 , A61P19/02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学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可注射型牛蒡微载体在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中的用途。以结冷胶(GG)为主体结构,通过EDC和NHS活化反应基团,进而引入氨基修饰的环糊精(HCD),充分反应后得到环糊精接枝的GG‑HCD,通过加入适当浓度的牛蒡苷(AC),最终获得可注射型牛蒡微载体。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牛蒡微载体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和长效释放功能;为当前中药单体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填补了现有中药靶向性不足的缺陷,拓展了可注射型微载体在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前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