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3579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0445315.6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热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修复储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将油相加入水相中,均匀混合,加入交联剂,使乳液凝胶化,即制备所述储热复合材料;所述油相为相变材料;所述水相为水溶性聚合物和水的混合液;所述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约为0.4‑1:1。本发明所述的自修复储热复合材料的交联结构具有可逆性,可在受外力破坏下自行修复破损区域,可重复使用,材料储热性能不发生明显变化,力学性能优异,优于目前大多数储热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80819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91326.6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液基储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储热纤维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先将油相加入水相中,混匀搅拌,得到水包油型乳液;所述油相为相变材料;所述水相为粒子稳定剂、水溶性聚合物和水的混合液;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包括海藻酸钠与聚乙烯醇、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醇缩甲酯、聚氧化乙烯、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和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再将水包油型乳液挤入凝固浴中,进行湿法纺丝,反应完全后,冷冻、干燥,得到所述乳液基储热纤维;所述凝固浴中采用的是钙离子溶液。本发明所述的储热纤维具有高储热密度,高比表面积,具有柔性、可纺、可拉伸等优点,在热调节纺织品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437670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565187.6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再生储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储热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将油相加入水相中,混合均匀后搅拌,然后冷冻、干燥得到所述储热复合材料;所述油相为相变材料;所述水相为粒子稳定剂、水溶性聚合物和水的混合液;所述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约为0.5‑6:1。本发明所述的可再生储热复合材料无需化学交联,可再生使用,重组后的材料依旧保有良好的形状可控性、柔性、储热性能良好等优点,优于目前大多数采用化学交联制备的储热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653579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45315.6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热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修复储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将油相加入水相中,均匀混合,加入交联剂,使乳液凝胶化,即制备所述储热复合材料;所述油相为相变材料;所述水相为水溶性聚合物和水的混合液;所述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约为0.4‑1:1。本发明所述的自修复储热复合材料的交联结构具有可逆性,可在受外力破坏下自行修复破损区域,可重复使用,材料储热性能不发生明显变化,力学性能优异,优于目前大多数储热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80819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391326.6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液基储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储热纤维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先将油相加入水相中,混匀搅拌,得到水包油型乳液;所述油相为相变材料;所述水相为粒子稳定剂、水溶性聚合物和水的混合液;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包括海藻酸钠与聚乙烯醇、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醇缩甲酯、聚氧化乙烯、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和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再将水包油型乳液挤入凝固浴中,进行湿法纺丝,反应完全后,冷冻、干燥,得到所述乳液基储热纤维;所述凝固浴中采用的是钙离子溶液。本发明所述的储热纤维具有高储热密度,高比表面积,具有柔性、可纺、可拉伸等优点,在热调节纺织品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43767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1565187.6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再生储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储热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将油相加入水相中,混合均匀后搅拌,然后冷冻、干燥得到所述储热复合材料;所述油相为相变材料;所述水相为粒子稳定剂、水溶性聚合物和水的混合液;所述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约为0.5‑6:1。本发明所述的可再生储热复合材料无需化学交联,可再生使用,重组后的材料依旧保有良好的形状可控性、柔性、储热性能良好等优点,优于目前大多数采用化学交联制备的储热材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