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时域神经网络的单通道语音回声消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11997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889674.5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域神经网络的单通道语音回声消除方法,涉及回声消除技术领域,包括对采集麦克风信号进行分帧和数值归一化,提取时域帧序列特征,建立并训练时域神经网络模型;将采集麦克风信号输入至时域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性能分析,并通过U‑Net编解码处理,输出回声消除后的语音序列。本发明通过提取一致的时域特征,提高神经网络的训练效率和稳定性;构建并训练基于Wave‑U‑Net架构的时域神经网络,通过分组卷积和注意力机制,增强回声消除的效果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将信号输入模型进行性能分析,并通过U‑Net的U型编解码结构进行特征提取和重构,利用跳跃连接保留特征信息,实现高效回声消除和语音重构,提高语音清晰度和自然度。

    一种改善室内毫米波中继选择公平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5670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110694951.3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芮贤义 李萍 柳翠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善室内毫米波中继选择公平性的方法,该方法利用PBSS网络集中式管理特点,PCP/AP中心节点统计网络中各中继被调用次数,剩余能量等信息,计算生成各中继节点的调和因子,被调用次数越多,调和因子越小,并将调和因子加入到机会中继选择算法中。该方法针对机会中继选择算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信道状态最优的中继节点一直被调用,能量很快消耗殆尽,信道状态次优或较差的中继节点一直不被调用,能量白白浪费,提出在机会中继选择算法中加入调和因子,降低被频繁调用中继节点被选中概率,提高较少被调用中继节点的选中概率,选择信道状态次优,能量充足的中继节点参与协作通信,以改善中继选择的公平性,便于网络统一管理,提高网络寿命。

    一种基于毫米波通信的主动窃听环境下波束成形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1894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920422.3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芮贤义 沈学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毫米波通信的主动窃听环境下的波束成形优化方法,该方法将毫米波聚类射线信道模型转化为离散角度域信道模型,以将传输簇中的路径映射成归一化阵列响应组成的酉矩阵U的列向量;基于凸优化理论计算出使系统安全速率最大化的自适应功率分配因子η*;从酉矩阵U的列向量中对应于窃听者独自传播时对应的列向量,基于计算出的所述最优功率分配因子η*,生成人工噪声波束赋形矩阵并发送信息信号。该方法针对毫米波信道的稀疏特性,将毫米波聚类射线信道模型转化为离散角度域信道模型进行分析,采用一种基于人工噪声波束成形的自适应传输方案,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统的保密速率,降低窃听用户的窃听能力,提高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一种组合函数链接型的核自应非线性回声消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1486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85300.6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芮贤义 唐宇轩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组合函数链接型的核自应非线性回声消除方法,该方法基于组合函数链接以提升对回声消除的效果。本发明将远端信号进行核函数扩展处理,将处理过的信号和原信号分别通过自适应滤波器进行滤波,再将两个滤波器通过协同因子进行链接,并根据滤波结果更新自适应滤波器的权重;其中,协同因子的参数值基于自适应滤波结果来更新,本发明适用于非线性回声消除。

    一种基于时域神经网络的单通道语音回声消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1199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889674.5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域神经网络的单通道语音回声消除方法,涉及回声消除技术领域,包括对采集的麦克风信号进行分帧和数值归一化,提取时域帧序列特征,建立并训练时域神经网络模型;将采集的麦克风信号输入至时域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性能分析,并通过U‑Net编解码处理,输出回声消除后的语音序列。本发明通过提取一致的时域特征,提高神经网络的训练效率和稳定性;构建并训练基于Wave‑U‑Net架构的时域神经网络,通过分组卷积和注意力机制,增强回声消除的效果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将信号输入模型进行性能分析,并通过U‑Net的U型编解码结构进行特征提取和重构,利用跳跃连接保留特征信息,实现高效回声消除和语音重构,提高语音清晰度和自然度。

    一种改善室内毫米波中继选择公平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5670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694951.3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芮贤义 李萍 柳翠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善室内毫米波中继选择公平性的方法,该方法利用PBSS网络集中式管理特点,PCP/AP中心节点统计网络中各中继被调用次数,剩余能量等信息,计算生成各中继节点的调和因子,被调用次数越多,调和因子越小,并将调和因子加入到机会中继选择算法中。该方法针对机会中继选择算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信道状态最优的中继节点一直被调用,能量很快消耗殆尽,信道状态次优或较差的中继节点一直不被调用,能量白白浪费,提出在机会中继选择算法中加入调和因子,降低被频繁调用中继节点被选中概率,提高较少被调用中继节点的选中概率,选择信道状态次优,能量充足的中继节点参与协作通信,以改善中继选择的公平性,便于网络统一管理,提高网络寿命。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混合人工噪声辅助安全传输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25825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03357.1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芮贤义 常玉晴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号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混合人工噪声辅助安全传输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发射端在发射有用信号的同时广播噪声信号,接收端发射噪声信号;获取接收节点的第一瞬时接收信噪比,以及,窃听节点的第二瞬时接收信噪比;根据第一瞬时接收信噪比和第二瞬时接收信噪比计算系统安全容量;根据系统安全容量确定有用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功率分配策略;根据确定的功率分配策略控制发射端进行信号发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窃听信道可能会对信号传输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导致系统的安全性能较弱的问题,达到了可以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混合人工噪声信号,进而即使窃听信道与接收信道相关性较高,也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能的效果。

    存在反馈延迟的放大转发中继选择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94564B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510357819.8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芮贤义 徐菲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存在反馈延迟的放大转发中继选择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出最佳协作节点,采用基于最小均方误差贝叶斯估计准则来估计信噪比,采用部分中继选择估计得到最大信噪比,选择部分中继选择的协作节点;源节点S发送信息到中继节点;中继节点采用放大转发协议转发接收到的信号给目的节点D。在过时信道信息下提出优化的中继选择方法,以适用在有反馈延迟的单源、多中继、单目的节点的放大转发中继系统场景。优化机会中继选择下的系统平均误码率越低,系统的信道容量越高,系统性能越好。

    存在反馈延迟的放大转发中继选择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94564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57819.8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芮贤义 徐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48/20 H04L25/02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存在反馈延迟的放大转发中继选择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出最佳协作节点,采用基于最小均方误差贝叶斯估计准则来估计信噪比,采用部分中继选择估计得到最大信噪比,选择部分中继选择的协作节点;源节点S发送信息到中继节点;中继节点采用放大转发协议转发接收到的信号给目的节点D。在过时信道信息下提出优化的中继选择方法,以适用在有反馈延迟的单源、多中继、单目的节点的放大转发中继系统场景。优化机会中继选择下的系统平均误码率越低,系统的信道容量越高,系统性能越好。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混合人工噪声辅助安全传输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2582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503357.1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芮贤义 常玉晴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号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混合人工噪声辅助安全传输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发射端在发射有用信号的同时广播噪声信号,接收端发射噪声信号;获取接收节点的第一瞬时接收信噪比,以及,窃听节点的第二瞬时接收信噪比;根据第一瞬时接收信噪比和第二瞬时接收信噪比计算系统安全容量;根据系统安全容量确定有用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功率分配策略;根据确定的功率分配策略控制发射端进行信号发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窃听信道可能会对信号传输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导致系统的安全性能较弱的问题,达到了可以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混合人工噪声信号,进而即使窃听信道与接收信道相关性较高,也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能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