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生暗和反暗无衍射光束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5440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1811354216.2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生暗和反暗无衍射光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动态连续变化的不同阶数的贝塞尔光束,并将得到的所述不同阶数的贝塞尔光束进行叠加,其中,奇数阶贝塞尔光束权重大于偶数阶贝塞尔光束权重时,产生暗无衍射光束;奇数阶贝塞尔光束权重小于偶数阶贝塞尔光束权重时,产生反暗无衍射光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产生暗和反暗无衍射光束的装置,包括光源、扩束镜、空间光调制器、电荷耦合元件以及计算处理系统,能够通过上述方法产生稳定的暗和反暗无衍射光束,为研究光学非线性

    一种户外作业底盘动态调节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3038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983433.2

    申请日:2023-08-07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户外作业底盘动态调节方法,该方法采用陀螺仪按照一定的采样周期实时采集三轴姿态和三轴加速度发送给车载控制器,分别做方差滤波处理,滤除异常噪音及做离散积分中值处理,比较判断处理后的角度波动数据范围,根据角度波动数据判断底盘工况;对于底盘倾斜的状态,车载控制器发送动作指令进行升降调整,以调平底盘。采用本发明动态调节方法的底盘高度可进行升降,实时调节车身的水平,提高底盘在复杂地形的越障能力,具备高通过性,降低了应用成本,可应用于多种地形场景。

    一种矢量光学涡旋阵列的产生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7444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597680.9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矢量光学涡旋阵列的产生方法及装置,涉及光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矢量光学涡旋阵列的产生装置和方法通过特殊设计的达曼光栅超表面阵列,然后利用实验光路将两个正一级涡旋阵列线偏振光滤出之后分别调控为右旋和左旋的圆偏振光,并将两束光合成为具有方向性的矢量阵列偏振光,通过设置θ0,n,Θn和Φn可以独立控制矢量涡旋阵列中元素的方向性和偏振结构,实现了具有任意方向性和偏振态的矢量光学涡旋阵列;可以灵活调控矢量光学涡旋阵列中每个元素的方向性和偏振结构,且本发明的实验难度不高,容易实现。

    产生双指数贝塞尔高斯光束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62170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1710802047.3

    申请日:2017-09-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双指数贝塞尔高斯光束的方法及系统,为了实现多个不同横向波矢、具有特定振幅的贝塞尔高斯光束的叠加而设计。本发明线偏振的高斯光束首先经过涡旋相位板,向线偏振的高斯光束引入相位因子,产生高斯涡旋光束;然后高斯涡旋光束经过加载有至少两个环状振幅全息图的振幅空间光调制器,通过调控环状振幅全息图的透光率,进而调控高斯涡旋光束(双指数贝塞尔高斯光束)的振幅,产生双指数贝塞尔高斯光束角谱函数;最后,进行傅里叶变换,产生双指数贝塞尔高斯光束。本发明双指数贝塞尔高斯光束叠加的灵活性更高,产生双指数贝塞尔高斯光束的操作也较为简单。

    利用光学系统的模式分解计算紧聚焦三维自旋密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79407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0864257.6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光学系统的模式分解计算紧聚焦三维自旋密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光源发出的部分相干光、紧聚焦透镜和紧聚焦透镜后的空间等效为非线性光学系统,计算非线性光学系统的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表示为紧聚焦透镜焦平面上3×3的交叉谱密度函数,再利用模式分解理论将非线性光学系统的输出信号转化为一系列线性光学系统的输出信号的非相干叠加,最终得到由紧聚焦透镜焦平面上3×3的交叉谱密度函数表示的三维自旋密度。本发明降低了紧聚焦自旋密度的计算难度和计算时间,促进了对光学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研究。

    计算归一化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72235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654132.0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归一化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的方法,包括确定紧聚焦系统下焦场的轨道角动量通量表达式;根据轨道角动量通量表达式的积分形式得到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表达式;将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表达式分解为个有相似形式的分解式;将每个分解式化简为4个卷积运算之和,并将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表达式写为个卷积运算之和;对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归一化,得到分数结构的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表达式。本发明将归一化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处理为分数结构,分子表现为个卷积运算之和,分母表现为个卷积运算之和,可借助软件Matlab实现快速计算。

    利用光学系统的模式分解计算紧聚焦三维自旋密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7940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64257.6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光学系统的模式分解计算紧聚焦三维自旋密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光源发出的部分相干光、紧聚焦透镜和紧聚焦透镜后的空间等效为非线性光学系统,计算非线性光学系统的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表示为紧聚焦透镜焦平面上3×3的交叉谱密度函数,再利用模式分解理论将非线性光学系统的输出信号转化为一系列线性光学系统的输出信号的非相干叠加,最终得到由紧聚焦透镜焦平面上3×3的交叉谱密度函数表示的三维自旋密度。本发明降低了紧聚焦自旋密度的计算难度和计算时间,促进了对光学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研究。

    一种全庞加莱球偏振阵列光束的产生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75583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74026.9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庞加莱球偏振阵列光束的产生方法及装置。将完全相干光束通过预设阵列掩膜板生成多个光斑,将阵列掩膜信息编码到相干矩阵中,为了在远场得到阵列分布光束,设计具有特殊阵列分布形式的权重矩阵,得到相干矩阵元;将带有阵列掩膜信息的相干矩阵加载到光束定制的全庞加莱球偏振矩阵,实现相干结构和偏振信息的联合调控,将光束传输到远场,最终得到与光源偏振信息相同的部分相干阵列光束。通过灵活调控阵列掩膜板分布形式和庞加莱球偏振态,在远场就能灵活产生全庞加莱球偏振态的部分相干阵列光束。本发明解决了现阶段远场阵列偏振信息只能单一产生,不能灵活定制远场阵列光束偏振态的问题。

    计算归一化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72235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654132.0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归一化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的方法,包括确定紧聚焦系统下焦场的轨道角动量通量表达式;根据轨道角动量通量表达式的积分形式得到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表达式;将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表达式分解为个有相似形式的分解式;将每个分解式化简为4个卷积运算之和,并将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表达式写为个卷积运算之和;对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归一化,得到分数结构的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表达式。本发明将归一化轨道角动量通量密度处理为分数结构,分子表现为个卷积运算之和,分母表现为个卷积运算之和,可借助软件Matlab实现快速计算。

    一种具有鲁棒性的高阶庞加莱球偏振态产生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960813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580731.4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鲁棒性的高阶庞加莱球偏振态产生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将完全相干矢量光束加载涡旋相位后调控为高阶庞加莱球的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将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合成为高阶庞加莱球上的矢量偏振光,并通过调节产生一高阶庞加莱球的偏振矩阵;降低偏振光的空间相干性,并经过整形得到随机电磁光束,同时,提取偏振矩阵中的偏振信息到随机电磁光束的空间关联张量中;将随机电磁光束传输到远场,在远场中,偏振信息从空间关联张量中转移到随机电磁光束的偏振矩阵中,得到具有鲁棒特性的高阶庞加莱球偏振态。本发明解决现有高阶庞加莱球偏振光束难以产生、不具备鲁棒特性、容易被外界环境破坏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