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88232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328302.5
申请日:2017-05-1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1G41/00 , B01J27/04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41/00 , B01J27/047 , B01J35/0033 , C01P2004/03 , C01P2004/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花瓣状硫化钨纳米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钨酸盐与硫脲溶于水中形成混合溶液;所述钨酸盐与硫脲的质量比为4.2:1.3~5.3;(b)将所述混合溶液置于高压釜中,于220~250℃进行水热反应,经离心、水洗、干燥后即可。制备工艺简单,所需设备常规,原料丰富,价格便宜,实现了低成本合成花瓣状硫化钨纳米电催化剂;制作的花瓣状硫化钨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电催化稳定性,在循环40000s之后,依旧保持稳定的电催化析氢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90890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323902.1
申请日:2019-04-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B01J23/755 , B01J23/8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电催化剂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在导电载体上生长金属氧化物;(b)以金属氧化物为工作电极、锂片为对电极,与电解液组装成锂离子半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以放电为最终截至状态;(c)将经过步骤(b)处理后的产物取出,清洗、干燥即可。通过锂离子诱导的相转变反应,将金属氧化物部分转变成金属相,所得到的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具有丰富界面、缺陷以及优良导电性,用作电解水催化剂时,大大增加了其催化活性位点密度,加速了电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物质传递,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本方法可普遍适用于多种金属氧化物,与现有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合成方法相比,本方法简便易行、廉价高效、可控性高、重复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908905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910323902.1
申请日:2019-04-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B01J23/755 , B01J23/8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电催化剂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在导电载体上生长金属氧化物;(b)以金属氧化物为工作电极、锂片为对电极,与电解液组装成锂离子半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以放电为最终截至状态;(c)将经过步骤(b)处理后的产物取出,清洗、干燥即可。通过锂离子诱导的相转变反应,将金属氧化物部分转变成金属相,所得到的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具有丰富界面、缺陷以及优良导电性,用作电解水催化剂时,大大增加了其催化活性位点密度,加速了电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物质传递,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本方法可普遍适用于多种金属氧化物,与现有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合成方法相比,本方法简便易行、廉价高效、可控性高、重复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907557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711164092.7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G01N23/227 , G01N23/20 , G01N23/2251 , G01N21/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WS2纳米片中S原子对Pt沉积选择的验证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不同比例的钨酸盐和硫脲进行水热反应以在金属基底上生长WS2纳米片,得到多个工作电极;(b)将硫原子区分为基面S原子和边缘S原子;(c)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确定边缘S的不同种类和比例以及多个所述工作电极中WS2纳米片表面的W、S元素比;(d)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Pt在不同边缘S原子上沉积时的自由能变化,确定其对Pt的吸附能力。通过确定对Pt的吸附能最优的边缘S原子种类,为后续开发更好的Pt电沉积载体以用于进行析氢反应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7930649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236009.2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B01J27/043 , C01B1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7/043 , C01B1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贵金属析氧反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它为钴掺杂的Cu7S4纳米片;所述钴掺入所述Cu7S4纳米片晶体中,其掺杂量为所述非贵金属析氧反应催化剂中Cu和Co总摩尔量的3.5~14%。这是因为在Cu7S4晶体的基础上掺杂一定量的钴,调控了电化学催化的活性中心结构,增强了Cu与Co活性位点之间的电子转移,所以降低了催化剂向其中间产物转化的能垒;即Co掺杂引起的相变降低了电子逸出所需的能量,改善了Cu7S4在析氧反应中的动力学过程,实现提高催化性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907557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64092.7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G01N23/227 , G01N23/20 , G01N23/22 , G01N21/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WS2纳米片中S原子对Pt沉积选择的验证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不同比例的钨酸盐和硫脲进行水热反应以在金属基底上生长WS2纳米片,得到多个工作电极;(b)将硫原子区分为基面S原子和边缘S原子;(c)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确定边缘S的不同种类和比例以及多个所述工作电极中WS2纳米片表面的W、S元素比;(d)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Pt在不同边缘S原子上沉积时的自由能变化,确定其对Pt的吸附能力。通过确定对Pt的吸附能最优的边缘S原子种类,为后续开发更好的Pt电沉积载体以用于进行析氢反应提供了基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