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33185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180027961.6

    申请日:2011-0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53/043 A61F13/15626 A61F13/533 Y10T156/1051

    Abstract: 一种吸收体(3)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堆积工序,将空气流中运载并供给的吸收体的原料,吸引并堆积在设于旋转鼓(2)的外周面的凹部(22);和压制工序,对从该凹部(22)内脱模得到的堆积物(32)进行加压压缩,凹部(22)具有进行从底面的吸引且由多孔性板(26)构成的吸引部(23)和底面为非通气性、不进行从该底面的吸引的非吸引部(24),且非吸引部(24)距旋转鼓外周面的深度比吸引部(23)距旋转鼓外周面的深度浅,在上述堆积工序中,使上述原料堆积在上述凹部(22)内,在上述压制工序中,对从上述凹部(22)脱模得到的堆积物(32)进行加压,得到具有密度不同的高密度部和低密度部的吸收体(3)。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65626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080052581.3

    申请日:2010-11-24

    Abstract: 一种吸收体(3)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吸引由空气流运载供给的吸收体原料使其堆积在设置于旋转筒(2)的外周面的凹部(23)中的堆积工序;和使该凹部(23)内的堆积物(32)转印到输送部(5)上,将该堆积物(32)保持在该输送部(5)上同时进行输送的输送工序,在上述堆积工序中,使吸收体原料堆积在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上形成的多个凹部(23)中,在上述输送工序中,利用上述输送部(5)的吸引力,使凹部(23)内的堆积物从该凹部(23)脱模到输送部(5)上,并且,在吸引已脱模的堆积物(32)的同时对该堆积物进行输送。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65626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080052581.3

    申请日:2010-11-24

    Abstract: 一种吸收体(3)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吸引由空气流运载供给的吸收体原料使其堆积在设置于旋转筒(2)的外周面的凹部(23)中的堆积工序;和使该凹部(23)内的堆积物(32)转印到输送部(5)上,将该堆积物(32)保持在该输送部(5)上同时进行输送的输送工序,在上述堆积工序中,使吸收体原料堆积在旋转筒(2)的宽度方向上形成的多个凹部(23)中,在上述输送工序中,利用上述输送部(5)的吸引力,使凹部(23)内的堆积物从该凹部(23)脱模到输送部(5)上,并且,在吸引已脱模的堆积物(32)的同时对该堆积物进行输送。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33185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180027961.6

    申请日:2011-0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53/043 A61F13/15626 A61F13/533 Y10T156/1051

    Abstract: 一种吸收体(3)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堆积工序,将空气流中运载并供给的吸收体的原料,吸引并堆积在设于旋转鼓(2)的外周面的凹部(22);和压制工序,对从该凹部(22)内脱模得到的堆积物(32)进行加压压缩,凹部(22)具有进行从底面的吸引且由多孔性板(26)构成的吸引部(23)和底面为非通气性、不进行从该底面的吸引的非吸引部(24),且非吸引部(24)距旋转鼓外周面的深度比吸引部(23)距旋转鼓外周面的深度浅,在上述堆积工序中,使上述原料堆积在上述凹部(22)内,在上述压制工序中,对从上述凹部(22)脱模得到的堆积物(32)进行加压,得到具有密度不同的高密度部和低密度部的吸收体(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