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99655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780080073.8

    申请日:2017-12-15

    Abstract: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1)包括正面片(12)、具有吸收性芯(13)和包覆该吸收性芯(13)的包芯片(14)的吸收体(11)和背面片(15)。位于吸收性芯(13)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下侧包芯片(14b)经由呈条纹状配置的第一粘接剂(2)而与上述吸收性芯(13)的非肌肤相对面接合,且经由呈条纹状配置的第二粘接剂(3)而与上述背面片(15)的肌肤相对面接合。下侧包芯片(14b)在物品宽度方向(Y)上具有与吸收性芯(13)和背面片(15)均不粘接的多个非粘接部(5),且该多个非粘接部(5)分别在物品长度方向(X)上延伸。

    一次性尿布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87352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280060684.3

    申请日:2012-1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13/49011

    Abstract: 在背侧部(A),包括在正面片(2)与背面片(3)之间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多个相同纤度(纤度450dtex以下)的弹性部件(81)的伸缩部(8),在吸收体配置区域(A1)形成有下部伸缩部(8A1),在吸收体非配置区域(A2)形成有上部伸缩部(8A2)。下部伸缩部(8A1)的弹性部件(81)在与吸收体(4)重叠的部分具有非伸缩部(82)。上部伸缩部(8A2)比下部伸缩部(8A1)伸缩力小。带基部(60)的上端部(60p)、下端部(60q)分别位于对应的最外方或者最内方第一假想直线(V1p)、(V1q)的附近,并且带基部(60)的主要部分存在于被两假想直线(V1p)、(V1q)夹着的区域。带握持部(61)的主要部分存在于被2个第二假想直线(V2)、(V2)夹着的区域。

    一次性尿布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87352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280060684.3

    申请日:2012-1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13/49011

    Abstract: 在背侧部(A),包括在正面片(2)与背面片(3)之间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多个相同纤度(纤度450dtex以下)的弹性部件(81)的伸缩部(8),在吸收体配置区域(A1)形成有下部伸缩部(8A1),在吸收体非配置区域(A2)形成有上部伸缩部(8A2)。下部伸缩部(8A1)的弹性部件(81)在与吸收体(4)重叠的部分具有非伸缩部(82)。上部伸缩部(8A2)比下部伸缩部(8A1)伸缩力小。带基部(60)的上端部(60p)、下端部(60q)分别位于对应的最外方或者最内方第一假想直线(V1p)、(V1q)的附近,并且带基部(60)的主要部分存在于被两假想直线(V1p)、(V1q)夹着的区域。带握持部(61)的主要部分存在于被2个第二假想直线(V2)、(V2)夹着的区域。

    吸收性物品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765361U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90000765.3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吸收性物品,正面片(3)具有俯视时与吸收体(5)重叠的部分,具有从吸收体(5)的侧缘(5S)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的延伸部(32E)。构成防漏翻边(7)主体的疏水性的翻边用片(70)至少在裆部(M)具有横向(Y)外侧成为固定于其它部件的固定部(71)、横向(Y)内侧成为不固定于其它部件的自由部(72)的区域。在侧翼部(20)的疏水性片重叠部(24)存在肌肤侧疏水性片(22、23、70)与非肌肤侧疏水性片(4)接合的封合部(10),封合部(10)在正面片(3)的延伸部(32E)与配置于横向(Y)最外侧的腿周弹性部件(8)间通过,遍及尿布(1)的纵向(X)的全长在纵向(X)连续形成。

    吸收性物品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626289U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490001012.X

    申请日:2014-09-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13/53747 A61F13/537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4)包括吸收性芯(40)和包芯片(41),该包芯片(41)包覆该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且至少包覆该肌肤相对面的部分由无纺布形成。在正面片(2)与吸收体(4)之间设置有由热风无纺布形成的中间片(5)。在中间片(5)的肌肤相对面形成凹部(6),该凹部(6)是中间片(5)和吸收体(4)通过压花加工一体地凹陷而形成的,在凹部(6),中间片(5)与吸收体(4)熔接或粘接。在凹部(6)与正面片(2)之间形成有空隙(7)。

    吸收性物品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798140U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390000910.9

    申请日:2013-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包括正面片(2)、背面片(3)、及配置在上述两片(2、3)间的纵长的吸收体(4)。吸收体(4)包括吸收性芯(41)及包覆其的包覆件(42)。吸收体(4)是经由肌肤侧粘接剂(5T)将包覆件(42)的肌肤侧包覆件(421)与吸收性芯(41)的肌肤相对面(41T)固定,且经由非肌肤侧粘接剂(5U)将包覆件(42)的非肌肤侧包覆件(422)与吸收性芯(41)的非肌肤相对面(41U)固定而形成。肌肤侧粘接剂(5T)及非肌肤侧粘接剂(5U)是在X方向上间隔地且在Y方向上呈一直线状地涂敷。在俯视时,各肌肤侧粘接剂(5T)的中心线(5T1)的位置与各非肌肤侧粘接剂(5U)的中心线(5U1)的位置相错开,且肌肤侧粘接剂(5T)的涂敷条数少于非肌肤侧粘接剂(5U)的涂敷条数。该吸收性物品可以消除现有吸收性物品的不良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