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运行驱动机动车辅助设备的皮带轮组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48369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680044760.X

    申请日:2016-0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驱动机动车的辅助设备的皮带轮组件的方法,其中,皮带轮组件具有通过皮带与辅助设备连接的皮带轮和用于使皮带轮与机动车发动机的驱动轴耦合和/或解耦的可切换的自由轮,在所述机动车发动机中,在独立式空调运行开始之前,所述自由轮被加载以切换信号(12),用于将自由轮切换到空转位置中以便使皮带轮解耦,并且随后在独立式空调运行开始之前引入测试转矩(14)到皮带轮中,在独立式空调运行时,电机通过皮带驱动空调设备的空调压缩机,其中,测试转矩(14)具有小于驱动轴在怠速状态中的最小牵引力矩和/或小于用于运行空调压缩机的名义额定转矩的值。通过引入到皮带轮中较小的测试转矩(14)能够检查自由轮是否卡住,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要进行独立式空调运行之前,引入合适的措施用于消除卡住,使得能够实现机动车的少干扰的独立式空调运行。

    用于扭振减振器的毂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17298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468252.X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用于将扭振减振器、尤其是皮带盘去耦器与驱动轴紧固的毂,所述毂具有:传递体(34),所述传递体由塑料材料制成并用于传递扭矩;和在所述传递体(34)中注射成型的、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紧固套筒(36、44),所述紧固套筒用于接收紧固器件。因为借助紧固套筒(36、44)仅在最高的负载峰值的区域中设置有金属材料,并且通常所述毂(14)的传递体(34)能够由成本有利的塑料材料制成,所以能够实现成本有利的毂(14)和成本有利的扭振减振器(10)。

    用于运行驱动机动车辅助设备的皮带轮组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48369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4760.X

    申请日:2016-08-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22 B60H1/0045 B60K2025/022 F02B6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驱动机动车的辅助设备的皮带轮组件的方法,其中,皮带轮组件具有通过皮带与辅助设备连接的皮带轮和用于使皮带轮与机动车发动机的驱动轴耦合和/或解耦的可切换的自由轮,在所述机动车发动机中,在独立式空调运行开始之前,所述自由轮被加载以切换信号(12),用于将自由轮切换到空转位置中以便使皮带轮解耦,并且随后在独立式空调运行开始之前引入测试转矩(14)到皮带轮中,在独立式空调运行时,电机通过皮带驱动空调设备的空调压缩机,其中,测试转矩(14)具有小于驱动轴在怠速状态中的最小牵引力矩和/或小于用于运行空调压缩机的名义额定转矩的值。通过引入到皮带轮中较小的测试转矩(14)能够检查自由轮是否卡住,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要进行独立式空调运行之前,引入合适的措施用于消除卡住,使得能够实现机动车的少干扰的独立式空调运行。

    具有沿主要方向的润滑剂流的皮带盘脱耦器

    公开(公告)号:CN113302420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980088187.6

    申请日:2019-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用于衰减转动不均匀性的皮带盘脱耦器(1),具有:用于导入或导出扭矩的皮带盘(2),所述皮带盘具有用于以传递力的方式接触循环牵引机构的牵引机构容纳区域(3);与皮带盘(2)转动耦联的、用于导出或导入扭矩的法兰(4);在皮带盘(2)和法兰(4)之间插入的弹性元件(5,6);在皮带盘(2)上安置的盖(7),所述盖与皮带盘(2)构成用于弹性元件(5)的容纳空间(8);和摩擦环(9),所述摩擦环贴靠在盖(7)上,其中摩擦环(9)具有内环周面(10),所述内环周面相对于皮带盘脱耦器(1)的轴向方向倾斜成,使得在运行中,由于离心力而将润滑剂强制引导到容纳空间(8)中。

    用于制造传递扭矩的元件的方法和对应的弹簧解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27595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80007565.6

    申请日:2020-03-17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能够围绕转动轴线(2)旋转的弹簧解耦系统(11)包括:毂(12),用于与轴、尤其内燃机的曲轴连接;第一法兰(13),用于与皮带导盘(25)连接;和第二法兰(14),用于与扭振减振器(19)连接,其中第一法兰(13)与第二法兰(14)在相对于转动轴线(2)的径向方向上区域性地以非正向和正向互锁的方式通过毂(12)彼此连接,其中关于转动轴线(2)沿轴向方向,第一法兰(13)设置在第二法兰(14)和毂(12)之间,其特征在于,第一法兰(13)具有第一数量的凹部(20),所述凹部穿过第一法兰(13),并且第二法兰(14)的材料按压到第一数量的凹部(20)中。此外,提出一种用于传递扭矩的元件(1)的制造方法。

    具有沿主要方向的润滑剂流的皮带盘脱耦器

    公开(公告)号:CN113302420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1980088187.6

    申请日:2019-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用于衰减转动不均匀性的皮带盘脱耦器(1),具有:用于导入或导出扭矩的皮带盘(2),所述皮带盘具有用于以传递力的方式接触循环牵引机构的牵引机构容纳区域(3);与皮带盘(2)转动耦联的、用于导出或导入扭矩的法兰(4);在皮带盘(2)和法兰(4)之间插入的弹性元件(5,6);在皮带盘(2)上安置的盖(7),所述盖与皮带盘(2)构成用于弹性元件(5)的容纳空间(8);和摩擦环(9),所述摩擦环贴靠在盖(7)上,其中摩擦环(9)具有内环周面(10),所述内环周面相对于皮带盘脱耦器(1)的轴向方向倾斜成,使得在运行中,由于离心力而将润滑剂强制引导到容纳空间(8)中。

    用于制造传递扭矩的元件的方法和对应的弹簧解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27595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080007565.6

    申请日:2020-03-17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能够围绕转动轴线(2)旋转的弹簧解耦系统(11)包括:毂(12),用于与轴、尤其内燃机的曲轴连接;第一法兰(13),用于与皮带导盘(25)连接;和第二法兰(14),用于与扭振减振器(19)连接,其中第一法兰(13)与第二法兰(14)在相对于转动轴线(2)的径向方向上区域性地以非正向和正向互锁的方式通过毂(12)彼此连接,其中关于转动轴线(2)沿轴向方向,第一法兰(13)设置在第二法兰(14)和毂(12)之间,其特征在于,第一法兰(13)具有第一数量的凹部(20),所述凹部穿过第一法兰(13),并且第二法兰(14)的材料按压到第一数量的凹部(20)中。此外,提出一种用于传递扭矩的元件(1)的制造方法。

    具有齿的皮带轮解耦器及用于制造所述皮带轮解耦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05484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1980064986.X

    申请日:2019-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辅助组件驱动装置(2)的皮带轮解耦器(1),所述皮带轮解耦器至少具有:‑输入部(3),所述输入部包括毂(4);‑输出部(5),所述输出部包括皮带轮(6),其中输出部(5)和输入部(3)能够围绕共同的旋转轴线(7)旋转;以及‑第一法兰(8),所述第一法兰具有第一齿(30),其中第一法兰(8)借助于齿(9)连接到毂(4);以及‑第二法兰(31),所述第二法兰具有第二齿(32),其中第二齿(32)连接到由毂(4)上的齿(9)形成的第三齿(33)。另外,还公开了一种具有对应的皮带轮解耦器(1)的辅助组件驱动装置(2)和驱动马达(17)。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所述皮带轮解耦器(1)的方法。

    皮带轮解耦器
    10.
    发明公开
    皮带轮解耦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343186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279969.7

    申请日:2021-0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带轮解耦器,其具有输入侧和输出侧和共同的旋转轴线以及在所述输入侧和所述输出侧之间作用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所述输入侧和所述输出侧抵抗所述弹簧元件的弹簧作用能够在周向方向上相对彼此扭转,其中,所述输出侧以轴承区段通过布置在所述输入侧上的轴承能够相对于所述输入侧旋转地受支承,其中,所述输出侧从所述轴承区段出发在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第一侧上以法兰区段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延伸到皮带区段,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借助在所述周向方向上作用的弹簧力相对于所述周向方向支撑在所述输入侧的第一止挡上和所述输出侧的第二止挡上并且通过滑动壳至少相对于所述径向方向支撑在所述皮带区段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