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及其机组的控制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1469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398160.6

    申请日:2024-10-08

    Inventor: 冯占辉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用于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其包括:控制空调机组的运行;实时获取空调机组的运行数据;基于所获取的空调机组的运行数据,对空调机组的运行选择性地进行辅助控制;在对空调机组的运行进行辅助控制时,基于确定的空调机组模型产生推荐的输入控制数据;以及基于所推荐的输入控制数据控制空调机组的运行。通过输入凸神经网络创建空调机组模型使得该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平滑性、可靠性和稳健性。在当前控制参数的邻近区间内搜索更优的控制数据作为推荐的控制数据,能够增加搜索密度和提高极值搜索的速度,并防止运行安全问题。本申请可以在空调机组的原有控制与上述辅助控制之间无缝切换,使空调机组运行更节能,使用寿命周期更长等。

    电机
    2.
    发明授权
    电机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42660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010922516.7

    申请日:2020-09-04

    Inventor: 冯占辉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具有冷却流体进口、冷却流体出口和外壳容腔的外壳,冷却流体进口与外壳容腔流体连通;设置在外壳容腔内的定子,定子具有定子本体和由定子本体限定的定子容腔,定子本体上设有贯穿定子本体并环绕定子容腔延伸的径向定子冷却通道,径向定子冷却通道将定子容腔与定子的外侧连通;以及设置在定子容腔内的转子,转子中设有径向转子冷却通道以及数个轴向转子冷却通道,数个轴向转子冷却通道从转子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径向转子冷却通道环绕转子的转子轴延伸,并与数个轴向转子冷却通道连通,并且径向转子冷却通道经由径向定子冷却通道与冷却流体出口流体连通;径向转子冷却通道内设有数个环绕转子轴设置的叶片。

    气液分离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750653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010494328.9

    申请日:2020-06-0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其包括壳体组件和数个第一筋条。壳体组件具有限定壳体容腔的内侧壁,壳体组件包括入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入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与壳体容腔连通。入口设置在壳体容腔的内侧壁上,气体出口设置在入口的上方,液体出口设置在入口的下方。数个第一筋条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侧壁上。其中,数个第一筋条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壳体组件的高度方向成角度布置,并且数个第一筋条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筋条迎风端和第一筋条背风端,在从入口进入壳体容腔的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第一筋条迎风端位于第一筋条背风端的上游,在壳体组件的高度方向上,第一筋条迎风端高于第一筋条背风端。气液分离器结构紧凑,整体体积小,分离效率高。

    电机
    4.
    发明公开
    电机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4266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0922516.7

    申请日:2020-09-04

    Inventor: 冯占辉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具有冷却流体进口、冷却流体出口和外壳容腔的外壳,冷却流体进口与外壳容腔流体连通;设置在外壳容腔内的定子,定子具有定子本体和由定子本体限定的定子容腔,定子本体上设有贯穿定子本体并环绕定子容腔延伸的径向定子冷却通道,径向定子冷却通道将定子容腔与定子的外侧连通;以及设置在定子容腔内的转子,转子中设有径向转子冷却通道以及数个轴向转子冷却通道,数个轴向转子冷却通道从转子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径向转子冷却通道环绕转子的转子轴延伸,并与数个轴向转子冷却通道连通,并且径向转子冷却通道经由径向定子冷却通道与冷却流体出口流体连通;径向转子冷却通道内设有数个环绕转子轴设置的叶片。

    气液分离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75065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0494328.9

    申请日:2020-06-0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其包括壳体组件和数个第一筋条。壳体组件具有限定壳体容腔的内侧壁,壳体组件包括入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入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与壳体容腔连通。入口设置在壳体容腔的内侧壁上,气体出口设置在入口的上方,液体出口设置在入口的下方。数个第一筋条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侧壁上。其中,数个第一筋条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壳体组件的高度方向成角度布置,并且数个第一筋条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筋条迎风端和第一筋条背风端,在从入口进入壳体容腔的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第一筋条迎风端位于第一筋条背风端的上游,在壳体组件的高度方向上,第一筋条迎风端高于第一筋条背风端。气液分离器结构紧凑,整体体积小,分离效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