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60405A
公开(公告)日:2006-11-08
申请号:CN200480028214.4
申请日:2004-09-24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7 , G02B5/02 , G02B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背光和光导板、漫射器和光导板制备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和消除非必要的制造步骤来减小了成本。散射器(261)具有:光分布层(181),其包括其中条形槽或凹凸彼此平行排列的棱镜形表面;漫射层(182),包含有用于漫射入射光的漫射元件(191);以及光入射控制层(271),包括在荧光灯(131)的侧面上其中条形槽或凹凸彼此平行排列的棱镜形表面。漫射层(182)由相同的树脂形成,仅漫射元件(191)由不同的树脂形成。优化光入射控制层(271)的棱镜从而提高再进入光入射控制层(271)的表面的其它部分的光与被反射没有进入光入射控制层(271)的光的比例,以有效地向漫射层(182)引导入射光。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
-
公开(公告)号:CN1700067A
公开(公告)日:2005-11-23
申请号:CN200510072709.3
申请日:2005-05-17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 G02B27/10 , G02B3/08 , H01L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28 , G02B6/0026 , G02B6/003 , G02B6/0068 , G02B6/0073 , G02B27/1053 , G02B27/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向较薄、发射具有高颜色纯度和足够亮度的白光的边缘发光背光装置,该装置包括导光板,其通过在作为一主面的光发射表面和作为另一主面的光反射表面上的全反射引导从侧面引入的光,并使光基于表面发射从光发射表面发射,和多个白光发射部分,用于发射入射到导光板的白光。白光发射部分包括:由排列成一排的发射第一、第二和第三原色光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光源组;颜色混合部分,其通过混合从第一、第二、第三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原色光形成白光;和白光入射部分,其从导光板的一侧引导通过颜色混合部分形成的白光。其中,在导光板的侧面,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光二极管排列成垂直于导光板主面。
-
公开(公告)号:CN100460956C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480028214.4
申请日:2004-09-24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7 , G02B5/02 , G02B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背光和光导板、漫射器和光导板制备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和消除非必要的制造步骤来减小了成本。散射器(261)具有:光分布层(181),其包括其中条形槽或凹凸彼此平行排列的棱镜形表面;漫射层(182),包含有用于漫射入射光的漫射元件(191);以及光入射控制层(271),包括在荧光灯(131)的侧面上其中条形槽或凹凸彼此平行排列的棱镜形表面。漫射层(182)由相同的树脂形成,仅漫射元件(191)由不同的树脂形成。优化光入射控制层(271)的棱镜从而提高再进入光入射控制层(271)的表面的其它部分的光与被反射没有进入光入射控制层(271)的光的比例,以有效地向漫射层(182)引导入射光。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
-
公开(公告)号:CN100439997C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510072709.3
申请日:2005-05-17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 G02B27/10 , G02B3/08 , H01L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28 , G02B6/0026 , G02B6/003 , G02B6/0068 , G02B6/0073 , G02B27/1053 , G02B27/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向较薄、发射具有高颜色纯度和足够亮度的白光的边缘发光背光装置,该装置包括导光板,其通过在作为一主面的光发射表面和作为另一主面的光反射表面上的全反射引导从侧面引入的光,并使光基于表面发射从光发射表面发射,和多个白光发射部分,用于发射入射到导光板的白光。白光发射部分包括:由排列成一排的发射第一、第二和第三原色光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光源组;颜色混合部分,其通过混合从第一、第二、第三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原色光形成白光;和白光入射部分,其从导光板的一侧引导通过颜色混合部分形成的白光。其中,在导光板的侧面,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光二极管排列成垂直于导光板主面。
-
公开(公告)号:CN1705847A
公开(公告)日:2005-12-07
申请号:CN200480001427.8
申请日:2004-09-24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F21V8/00 , G02F1/1335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18 , G02B6/0055 , G02B6/0056 , G02B6/0068 , G02F1/1336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将LED元件用作光源并在没有色彩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良好色彩再现的液晶显示器以及背光装置。一光学单元(61)包括透射绿光(Lg)和红光(Lr)并反射蓝光(Lb)的分色镜(B),透射(Lb和Lr)光并反射(Lg)光的分色镜(G),透射(Lb和Lg)光并反射(Lr)光的分色镜(R),设置上述分色镜以相应透射或反射从LED元件(11B、11G、11R)发射的光。借助这些反射镜,将所发射的色光混合在一起并产生白光(Lw)。分色镜(B、G、R)产生的光(Lw)通过全反射镜进入导光板(62)。这样,将LED用作光源的背光装置能够在没有色彩变化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色彩再现。
-
公开(公告)号:CN100510896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580001159.4
申请日:2005-08-05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7 , F21S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73 , G02F1/133603 , G02F1/133606 , G02F1/1336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使用背光装置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设备,背光装置用来传递从大量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到透射型显示板,其中在液晶板(5)和包括大量LED(12)的光源单元(7)之间提供光学片块(10),所述透射型液晶显示设备包括由树脂构成的漫射板(15),具有光透射性能,适于控制从各个LED(12)中发出的入射光线。在所述光漫射板(15)中,光调整图案由光反射墨形成,光调整图案面对各个发光二极管(12),并且适于取具有包括其外形并且在纵向延长的尺寸的形状。因而,实现了从发光二极管(12)发出的光线的均匀化,抑制了颜色不均匀和/或横向条纹,以实现高亮度的图像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00473894C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480032124.2
申请日:2004-11-30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68 , G02B6/0028 , G02B6/003 , G09F13/04 , Y10S362/80
Abstract: 一种照明系统,其作为背光装置的光源,通过混合从发光二极管射出的三原色光而射出白光,所述照明系统包括:射出第一原色光的第一光源(22R);射出第二原色光的第二光源(22G);射出第三原色光的第三光源(22B);用于折射分别在第一光源(22R)射出第一原色光、第二光源(22G)射出第二原色光以及第三光源(22B)射出第三原色光中包括的发散光以形成平行光的光学装置(23R、23G、23B);以及用于通过根据各原色光的光学性质选择性地透射或反射经这些光学装置射出的第一原色光、第二原色光和第三原色光而使其混合并作为白光输出的三角棱镜(24、25)或分色棱镜(26)。
-
公开(公告)号:CN1930516A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580001159.4
申请日:2005-08-05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7 , F21S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73 , G02F1/133603 , G02F1/133606 , G02F1/1336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使用背光装置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设备,背光装置用来传递从大量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到透射型显示板,其中在液晶板(5)和包括大量LED(12)的光源单元(7)之间提供光学片块(10),所述透射型液晶显示设备包括由树脂构成的漫射板(15),具有光透射性能,适于控制从各个LED(12)中发出的入射光线。在所述光漫射板(15)中,光调整图案由光反射墨形成,光调整图案面对各个发光二极管(12),并且适于取具有包括其外形并且在纵向延长的尺寸的形状。因而,实现了从发光二极管(12)发出的光线的均匀化,抑制了颜色不均匀和/或横向条纹,以实现高亮度的图像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875217A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200480032124.2
申请日:2004-11-30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68 , G02B6/0028 , G02B6/003 , G09F13/04 , Y10S362/80
Abstract: 一种照明系统,其作为背光装置的光源,通过混合从发光二极管射出的三原色光而射出白光,所述照明系统包括:射出第一原色光的第一光源(22R);射出第二原色光的第二光源(22G);射出第三原色光的第三光源(22B);用于折射分别在第一光源(22R)射出第一原色光、第二光源(22G)射出第二原色光以及第三光源(22B)射出第三原色光中包括的发散光以形成平行光的光学装置(23R、23G、23B);以及用于通过根据各原色光的光学性质选择性地透射或反射经这些光学装置射出的第一原色光、第二原色光和第三原色光而使其混合并作为白光输出的三角棱镜(24、25)或分色棱镜(26)。
-
公开(公告)号:CN1853068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480026564.7
申请日:2004-08-18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F21S2/00 , F21V3/00 , G02B5/02 , G02F1/1335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0278 , G02B5/0242 , G02F1/133606 , G02F1/133608 , G02F2001/133317
Abstract: 根据点与荧光灯(13)的距离,点的直径在大约0.16~0.65mm范围内变化。根据与荧光灯(13)的距离,在几乎直接位于荧光灯(13)上方的位置上,被遮蔽的光的强度增大,而在远离荧光灯(13)的位置上,被遮蔽的光的强度减小。由此,产生总的光透射率约为62%(62%左右)的消光点图案。该总的光透射率比通常的光透射率(小于50%)高。因此,在不增加荧光灯(13)的亮度的情况下,荧光灯(13)可以发射出具有高亮度的均匀光。由此实现了节省功率的、具有高亮度的LCD。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