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39802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710483724.X
申请日:2017-06-22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吞吐量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检测被进给的原稿的进给检测部在输送方向上设置于夹持位置与交叉位置之间的位置、且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与进给辊不同的位置,所述夹持位置是进给辊和摩擦力赋予部夹持原稿的位置,所述交叉位置是在夹持位置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进给辊的切线与输送路径正交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2647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1813620.2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方法,用于解决原稿的前端与读取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部在未指定原稿的尺寸的情况下,对作为读取部的读取结果而生成的图像数据通过检测原稿的边缘,来确定原稿的区域,在指定了原稿的尺寸的情况下,对图像数据在包括距原点第一距离的位置的第一范围内的位置处,从图像数据的下游侧的一端朝向输送方向的上游探索原稿的下游侧的一端,并基于通过探索而确定的原稿的下游侧的一端的位置,将与所指定的原稿的尺寸相当的区域确定为原稿的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875995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910820630.6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H04N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读取单元,在具备能够变更设置姿态的介质输送装置的图像读取单元中,能够与设置姿态相应的易于使用。扫描仪(1)具备:装置主体(2),具有从供给介质(P)的供给部(6)到排出介质(P)的排出部(18)的介质输送路径(R);切换单元(30),切换相对于载置装置主体(2)的载置面(G)的装置主体(2)的姿态;控制单元(19),在相对于载置面(G)的装置主体(2)的姿态切换时,进行与切换后的姿态相应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002257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10005974.1
申请日:2019-01-03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别府航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传送装置。连续模式在作为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的电流值达到规定阈值(电流值)以上的状态连续了规定阈值(次数)以上时判断为传送异常,累积模式在作为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的电流值达到规定阈值(电流值)以上的总次数为规定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传送异常。控制部(20)在第一介质的情况下,将检测模式设定为连续模式,在第二介质的情况下,将检测模式设定为累积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0875995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910820630.6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H04N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读取单元,在具备能够变更设置姿态的介质输送装置的图像读取单元中,能够与设置姿态相应的易于使用。扫描仪(1)具备:装置主体(2),具有从供给介质(P)的供给部(6)到排出介质(P)的排出部(18)的介质输送路径(R);切换单元(30),切换相对于载置装置主体(2)的载置面(G)的装置主体(2)的姿态;控制单元(19),在相对于载置面(G)的装置主体(2)的姿态切换时,进行与切换后的姿态相应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002257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005974.1
申请日:2019-01-03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别府航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传送装置。连续模式在作为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的电流值达到规定阈值(电流值)以上的状态连续了规定阈值(次数)以上时判断为传送异常,累积模式在作为负载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的电流值达到规定阈值(电流值)以上的总次数为规定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传送异常。控制部(20)在第一介质的情况下,将检测模式设定为连续模式,在第二介质的情况下,将检测模式设定为累积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7539802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483724.X
申请日:2017-06-22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吞吐量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检测被进给的原稿的进给检测部在输送方向上设置于夹持位置与交叉位置之间的位置、且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与进给辊不同的位置,所述夹持位置是进给辊和摩擦力赋予部夹持原稿的位置,所述交叉位置是在夹持位置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进给辊的切线与输送路径正交的位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