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858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380055299.8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Abstract: 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输入输出特性。对于包覆锂‑过渡金属氧化物颗粒,锂‑过渡金属氧化物颗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由式(1)表示且重均分子量为20万~60万的共聚物包覆,该共聚物通过氧杂环丁烷环的开环而交联。式(1)中,m和n表示1以上的数。R1及R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3表示碳原子数1~5的烷基。R4表示碳原子数1~5的烷二基。R5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烷基。#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89229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380027019.2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 株式会社名城毫微碳
IPC: H01M4/48 , H01M4/13 ,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102)具有:活性物质颗粒(106),包含硅复合物(103)和覆盖硅复合物(103)的表面并含有氨基的自组装单分子膜(104);以及粘合剂(105),经由氨基而与自组装单分子膜(104)结合,粘合剂(105)包含长度为1000nm以下的第一碳纳米管和长度为2μm以上的第二碳纳米管。
-
-
公开(公告)号:CN111902977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980022094.3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IPC: H01M4/36 , G01N23/02 , G01N23/04 , G01N23/2273 , H01M10/056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大气压下检测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材料或固体电解质材料的表面电子状态的检测方法,根据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材料或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固有的电离电位来检测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材料的表面电子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2823437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80060022.8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62 , C01B32/159 , C01B32/1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其兼具优异的导电性和电极活性物质对集电体的粘附性,且与以往相比可以飞跃性地提高电池特性。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具备:集电体和设置于所述集电体上的电极活性物质含有层,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含有层包含活性物质颗粒和将活性物质颗粒彼此连接的导电材料,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含有层中的所述活性物质颗粒:所述导电材料:其他成分的质量比为95~99.7:0.3~5:0~1,所述导电材料包含具有第一长度的第一长形碳材料和具有第二长度的第二长形碳材料,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二长度与所述第一长度之比为2以上且5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8137347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680055888.6
申请日:2016-10-11
Applicant: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无损充放电容量并且能改善保存特性的正极活性物质。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是,将具有层状岩盐型的晶体结构的含锂镍的复合氧化物粒子、锂化合物、碱金属化合物混合,在800℃~1000℃的范围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烧成,洗涤去除前述锂以外的碱金属,再次与锂化合物混合,在氧化性环境下,在600℃~800℃的范围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烧成,由此,得到具有层状岩盐型晶体结构并且根据作为X射线源采用了Cu‑Kα线的X射线粉末衍射所得到的归属于(003)面和(104)面的峰强度之比为1.2以上的含锂镍的复合氧化物。
-
公开(公告)号:CN11720379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80029294.3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IPC: H01M4/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正极、锂离子二次电池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能够实现进一步的高容量化,并且能够提高循环特性、放电特性,进而实现低成本。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11具有被覆核粒子11a的至少一部分且由上述锂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氟化物构成的氟化物层11b。核粒子11a的上述锂金属复合氧化物由LiNikColMnmO2(k+l+m=1、k≥0.6)表示。另外,氟化物层11b的上述锂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氟化物由Li1‑zNikColMnmO2‑xFx(k+l+m=1、k≥0.6、z≤0.62、0<x≤1)表示。
-
公开(公告)号:CN108137347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5888.6
申请日:2016-10-11
Applicant: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无损充放电容量并且能改善保存特性的正极活性物质。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是,将具有层状岩盐型的晶体结构的含锂镍的复合氧化物粒子、锂化合物、碱金属化合物混合,在800℃~1000℃的范围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烧成,洗涤去除前述锂以外的碱金属,再次与锂化合物混合,在氧化性环境下,在600℃~800℃的范围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烧成,由此,得到具有层状岩盐型晶体结构并且根据作为X射线源采用了Cu-Kα线的X射线粉末衍射所得到的归属于(003)面和(104)面的峰强度之比为1.2以上的含锂镍的复合氧化物。
-
公开(公告)号:CN11288916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80061146.8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具备:硅复合物,其由硅化合物和选自石墨、难石墨化碳或软碳中的至少一种碳材料构成;自组装单分子膜,其覆盖硅复合物的表面,且具有氨基;以及碳化合物体,其经由氨基与自组装单分子膜结合,且包含碳原子作为主要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11902977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80022094.3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IPC: H01M4/36 , G01N23/02 , G01N23/04 , G01N23/2273 , H01M10/056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大气压下检测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材料或固体电解质材料的表面电子状态的检测方法,根据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材料或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固有的电离电位来检测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材料的表面电子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