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用空气压缩机的内建容积比的自动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54509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910208166.5

    申请日:2019-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料电池用空气压缩机的内建容积比的自动调节装置,包括设于空气压缩机上的排气壳体;所述排气壳体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将空气压缩机上的排气腔和旁通气腔相连通;所述安装通孔内设有容量柱塞,所述容量柱塞与空气压缩机相贴合或分离时,排气腔和旁通气腔不连通或相连通;本发明可以使空气压缩机在原设计为高压工况下的机器处于低压工况下仍然高效运行;在低压工况下,推动容量柱塞,打开容量腔,使压缩过程提前排气,减少压缩过程;在高压工况下,堵住容量腔体,使压缩过程完全压缩,从而使空气压缩机在使用过程中较少欠压缩、过压缩的情况,降低电机功耗损失,提高空气压缩机性能效率。

    一种燃料电池用空气压缩机的内建容积比的自动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54509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208166.5

    申请日:2019-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料电池用空气压缩机的内建容积比的自动调节装置,包括设于空气压缩机上的排气壳体;所述排气壳体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将空气压缩机上的排气腔和旁通气腔相连通;所述安装通孔内设有容量柱塞,所述容量柱塞与空气压缩机相贴合或分离时,排气腔和旁通气腔不连通或相连通;本发明可以使空气压缩机在原设计为高压工况下的机器处于低压工况下仍然高效运行;在低压工况下,推动容量柱塞,打开容量腔,使压缩过程提前排气,减少压缩过程;在高压工况下,堵住容量腔体,使压缩过程完全压缩,从而使空气压缩机在使用过程中较少欠压缩、过压缩的情况,降低电机功耗损失,提高空气压缩机性能效率。

    一种可调节内容积比的半封闭式的螺杆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05626520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610200565.3

    申请日:2016-0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内容积比的半封闭式的螺杆压缩机,所述螺杆压缩机通过Vi调节活塞沿缸体向下移动,推动Vi滑阀在水平方向运动,从而调节螺杆压缩机的内容积比。通过所述突出部、凹陷部以及一端与突出部连接,另一端与凹陷部的底部连接的弹簧,实现Vi调节活塞的往复运动,进而可以调节螺杆压缩机的欠压缩和过压缩状态。将缸体的顶端伸出壳体外,可便于在设备外部对本发明提供的螺杆压缩机的内容积比进行调节,操作方便。本发明提供的螺杆压缩机,不仅降低了能耗,而且提升了能效,尤其是应用在吸气和排气压力水平实时变化的系统中。

    一种用于多级离心压缩机的间隔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9681471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113416.7

    申请日:2019-0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441 F04D17/12 F04D29/6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离心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多级离心压缩机的间隔组件,包括内隔板和隔板体,所述内隔板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表面朝向中心方向依次设置弯叶片组和直叶片组,所述直叶片组包括多个围绕通孔的圆周均匀分布且垂直连接在所述隔板上的直叶片组成,所述直叶片为扇形,所述直叶片的扇形边固定在所述隔板上,所述隔板与直叶片连接处的表面为圆弧形;所述间隔组件还包括环绕转轴设置的固定直叶片扇形边的对边的环状体;相邻所述直叶片、隔板和环状体构成互不干扰的直叶片流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直叶片流道,从而解决气体从弯叶片组而出直接进入下一级叶轮所带来的气体窜流,气流损失、气流脉动、分离的问题。

    一种可调节内容积比的半封闭式的螺杆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05626520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200565.3

    申请日:2016-04-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107 F04C2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内容积比的半封闭式的螺杆压缩机,所述螺杆压缩机通过Vi调节活塞沿缸体向下移动,推动Vi滑阀在水平方向运动,从而调节螺杆压缩机的内容积比。通过所述突出部、凹陷部以及一端与突出部连接,另一端与凹陷部的底部连接的弹簧,实现Vi调节活塞的往复运动,进而可以调节螺杆压缩机的欠压缩和过压缩状态。将缸体的顶端伸出壳体外,可便于在设备外部对本发明提供的螺杆压缩机的内容积比进行调节,操作方便。本发明提供的螺杆压缩机,不仅降低了能耗,而且提升了能效,尤其是应用在吸气和排气压力水平实时变化的系统中。

    一种螺杆压缩机内容积比调节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03587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810034064.1

    申请日:2018-0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杆压缩机内容积比调节机构,通过设置与VI滑阀平行VI螺纹杆,通过VI传动杆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VI滑阀,另一端通过螺纹啮合于VI螺纹杆,通过转动VI螺纹杆,带动VI滑阀移动,从而改变排气腔容量调节滑阀的行程,进而控制排气腔的内容积,以达到螺杆压缩机内容积比的调节目的;本发明涉及的螺杆压缩机内容积调节机构中,通过VI螺纹杆和VI传动杆的配合来控制VI滑阀的位移,相比传统的螺杆压缩机结构中需要在VI滑阀轴向上进行VI滑阀的位置调节方式,本发明中的VI滑阀的调节更加灵活,不受螺杆压缩机的机构和空间限制,使螺杆压缩机内容积比的调节更加便捷。

    一种用于多级离心压缩机的间隔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968147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910113416.7

    申请日:2019-0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离心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多级离心压缩机的间隔组件,包括内隔板和隔板体,所述内隔板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表面朝向中心方向依次设置弯叶片组和直叶片组,所述直叶片组包括多个围绕通孔的圆周均匀分布且垂直连接在所述隔板上的直叶片组成,所述直叶片为扇形,所述直叶片的扇形边固定在所述隔板上,所述隔板与直叶片连接处的表面为圆弧形;所述间隔组件还包括环绕转轴设置的固定直叶片扇形边的对边的环状体;相邻所述直叶片、隔板和环状体构成互不干扰的直叶片流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直叶片流道,从而解决气体从弯叶片组而出直接进入下一级叶轮所带来的气体窜流,气流损失、气流脉动、分离的问题。

    一种冷冻油量自动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55917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1710985837.X

    申请日:2017-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冻油量自动调节装置,当压缩机运行温度过高时,处于压缩机壳体内的冷冻油温度随之升高,感温包开始受热膨胀,由于感温包一端与盖板连接,而盖板与压缩机壳体固定连接,故受热膨胀会对油量调节器施加向下移动的力,当施加向下移动的力大于弹簧的弹力时,油量调节器向下移动,使出油槽与更多出油口连通,从而使流出至压缩机运动部件的冷冻油流量增加,对压缩机起到有效的冷却作用,当温度降低后,感温包收缩,油量调节器向上移动,使出油流量减小;本发明实现了自动根据冷冻油温度调节冷冻油流量的功能,扩大压缩机的运用范围,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一种冷冻油量自动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559175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985837.X

    申请日:2017-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冻油量自动调节装置,当压缩机运行温度过高时,处于压缩机壳体内的冷冻油温度随之升高,感温包开始受热膨胀,由于感温包一端与盖板连接,而盖板与压缩机壳体固定连接,故受热膨胀会对油量调节器施加向下移动的力,当施加向下移动的力大于弹簧的弹力时,油量调节器向下移动,使出油槽与更多出油口连通,从而使流出至压缩机运动部件的冷冻油流量增加,对压缩机起到有效的冷却作用,当温度降低后,感温包收缩,油量调节器向上移动,使出油流量减小;本发明实现了自动根据冷冻油温度调节冷冻油流量的功能,扩大压缩机的运用范围,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一种用于离心机的高位油箱

    公开(公告)号:CN209819190U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20195481.4

    申请日:2019-02-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离心机的高位油箱,所述离心机包括需润滑部件、主油箱和主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油箱包括箱体、盖体和供油管,所述盖体盖设于箱体的开口上;所述箱体的底部和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和第二出油孔分别与供油管连通,所述供油管与离心机需润滑部件连通;所述主油箱与需润滑部件连通;所述盖体上设有进油孔,所述主油泵设置在主油箱与进油孔之间的管道上;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通过高位油箱侧面的第二出油孔将补油过快时多的油由供油管输送到需润滑部位,不需要通过传统高位油箱的溢流管将润滑油回流到主油箱。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