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63233B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510607272.2
申请日:2015-09-2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黄麻的育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黄麻炭疽病抗性基因区段的SNP分子标记。其步骤为:通过黄麻重组自交系群体基因组DNA的提取,酶切,产物纯化测序、SNP筛查分析确定其基因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鉴定黄麻重组自交系群体炭疽病抗性性状;对该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QTL定位;根据QTL定位结果,发现QTL qAR.N10解释的表型变异为20.13%,表现为主效QTL。其区段包含26个SNP分子标记,其核苷酸序列及变异位点如序列表SEQ ID NO.1‑26所示。本发明为黄麻炭疽病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可用于黄麻抗炭疽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05087748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82649.3
申请日:2015-09-1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Q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麻炭疽病抗性鉴定的方法,属于植物抗病性鉴定技术领域,其包括菌株培养、伤口形成、菌丝接种、套袋保湿、病斑测量的步骤,具体为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黄麻炭疽菌菌株并培养纯化,然后在待测黄麻植株上用刀片将上部叶片于叶柄基部切下,形成伤口,再将培养好的黄麻炭疽菌菌株接种于伤口处,向接种后的部位喷水,用保鲜袋将其套住保湿2-3天后,脱袋继续侵染15天,最后通过测量病斑大小确定黄麻植株抗性的强弱。本方法具有操作过程简单、鉴定周期短、接种效率高等优点,在黄麻种质资源炭疽病抗性鉴定及筛选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063233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607272.2
申请日:2015-09-2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 C12Q2600/13 , C12Q2600/15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黄麻的育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黄麻炭疽病抗性基因区段的SNP分子标记。其步骤为:通过黄麻重组自交系群体基因组DNA的提取,酶切,产物纯化测序、SNP筛查分析确定其基因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鉴定黄麻重组自交系群体炭疽病抗性性状;对该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QTL定位;根据QTL定位结果,发现QTL qAR.N10解释的表型变异为20.13%,表现为主效QTL。其区段包含26个SNP分子标记,其核苷酸序列及变异位点如序列表SEQ ID NO.1-26所示。本发明为黄麻炭疽病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可用于黄麻抗炭疽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06520722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45892.1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12 , C12N15/8205 , C12N15/8261 , C12N15/827 , C12Y207/110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类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酪蛋白激酶PPK的应用,所述的酪蛋白激酶PPK为PPK1、PPK2、PPK3或PPK4,其序列登记号分别为At3G13670,At5G18190,At3G03940和At2G25760。借此来改善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应用至作物生产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