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7397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402099.0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黄金百香果叶片诱导分化成苗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成熟植株黄金百香果叶片为外植体,建立无菌体系、经过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获得具有完整根系和茎、叶的种苗。叶片外植体经诱导分化成小苗,在继代培养阶段形成的粗状种苗,根、茎、叶分化较完整,种苗种植后成活率高,生长快。该方法实现了无菌条件下的百香果的种苗快繁,从而解决目前百香果种苗质量参差不齐、苗木带病、品种不纯正的问题,为发展百香果产业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1779679B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1010301132.X
申请日:2010-02-0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粉虱座壳孢黄色无纺布菌剂及制备方法,即高效防治桔园、茶园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真菌杀虫剂——粉虱座壳孢黄色无纺布菌剂的生产工艺方法。该方法包括五道生产工序,即菌种的取得、一级斜面菌种培养、液体种子培养、液体发酵罐生产和黄色无纺布菌条的接种培养。本发明生产的杀虫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持久,对于桔园和茶园中趋黄习性的粉虱类害虫杀虫效果明显且稳定,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小,工艺稳定,投资少,占地小,生产无三废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889588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1010301119.4
申请日:2010-02-0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蜡蚧霉黄色无纺布菌剂及制备方法,即一种高效防治桔园、茶园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真菌杀虫剂--蜡蚧霉(原名蜡蚧轮枝菌)黄色无纺布菌剂的生产工艺方法。该方法包括五道生产工序,即菌种的取得、一级斜面菌种培养、液体种子培养、液体发酵罐生产和黄色无纺布菌条的接种培养。本发明生产的杀虫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持久,对于桔园和茶园中趋黄习性的粉虱、蚜虫、叶蝉类害虫杀虫效果明显且稳定,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小,工艺稳定,投资少,占地小,生产无三废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779679A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1010301132.X
申请日:2010-02-0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粉虱座壳孢黄色无纺布菌剂及制备方法,即高效防治桔园、茶园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真菌杀虫剂——粉虱座壳孢黄色无纺布菌剂的生产工艺方法。该方法包括五道生产工序,即菌种的取得、一级斜面菌种培养、液体种子培养、液体发酵罐生产和黄色无纺布菌条的接种培养。本发明生产的杀虫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持久,对于桔园和茶园中趋黄习性的粉虱类害虫杀虫效果明显且稳定,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小,工艺稳定,投资少,占地小,生产无三废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766647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610205226.4
申请日:2016-04-0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石松组织培养方法,以野生公石松为外植体建立无菌体系,经过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此技术体系克服肉质茎内生菌多,容易变色困难。继代培养阶段形成的种苗粗壮,根、茎、叶分化较完整,根部活力强。种植时发根快,成活率高(成活率在90%以上),生长快、成色好。该发明实现了无菌条件下的种苗快繁,从而解决了公石松自然繁殖力差所导致的自然界野生资源匮乏的问题。此技术体系的建立让这具有悠久应用历史、药效确切的中草药更好地开发利用,填补了公石松组织培养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0596101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400150.0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G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利用兰花根菌栽培公石松的方法,将兰花菌根用自来水清洗干净,用75%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在超净工作台上切取瘤状组织,移入真菌平板培养基待菌丝长出,提取菌丝移入相同平板培养基进行提纯培养;在25‑30℃培养7‑8天菌丝长满平板培养基,切割平板上菌丝块接种到混合菌培养菌袋;在24‑28℃条件下培养35‑40天待菌丝长透菌袋;将菌丝长透菌袋与种植过兰花的基料混合,作为公石松栽培基质;再将公石松组织培养苗接种到基质中进行培养。本发明以野生公石松经过组织培养的苗,采用种植过兰花基料加入人工培养的内生真菌混合基质栽培公石松,能明显的促进植株增高增重和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更好地开发利用公石松的药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766647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05226.4
申请日:2016-04-0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石松组织培养方法,以野生公石松为外植体建立无菌体系,经过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此技术体系克服肉质茎内生菌多,容易变色困难。继代培养阶段形成的种苗粗壮,根、茎、叶分化较完整,根部活力强。种植时发根快,成活率高(成活率在90%以上),生长快、成色好。该发明实现了无菌条件下的种苗快繁,从而解决了公石松自然繁殖力差所导致的自然界野生资源匮乏的问题。此技术体系的建立让这具有悠久应用历史、药效确切的中草药更好地开发利用,填补了公石松组织培养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05961010B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10400150.0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利用兰花根菌栽培公石松的方法,将兰花菌根用自来水清洗干净,用75%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在超净工作台上切取瘤状组织,移入真菌平板培养基待菌丝长出,提取菌丝移入相同平板培养基进行提纯培养;在25‑30℃培养7‑8天菌丝长满平板培养基,切割平板上菌丝块接种到混合菌培养菌袋;在24‑28℃条件下培养35‑40天待菌丝长透菌袋;将菌丝长透菌袋与种植过兰花的基料混合,作为公石松栽培基质;再将公石松组织培养苗接种到基质中进行培养。本发明以野生公石松经过组织培养的苗,采用种植过兰花基料加入人工培养的内生真菌混合基质栽培公石松,能明显的促进植株增高增重和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更好地开发利用公石松的药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706936B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610145418.0
申请日:2016-03-1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固化基质组培金线莲的方法,以野生金线莲为外植体去除根叶的茎段,经表面清洗后,放入75%乙醇中灭菌30秒,再以0.1 wt.%升汞灭菌7‑1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4‑5次;在无菌条件下,将茎切成l‑2 cm长带1‑2腋芽的节段,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在每天连续光照12 h,光照强度1500‑3000 lx,培养温度25±1℃,培养120‑125天,形成有效根,促进芽径增粗和茎、叶的分化。培养出高质量的有机苗,具有比较完整根系和茎、叶,成活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706936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145418.0
申请日:2016-03-1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固化机质组培金线莲的方法,以野生金线莲为外植体去除根叶的茎段,经表面清洗后,放入75%乙醇中灭菌30秒,再以0.1 wt.%升汞灭菌7?1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4?5次;在无菌条件下,将茎切成l?2 cm长带1?2腋芽的节段,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在每天连续光照12 h,光照强度1500?3000 lx,培养温度25 ±1℃,培养120?125天,形成有效根,促进芽径增粗和茎、叶的分化。培养出高质量的有机苗,具有比较完整根系和茎、叶,成活率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