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7876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311586217.0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或有机磷农药的纸基多色比色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金双锥沉积在尼龙膜上,构建纸基分析装置;将含有Au+的反应溶液加入纸基分析装置中,通过Au+的歧化反应诱导纳米金双锥形貌转化,使得纳米金双锥产生颜色变化和纵向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λLLSPR位置变化,从而实现可视化半定量检测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或有机磷农药。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Au+诱导纳米金双锥形貌转化反应能够有效避免实际样品中还原剂的干扰。同时,所构建的纸基分析方法呈现了更好的纳米金双锥储存稳定性、反应重现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可保存性,还具有高刻蚀效率和高检测灵敏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531407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810393424.7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不产黄曲霉毒素菌株的构建及防治黄曲霉污染的方法,所述的无毒株中黄曲霉不表达致病相关基因Aflrum1。该菌株无毒,不产菌核,高产孢,低致病力。基于该菌株的以上特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该菌株防治黄曲霉污染的方法。更加具体地,该方法包含,利用该黄曲霉菌株的无毒,不产菌核,高产孢,低致病力的特性,通过该菌株与野生产毒黄曲霉菌株在花生主产区等黄曲霉易感区域争夺有限的生态位,有效降低野生产毒黄曲霉菌株的密度,从而有效控制和降低作物受到的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及其引发的曲霉病感染。
-
公开(公告)号:CN103911352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10137850.6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N5/20 , C07K16/14 , G01N33/57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细胞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能稳定分泌抗黄绿青霉素CIT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该杂交瘤细胞株8D8,已于2014年3月19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是:CCTCC NO:C201442。本发明以人工合成完全抗原CIT-KLH为免疫原,CIT-BSA为检测原包被酶标板,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到一株阳性杂交瘤细胞,该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检测黄绿青霉素免疫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666680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0107687.1
申请日:2019-02-0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不产黄曲霉毒素菌株ΔAflsnt2及防治黄曲霉污染的方法,所述的不产毒株中黄曲霉致病相关基因afllsnt2基本上不表达。本发明有利于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早期从根本上解除黄曲霉毒素的产生,积累,进而有效控制和降低作物受到的产毒黄曲霉感染率,达到有效控制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目的。与上述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检测手段和污染后解毒技术相比,本发明从源头上控制黄曲霉的污染,成本显著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531407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393424.7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不产黄曲霉毒素菌株的构建及防治黄曲霉污染的方法,所述的无毒株中黄曲霉不表达致病相关基因Aflrum1。该菌株无毒,不产菌核,高产孢,低致病力。基于该菌株的以上特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该菌株防治黄曲霉污染的方法。更加具体地,该方法包含,利用该黄曲霉菌株的无毒,不产菌核,高产孢,低致病力的特性,通过该菌株与野生产毒黄曲霉菌株在花生主产区等黄曲霉易感区域争夺有限的生态位,有效降低野生产毒黄曲霉菌株的密度,从而有效控制和降低作物受到的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及其引发的曲霉病感染。
-
公开(公告)号:CN109666680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107687.1
申请日:2019-02-0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不产黄曲霉毒素菌株ΔAflsnt2及防治黄曲霉污染的方法,所述的不产毒株中黄曲霉致病相关基因afllsnt2基本上不表达。本发明有利于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早期从根本上解除黄曲霉毒素的产生,积累,进而有效控制和降低作物受到的产毒黄曲霉感染率,达到有效控制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目的。与上述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检测手段和污染后解毒技术相比,本发明从源头上控制黄曲霉的污染,成本显著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911352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37850.6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N5/20 , C07K16/14 , G01N33/57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细胞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能稳定分泌抗黄绿青霉素CIT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该杂交瘤细胞株8D8,已于2014年3月19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是:CCTCCNO:C201442。本发明以人工合成完全抗原CIT-KLH为免疫原,CIT-BSA为检测原包被酶标板,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到一株阳性杂交瘤细胞,该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检测黄绿青霉素免疫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