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3374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11391.5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10/0565 , C08J7/00 , C08J5/18 , C08L27/16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VDF‑HFP‑@PEG基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电池,属于电解质制备技术领域。其将两种聚合物相通过溶剂共混得到前驱体溶液,在常温下连续搅拌均匀后进行倒膜;然后在真空条件下依次进行常温干燥及高温交联得到聚合物基膜;将所得基膜浸泡在电解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目标聚合物电解质,最后裁切成一定尺寸的电解质片并进一步组装锂金属电池。该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交联策略——“轻微交联法”,在不引入催化剂或交联剂的情况下,将双端氨基聚乙二醇与PVDF‑HFP基体结合形成稳定结构的交联聚合物,可显著提升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机械性能和化学/热稳定性。这种方法有望实现对应锂金属电池在快充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方面的重要突破。
-
公开(公告)号:CN11983373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773145.5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交联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聚合单体、含氟交联剂、锂盐、引发剂混合,将得到的前驱体溶液在常温下连续搅拌形成均匀的电解液溶液,电解液中含氟交联剂和具有环氧烷基官能团的聚合物单体原位聚合形成含氟交联剂三维网络结构的固态电解质。固态锂电池为含有上述固态电解质的电池。该方法通过含氟交联剂对聚醚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进行改性,使得含氟交联剂与聚醚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发生化学键合,解决了锂枝晶生长的问题,提高了锂电池的耐高压和循环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44794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08077.0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矩阵工程的分子生成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涉及计算化学及电池技术领域,可利用矩阵算法得出不同数值组合对应的SMILE分子结构,从而依据分子的应用场景来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分子,得到所需的所有原子构成的符合要求的所有分子结构,提高了分子生成方法的效率以及生成的所需的分子结构更全面。应用于电解质设计时,可以设计出新型电解质分子,通过控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提高电解质的离子传导性能、溶解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32339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04474.4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1/0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应变晶格的自支撑电催化析氢催化剂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能源储能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镍盐、钴盐、钼酸盐、尿素和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和泡沫镍混合,进行水热反应,得到所述具有应变晶格的自支撑电催化析氢催化剂电极。本发明针对LDH材料碱性条件下HER活性较低的问题,开发高活性碱性HER催化剂,在泡沫镍上原位生长的LDH纳米片材料具有晶格应变,通过Mo元素掺杂,在Mo原子给电子的作用下,调节材料的电子结构,降低水分子的分裂能,此外,Mo原子和吸附H具有较强的耦合作用,可以形成强Mo‑H键,增强H吸附,进而提高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931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29976.6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系锌硫电池正极的中空硫化锌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Zn2+的金属盐溶解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多元醇有机溶剂,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得氧化锌纳米棒;S2、取氧化锌纳米棒和硫化剂溶解于乙醇和水混合溶液中,搅拌进行硫化反应,得到硫化锌包覆氧化锌材料;S3、取硫化锌包覆氧化锌材料均匀分散于刻蚀剂水溶液中,搅拌进行化学刻蚀反应,得到中空硫化锌纳米管材料。本发明制备的中空硫化锌纳米管正极不仅导电性良好,可以改善极化,提高充放电性能;而且可以为氧化过程中硫产生的体积变化提供空间,从而减轻对电极的结构损伤,提高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721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32559.X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福州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DAC增强聚氧化乙烯固态电解质、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固态锂电池技术领域;固态电解质包括聚氧化乙烯、DAC以及锂盐;DAC在乙腈的参与下与聚氧化乙烯复合。固态电解质制备方法为,将DAC、聚氧化乙烯以及锂盐的乙腈溶液混合;干燥处理得到。上述固态电解质应用在固态锂电池领域。本申请通过DAC与PEO形成氢键破坏了PEO链中有序排列的结晶区域,增加了用于传输锂离子的无定形区结构的比例,提升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DAC的存在为PEO提供更稳定的机械框架,与醛基形成氢键,形成了一个交联的网络,增加了电解质的机械性能;采用本申请制备的固态电解质制备的固态锂电池,其循环稳定性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32339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1004474.4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1/0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应变晶格的自支撑电催化析氢催化剂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能源储能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镍盐、钴盐、钼酸盐、尿素和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和泡沫镍混合,进行水热反应,得到所述具有应变晶格的自支撑电催化析氢催化剂电极。本发明针对LDH材料碱性条件下HER活性较低的问题,开发高活性碱性HER催化剂,在泡沫镍上原位生长的LDH纳米片材料具有晶格应变,通过Mo元素掺杂,在Mo原子给电子的作用下,调节材料的电子结构,降低水分子的分裂能,此外,Mo原子和吸附H具有较强的耦合作用,可以形成强Mo‑H键,增强H吸附,进而提高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7277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978283.1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亚氧化钛、可溶性铂源、还原剂和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进行微波合成反应,得到所述车用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本发明通过微波合成反应,使得钛氧化物载体上负载了均匀的Pt纳米颗,相比商用Pt/C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氢氧化电催化活性和更好的抗一氧化碳中毒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5066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98964.5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福州大学
IPC: C01G53/82 , H01M10/052 , H01M50/403 , H01M50/431 , H01M50/449 , H01M50/446 , H01M50/489 , C01G53/00 , B01J23/83 , B01J35/3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镧基钙钛矿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修饰隔膜与锂硫电池,涉及锂硫电池技术领域。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镧基钙钛矿催化剂,化学式为:LaNixFe1‑xO3;其中,0<x<1。分别将镧源、镍源、铁源、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混合并加入稀硝酸调节PH;置于油浴锅中搅拌;产物洗涤后,烘箱真空干燥,得到白色产物;将白色产物转移至200℃保持2h后,升温至800℃继续保持8h;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催化剂。还提供修饰隔膜涂料、修饰隔膜以及锂硫电池。本申请催化剂中,Fe和Ni协同调控,形成B位混合配位,为电催化剂提供了多样化的电子转移路径,提升了对多硫化物转化反应的催化活性;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得到。
-
公开(公告)号:CN11731727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458396.X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锰掺杂二氧化钛负载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技术领域。所述锰掺杂二氧化钛负载铂催化剂包括锰掺杂二氧化钛和负载在所述锰掺杂二氧化钛上的Pt纳米颗粒。所述Pt纳米颗粒被均匀的还原在二氧化钛表面,由于Pt和二氧化钛之间的直接电子相互作用,有利于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效应的形成,从而促进了催化剂氧还原活性和稳定性,同时锰掺杂二氧化钛,使得二氧化钛表面产生缺陷,成为电子‑空穴对的浅势捕获陷阱,降低了电子空穴的复合几率,提高了催化效率和稳定性。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锰掺杂二氧化钛负载铂催化剂,极限电流密度可达6.3mA/cm2,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