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59832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310011755.0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3C10/06 , C03C12/00 , C03C8/24 , H01M8/0282 , H01M8/02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BaO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微晶封接玻璃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所制备的微晶玻璃成分是BaO、MgO、Al2O3、B2O3和SiO2。通过熔融淬火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与SOFC组件互相匹配的含BaO微晶封接玻璃粉体,并通过配制玻璃密封胶后塑型及热处理的方式,使NiO‑YSZ阳极支撑型SOFC与不锈钢连接体间达成密封。该微晶玻璃密封件在中温SOFC工作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长时间物理化学稳定性。本发明保证了中温SOFC在工作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15419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61142.8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耐热循环的复合纳米空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为La1‑xSrxCoO3‑δ和Co3O4、SrCO3、SrCoO2.5、LaSrCoO4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复合体。制备过程为:(1)通过氨水调节pH将La(NO3)3·6H2O、Sr(NO3)2、Co(NO3)3·6H2O、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直至得到凝胶;凝胶先干燥后煅烧,得到复合纳米空气电极粉体。(2)将粉体与粘结剂混合制成电极浆料,随后印刷在电池的电解质表面;烘干后即得到高性能、高热循环稳定的复合纳米空气电极。本发明可低成本制备纳米尺寸的复合空气电极,且表现出突出的电化学性能和热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2740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54335.7
申请日:2025-02-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电解质界面强度测试的拉伸试验装置及其方法,包括:拉杆(1),所述拉杆(1)的一端与拉伸试验机上夹具连接,所述拉杆(1)的另一端与电极连接;方形管(2),所述方形管(2)通过拉伸试验机夹具固定,所述方形管(2)的一面设有开口。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电解质界面强度测试的拉伸试验装置测试灵敏度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38625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60910.3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8/1253 , C04B35/48 , C04B35/622 , H01M8/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微老化的稀土氧化物掺杂氧化锆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该电解质的表达式为(Yb2O3)x(Sc2O3)0.1‑x(CeO2)0.01(ZrO2)0.89,0<x≤0.1;所述的电解质制备方法为一步固相法。本发明以氧化镱为掺杂剂对氧化钪、氧化铈稳定的氧化锆进行共掺杂,降低了氧化钪的使用量,实现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电解质的运行稳定性,通过一步固相法直接制备电解质,无需提前将电解质粉体预烧成相,简化了工艺流程,也避免了液相法存在的原料价格昂贵、粉体团聚严重、烧结活性低等问题,节约了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22905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86926.X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4B35/50 , H01M8/126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便制备LaGaO3基电解质薄片的方法,其通过将原料粉末和有机添加剂混合球磨制成浆料,然后通过流延成型得到生坯,再经一步烧结即得到具有纯相结构的致密La1‑xSrxGa1‑yMgyO3电解质薄片。与现有制备La1‑xSrxGa1‑yMgyO3电解质片的工艺相比,本发明无需使用纯相La1‑xSrxGa1‑yMgyO3粉体为原料,而是将其原料粉末直接一步制备纯相的La1‑xSrxGa1‑yMgyO3电解质薄片,这缩短了La1‑xSrxGa1‑yMgyO3电解质薄片的制备流程,为低成本、高性能的La1‑xSrxGa1‑yMgyO3电解质片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07289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60820.9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4/88 , H01M4/86 , B82Y40/00 , C25B11/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重构改进含Ba复合氧电极的方法,其通过酸性溶液和饱和水蒸气压诱导含Ba氧电极进行表面重构,从而提升固体氧化物电池氧电极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具体如下:将有机酸和粘结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一定浓度的改性溶液,将适量该溶液滴加到含Ba氧电极上,并在一定温度和饱和水蒸气压下静置,随后组装电池,升温至测试温度即可得到表面重构的含Ba复合氧电极。该复合氧电极由多相纳米颗粒包覆母体电极颗粒构成。本发明工艺简单、稳定,通过表面重构的方法不仅在氧电极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活性纳米颗粒,还改变了电极表面的化学态,增加了电极表面反应位点,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68292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199644.0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4/88 , H01M8/1213 , H01M8/1231 , H01M4/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化学极化原位制备阳极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阳极粉体与粘结剂按一定质量比混合研磨,得到均匀混合的阳极浆料;(2)将得到的阳极浆料涂覆在电解质片上,并在一定温度下烘烤一定时间,其中电解质片可为YSZ、GDC10或GDC20;(3)将电池在一定气氛中升温至一定温度;(4)对电池施加一定电流,进行一定时间的电化学极化,即可原位制备出阳极。通过电化学极化法原位制备的阳极,有效避免了传统阳极高温烧结制备法带来的工艺挑战。本发明具有制备条件温和可控,制备方法简单有效,在燃料电池电极制备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0084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233162.4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环氧树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芴基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在热固性树脂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自制的芴基衍生物、氯硅烷加入到无水溶剂中,在氮气下反应;(2)将得到的中间产物与环氧氯丙烷开环醚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闭环;(3)将反应液过滤,加入乙酸乙酯萃取,旋干,得到粗产物;(4)将粗产物用甲醇、二氧六环混合溶剂重结晶,最终获得高活性的芴基环氧树脂,该材料能够显著地提高热固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在热固性材料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790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110274.X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4/88 , H01M4/90 , H01M8/1213 , H01M8/1253 , H01M8/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构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电解质界面的方法,其是将阴极浆料涂覆在电解质表面,经烘干得到免烧阴极;之后将所得免烧阴极暴露在纯氧环境中,在500~650℃和0.1~1 A cm‑2的条件下极化处理0.1~50 h,以构建紧密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电解质界面。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利用该方法构筑的界面能够有效地预防电极内部和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不良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3957566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111381223.3
申请日:2021-11-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电池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按照BaGd0.8La0.2Co2O5(BGLC)和Gd0.1Ce0.9O1.95(GDC)的元素比例将硝酸钡、硝酸钆、硝酸镧、硝酸钴和硝酸铈溶于DMF溶剂中,加入PVP作为有机粘结剂,搅拌均匀后制备成前驱体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BGLC/GDC复合纳米纤维前驱体;将前驱体纤维进行煅烧,得到BGLC/GDC复合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具有成本低、流程短、工艺简单、安全可控等特点。制得的复合纳米纤维直径仅为100‑200nm左右,纤维长度达到几十微米。根据BGLC和GDC的配比不同,可获得不同形貌的复合纳米纤维。对实现固体氧化物电池阴极纳米纤维材料开发应用意义重大,在燃料电池电极制备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
-
-